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对象的眼泪

2016-04-16张吟丰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锦旗公平正义新闻记者

■张吟丰

采访对象的眼泪

■张吟丰

今年农历正月初七,新春第一个上班日,恰逢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我收到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情人节礼物——《任职通知》,湖南省检察院任命我为检察日报社驻湖南记者站工作人员。尔后不久,我又被检察日报任命为报社记者,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检察新闻工作者。

从接触检察新闻工作开始,已走过11个年头,11年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有了成长和收获,也终于完成了从通讯员到记者的蜕变。那一刻,内心是欣喜和激动的,为梦想的实现而激动;也有惶恐和不安,担心自己的能力适应不了新岗位的要求和挑战,辜负了报社和省院领导的期望。

挑战总是这样不期而至。担任记者后的第一次采访,就让我非常难忘,感动直入心底。

那是今年4月1日,彼时的莲城湘潭,正是春光明媚好时光,我怀着崇敬和学习的心情,来到湘潭市检察院采访一位先进典型人物。

在湘潭市检察院,我见到了采访对象郑子昆。他看起来很普通,也很朴实,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 “子哥”,现在是湘潭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一名正科级检察员,今年已58岁了。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检察官,从检28年来,在民事行政检察岗位就干了整整24年,可谓执着也。

简单地说明了来意后,我们就坐下来开启了愉快的 “聊天模式”。了解到他这些年来共立案审查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00余件,其中提请和提出抗诉300余件,成功调解100余件。他办理的十余件案件被评为全省、全市检察机关优秀案件,个人也因办案成绩突出先后40多次受到上级机关记功表彰,收到当事人送来的感谢锦旗十余面。

我被这一串串办案数据和荣誉所震撼,但依然极力保持着一名记者应有的平静和理性,因为我还有着重要的任务,必须从他身上寻找和挖掘更多人物特点和故事。

对于当事人给检察官送感谢锦旗这样的故事,这些年我听过不少,可原告、被告及第三人都给办案检察官送锦旗,这样的稀奇事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要达到什么样的办案效果,才会有这样的收获呢?在郑子昆这里,我找到了答案。

在采访中,得知缘于郑子昆2014年办理的一起民事申诉案件。2011年,湖北武汉魏女士的女儿悦悦在湘潭走亲戚时,不慎跌入商场电梯井内导致四级伤残,原告、被告、第三人均对终审判决不服,并于2014年向湘潭市检察院申请监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人郑子昆倾尽了一名检察官过硬的办案功底和职业素养,东奔西跑,调查取证、释法说理,及时组织三方经过五轮反复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为悦悦争取了10年后续治疗费用43万元。

案子虽然办结了,郑子昆想起当事人面临的窘境,就很不安,于是又帮魏女士找到了一份在印刷厂上班的工作,解决了这对母女的后顾之忧。2015年5月,三方均向郑子昆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子哥,我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您,这两床棉被是我特意去作坊赶制的,代表我的一份心意,请您无论如何要收下。”今年春节前夕,魏女士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冒着严寒从老家武汉来到湘潭,为郑子昆送来两床厚厚的棉被。说到这里,郑子昆眼眶中盈满了热泪:“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能力,在法律范围内做了一点点维护老百姓权益的事,老百姓却如此感恩,我真心觉得惭愧,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看着这位和父亲同龄的检察官,在我这个晚辈面前流下了热泪,我的情绪也被感染着,深深感受到了一名普通检察官执法为民的情怀。

这次采访,子哥共向我讲述了六个执法办案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他都记得非常清楚,娓娓道来。在说到一个叫刘建国的老人蒙冤11载的错案,在他的努力下,经过检察机关两次抗诉,终于得以纠正的故事时,郑子昆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他说案件得到纠正后,刘建国专程送来绣有 “明镜高悬,为民昭雪”的锦旗表示感谢。后来老人得了癌症,在住院期间,他又多次前往探望,弥留之际,老人依然感激万分:“没有你们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我的晚年生活就不会变得这样清清白白。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想把孙子过继给你,让检察官的浩然正气流淌到我刘家的血脉,让孙子长大后也能像你这样一心为民,堂堂正正。”

