APP下载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2015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解读

2016-04-16顾佳华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福州福建文明

□实习记者 顾佳华/文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2015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解读

□实习记者 顾佳华/文

生态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生态文明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2015年12月19日-20日,2015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福州召开。从2011年起,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本次年会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新常态、新理念、新起点”为主题,分别在主会场举办高峰论坛、市长热点对话等,在分会场同时举办铁腕治污、厅局长论坛、人水和谐、海绵城市论坛、优化提升、农村农业论坛、责任担当、产业论坛、融合发展、生态旅游论坛、交流互通、海峡论坛、创新机制、绿色金融论坛和绿色交通、一带一路论坛等8个分论坛。整个年会围绕新常态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与会代表围绕新常态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并一致通过了《生态文明·福州倡议》会议宣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理念先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发展全局,聚焦各地实践,回应群众关切。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树牢绿色发展观和政绩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创造更多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要全面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2002 年8月,经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此后,《福建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等相继出台,福建的生态省建设构想迅速推进。期间,为了实现生态省的战略目标,福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发展生产力”的核心理念。除此之外,2014 年福建省创新性的取消了34个县(市)的GDP考核,在全国率先对各县(市、区)开展了林业“双增”目标年度考核,将森林覆盖率作为各地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激励资金的重要指标,并建立起森林资源保护问责机制,对责任主体实行一票否决。福建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沿海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强制保护;加大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征森林资源补偿费,逐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久久为功。要加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以绿色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要构建绿色格局,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要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建设“海绵城市”、美丽乡村,加快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积极建设绿色市场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力戒奢侈浪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让“绿色化”成为“常态化”。

近年来,福州坚持以中央支持福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按照“两廊五楔、一环六点和城市公园绿地体系”的总体生态格局要求,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9%。“十二五”期间,福州投入各类生态建设资金达到670亿元,特别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市财政每年投入两亿元对闽江上游、敖江二水源周边实施水资源的保护补偿,推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福州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改革,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三级生态规划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红线管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快环城湖体规划建设,注重闽江口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大生态的建设,努力打造环城生态屏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绿色生态网络。以创建海绵城市为契机,坚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标准,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修复,推广应用绿色技术、绿色建筑、绿色能源,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真正像海绵一样吐纳呼吸。以绿色新区建设为示范,坚持福州新区发展规划与生态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互衔接,协同共进,统筹考虑生态容量、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和样板区,真正使福州新区成为引领城市沿江向海发展的绿色先锋。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全面推进,难在短板破解。问题倒逼改革,决心成就事业。要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要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切实加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有效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山水自然之美是福州最显著的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福州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资源,也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在推进生态市创建实践中,福州市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的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发掘和利用生态文化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把闽都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出来,把福州市“绿城、水城、花城”的景致凸显出来,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福州精神弘扬光大,使之成为在福州市发展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鲜明比较优势;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以人为本,推进绿色发展,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建设的根本目的。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责任落实

坚持责任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行动。要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环境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下定决心实现对人民的承诺。生态文明,人人有责,共建共享。要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近年来,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落实上不断推出新举措。首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给领导干部戴上“金箍”。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介绍说,“2010年起,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给不少领导干部戴上‘金箍’,环保监管成为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未完成环保任务的‘一票否决’。”其次,建立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为进一步加强督政的威慑力,福建省委常委会日前研究决定,成立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除此之外,为强化“党政同责”,自2016年起,福建省还把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并将在2017年全省“两会”期间与书记市长签订目标责任书。

清新福建,有福之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福州的要求,也是全国的希望。我们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早日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猜你喜欢

福州福建文明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