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艰难的采访最难忘

2016-04-16赵晓星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场采访昌平区先进事迹

■赵晓星

那些艰难的采访最难忘

■赵晓星

我任记者20年间有很多次采访,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最难忘的是那些克服重重困难的现场采访。

2015年6月,我根据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查办的一起超标两轮电动车肇事案,对北京市两轮电动车上路问题进行采访,花了数天时间,去了多个部门,采访了数名车主,暗访了电动车专卖店,这篇稿件在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封面刊发,多家媒体转载。后来,北京市推出禁行两轮电动车相关规定,这篇文章也为政府相关政策出台助了力;我发现,中小学校周边黑网吧影响在校生学习的问题后及时采访,稿件在《检察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发后引起较大反响,不久,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清理校园周边黑网吧具体措施;我得知一学生上学途中被机动车撞亡,针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及时深入相关学校、教育部门、交管部门等地采访,这篇关注在校生交通安全的稿件刊发后,引起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视,新闻报道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北京市中小学校校车制度的建设,作为 “难忘的一次采访”,我详细说说这件事的采访过程。

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冬季的一天,北京市某大院一学生清晨上学途中被机动车撞亡,我得知后立刻前往处理该事故的交管部门采访,想了解事发情况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没想到,对方得知来意后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不提供线索,怎么解释都不行,只好无功而返。

返回的路上,我想到放弃,没人规定我必须写,这是自找麻烦。但是我又舍不得放弃,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是社会关注点,我想用这起交通事故说说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决定继续下去。后来,我想方设法解决采访困难,打通采访路。再次来到该部门,对方不仅详细介绍了交通肇事的经过、责任认定,以及对事故的分析,还提出对学生安全出行的意见建议,提供了相关数据和材料,采访成功。

接着,我前往教育部门、相关学校、居民院等地采访相关人员和部分学生家长,几个地方跑下来,我手中的材料更丰富,内容也更加充实。那年代没有互联网,通讯也不发达,采访要跑很多路,其间还要做通相关人员配合采访工作,经过努力,终于完成采访,稿件很快在 《检察日报》发表。

见报当天,我接到北京青年报一位记者的电话,说看到我的文章,社领导决定针对在校生交通安全问题连发三天深度报道。我写的文章没有提及人名、校名,社领导让他问我出事学生的所在大院所在学校,以及交管部门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他是通过检察日报有关部门打听到我的联系方式的,他说文章也是为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呼吁,我给予他满意的答复。后来,该报以 《校车何时开出来》为题以整版篇幅连续报道了三天。

新闻媒体报道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不久,我通过报纸看到北京市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校车规定、加强在校生交通安全教育等措施的报道。新闻媒体报道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报道产生良好效果,作为记者的我看到采访的成效和报道的影响力,感受到采访辛苦,苦中有乐!

相比打电话采访,跑现场采访是个既苦又累的活,一个稿子跑几天,不如坐办公室一天根据信息编写几篇稿件。靠信息编稿省事,但这样的稿件刊发后有多少人爱看?虽然能完成写稿任务,但却很难赢得读者。我认为要写就写好稿,写好稿是对媒体和读者的负责。

想写好稿就要把自己“沉”下去,“沉”到新闻现场,“沉”到事件发生地,“沉”到知情群众中。为此,我只要发现亮点、热点、新鲜事,都及时到现场采访,获取更多信息,让材料更充实,让内容更丰富。

我发现,并不是每个现场活动都有新闻价值,会议、活动、各种仪式等活动读者不一定关心,有些活动可能已经多次报道过,对读者来说不是新鲜事,媒体也不一定感兴趣,辛苦采访来的稿件很难刊发,刊发了也不一定有好效果。我在采访前,都要对拟采访的事件、活动进行新闻价值评估和刊发效果分析。

采访中,有的新闻点是事先知道的,有的新闻点是不知道的,还有很多新闻点隐藏在信息、会议中,不注意容易被忽视。我举三个事例:

从一条信息中发现彭燕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检察官)。2010年初的一天上午,我例行查看来自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引起我的注意,内容是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彭燕从检12年,公诉岗位10年,28岁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主诉检察官,罹患癌症仍奋战在办案一线,33岁重回公诉二处任处长,35岁成为院专门型人才,先后审查决定或审查备案案件795件1244人……信息字数不多,记者职业的敏感让我感觉到这条信息后面一定有感动人的故事。我立刻通过电话联系上昌平区检察院宣传处人员,核实情况后,商定下午前往采访。当天下午,我驾车来到昌平区检察院,进行第一次现场采访,以后我陆续进行了数次采访。在昌平区检察院干警支持和配合下,彭燕先进事迹人物通讯 《彝族姑娘 “铁燕子”》在检察日报刊发。

从一次会议发言中发现隗永贵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检察官)。2011年5月下旬,我跟随北京市检察院领导前往房山区检察院参加该院工作座谈会,此行比较轻松,没有采访任务。但在干警发言中,有一个人的发言引起我的注意:“13年来,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200余次,受教育孩子15万余人,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500多人;先后担任16所中小学校法制校长,是房山区中小学校学生们熟悉的 ‘大个子检察官老师’。”说的是该院侦监处检察官隗永贵。我拿出随身带的笔记本边听边记,一口气写了八九页。返回路上,有人问我:“看你记了这么多,为什么?”我说:“我有得写了,这趟没白来!”经过深入采访,隗永贵先进事迹人物通讯 《愿意做孩子们永远的老师》在检察日报刊发。

从突发事件中找到新闻点。2012年7月21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我通过电话了解到,北京市房山区因暴雨引发山洪,洪水袭击了山脚下北车营村,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干警王小婉危难时刻打电话向处领导报告灾情,处长方洁一边安慰她一边组织干警救助,该处全体党员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一家人走出心灵阴影和生活困境。我决定到现场采访,次日上午,我跟随一分院干警冒雨前往受灾干警家采访,目睹了洪水带来的破坏性灾害,看到被检察官及时救助后的王小婉一家人的笑脸和感动,最后写成稿件 《雨中情》在检察日报刊发。

我觉得,有些采访之所以难忘,是难忘采访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发现新闻、深入实地采访、克服困难完成采访、及时写稿发稿,以及文章刊发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原驻北京记者站记者)

猜你喜欢

现场采访昌平区先进事迹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2016年南京生活用纸年会现场采访系列报道之一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浅谈现场采访
携手此生 无怨无悔——警嫂李小凤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崇川区关工委先进事迹简介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任桂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浅析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技巧
广播现场采访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