说到这里,郑子昆的眼中又盈满了泪水,哽咽着和我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因为出身贫苦家庭,从小就感受到老百姓对法律的需求,特别是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就如久旱盼甘霖一样迫切。”

是的,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作为一名检察官,郑子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公平正义的信仰,给法律注入了温度。他说,法律不应是呆板冷冰的,而应是灵动有温度的,对老百姓的诉求,我们检察人应该要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面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尽心尽力提供帮助和解决难题,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做一个为老百姓说话做事的检察人。

采访完后,我赶写了 《郑子昆:法律的温度》这个人物通讯稿,后在检察日报“中国执法者”栏目刊发。今年7月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道德观察”栏目组了解到郑子昆的事迹后,又专程来湘潭采访拍摄他的故事,并于8月30日、31日在“道德观察”栏目播出 《跌落的孩子》节目,分上、下集讲述了郑子昆办理的 “三面锦旗”案件。9月,郑子昆被评为 “湖南好人”,并入选 “中国好人榜”。当代书画家成德新也特意为其赋诗:心毋侈索平常泰,腹有诗书气自华。嫉恶如仇持大道,助仁赞善乐无涯。

没想到做记者后的第一篇人物报道,就有着如此大的影响,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当然内心的喜悦也无以言表。采访对象的眼泪,让我对检察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郑子昆说,做检察官,要有温度。通过这次难忘的采访经历,我认识到做一名检察新闻记者,也应该有温度。我们首先要心怀做有温度的记者的信念,遵循司法工作规律和新闻宣传规律,对新闻事业倾注热情,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感知生活冷暖,弘扬检察主旋律,传播法治正能量。因为检察新闻记者不仅是法治精神的弘扬者、检察风云的记录者,更是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其次,检察新闻记者要练好基本功。先要努力提升新闻发现力,我们经常说:“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新闻每天都会发生,处处皆新闻,但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出来的就显得生动深刻,有的比较粗浅呢?其实,就是因为缺乏新闻发现力,没有发现该事件或现象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有高低之分,我们可以通过 “望、闻、问、切”等方法来提高发现新闻线索能力。在练就一双辨识有价值新闻的 “慧眼”之后,同时也要练就好一双会写文章的 “慧手”,勤读勤写勤思考勤学习,不断提升文字写作能力,学会新闻写作技巧,写得一手好文章,方能让好的检察新闻作品得到读者的喜爱,从而得到广泛传播。

再次,检察新闻记者必须细心、严谨。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检察新闻记者也是如此。检察新闻从表面来看,往往过于专业、枯燥,所以简单的平铺直叙,自然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从细处着手,要注意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留意身边每一个感人的细节,善于发现和挖掘人物与案件背后的故事。同时,也必须严谨慎重,正所谓 “检察新闻无小事”,作为一名检察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一个新闻人,同时也是一个法律人、一个检察人,每一个文字都不仅代表着个人,更是代表着检察机关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司法形象,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大到整个报道的取材,小到一句话一个标点,如果处之不慎,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出现导向错误。因此,务必用心严谨对待之,扎实学好检察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新闻业务知识,才能得心应手,不说外行话。

如今,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从事检察新闻工作的记者,我深深热爱这份职业,尊崇这份职业。因为我认为,追逐法治梦,不仅可以通过司法办案来实现,作为一名法治精神的弘扬者、检察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其实也是在践行法治梦。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湖南记者站记者)

观点速递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处于这个体系之中的传媒法的各种规范虽然分散在各个法律部门和各种法律、法规里面,应该也已经基本形成了相互联系、上下有序、内容和谐的有机体系。不过这个体系不同于法律部门那样是直接以法律和配套的各级位阶的法律文件显示出来,而是要通过学者予以整理呈现。不同学者会归纳出不同的体系,如同这些专著和教材那样,这是学术上的结构体系,但不同学术结构体系应该都是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客观存在的传媒法体系。

——魏永征,《青年记者》2016年8月上

猜你喜欢

锦旗公平正义新闻记者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锦旗的故事
一面来自郑州大学的锦旗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