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题新闻,不同表达

2016-04-16张仁平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曹建明专题报告检察长

■张仁平

同题新闻,不同表达

■张仁平

如果把采写新闻当作一场考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厦门给全国人大代表作专题报告的新闻报道,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考,是我当记者以来上千次考试中最难的一次。正因经历和感受过程的难,留下的记忆因此难忘。

2015年5月6日至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厦门举办2015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9日下午,曹建明检察长专程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给参加学习班的3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作 “加强检察监督,保证法律实施”专题报告。报社派出新闻中心主任王治国随行,要求驻地记者发挥作用,共同完成这次报道任务。

说实话,接到任务时,我有一种畏难心理。半年前的2014年12月7日,曹建明检察长曾在厦门给全国人大代表讲课,我亲眼目睹报社三名记者在这里争分夺秒分头联系代表、“拦截”代表采访的情景,而我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实战。再说,报道检察机关最高领导工作新闻,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作报道,要求高,时间紧,能否完成好,对我是一次重大考验。

先说采。当天下午,我和治国提前来到报告厅。我想从代表名单与代表座位对应,以利确定对象,下课后好打招呼,方便联系采访,但这一办法并不管用。专题报告结束后,曹建明检察长与代表交流的时间有十多分钟,接下来,代表们还要参加结业式。匆忙中,我赶紧抓住短暂的时间采访了三名代表,先问代表对专题报告的印象和感受,再问代表的尊姓大名。

显然,用三名代表的感受,难以全面反映一场内涵丰富、精彩生动、掌声不断的专题报告,必须采访更多的代表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培训结束,代表次日就要离厦返程,采访必须继续跟进。结业式完毕,已到了晚餐时间,我们来到餐厅,坐在餐桌边就专题报告的话题,与代表搭话,代表边吃边谈,我边问边记,从一个饭桌转到另一个饭桌,共采访了八位代表。

在餐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采访收获不小。那时,我感到肚子也有点饿了,但治国并没有要吃饭的意思,说,我们去代表宿舍接着采访。还是治国有经验,在宿舍采访的两位代表江苏省泰兴市邮政局江平路支局局长何健忠和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与治国熟。一见面,就一个话题,一说就是半个来小时。这两位代表的采访,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不仅谈了听讲报告的感触、自己履职的感受,还特别提到,两天前,他们和其他几名代表去厦门思明区检察院视察规范化建设的所见所感。代表视察经历,在我写 “规范司法关键在基层,如果基层严不起来,规范司法就是一句空话”这部分内容时派上用场,增添了代表评价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的说服力。

这样,直到采访结束,我们在路边简单用餐,回到酒店已近十点。

再说写,也有一难。生动反映曹建明检察长专题报告在代表中引起的积极反响,6个月前的报道已出彩;同题新闻再出新彩,有难度,就怕依样画葫芦落入同一模式。如何避免雷同?我在表达方式上求差异,特别是在开头部分。我找来本报2014年12月8日一版 《始终牢记 “检察院”前面 “人民”二字》的这篇报道,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引用曹建明检察长专题报告中的一句话:“人民性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属性。要始终牢记 ‘检察院’前面的 ‘人民’二字!”干净利索的开篇先声夺人,紧扣主题,引出正文环环相连,读起来十分顺畅、提气、振奋。

不能雷同,这次我以人大代表的评价打头,铺展开来——

“检察监督责任重大,在建设法治中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曹建明检察长敢于直面问题,表现出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高度自信,体现了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高度自觉。”

……

5月9日下午,福建厦门,细雨蒙蒙。但这雨,丝毫没有影响国家会计学院报告厅里激情与热情的交流交融。

初稿在次日凌晨5点写成。不一会儿,治国即回短信说:“写得不错。”经他精心修改润色后,长篇通讯 《让规范司法成为每个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曹建明检察长与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学员交流侧记》在检察日报5月11日一版突出位置刊发。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下起了小雨,治国把雨中情景写进了文稿。请看全文最后一段: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不知不觉结束了。当曹建明检察长走出报告厅要上车时,许多代表围拢上去,与他合影留念,与他继续交流,甚至不顾雨点打湿衣衫,因为在他们心中,对加强检察监督充满信心、对全面依法治国满怀希望……

开头有 “细雨”,结尾有 “法雨”,首尾遥相呼应,既烘托了现场气氛,又升华了报道主题。这篇报道被评为报社A稿,也得到最高检办公厅同志的肯定。

在检察机关,宣传报道检察工作,同题新闻难以避免。全国3000多个检察院,履行检察职能,贯彻上级检察部署,既有主题议程相同的会议,也有内容大同小异的动态进程和工作成效。但同题新闻并不等于只有同一套路的报道,陷于同一程式的宣传。只要深入研究,开动脑筋,还是能找出与众不同的报道路径,写出各自的精彩。

第一,大主题下寻找话题。以采写曹建明检察长给全国人大代表作专题报告新闻为例,报告围绕 “加强检察监督,保证法律实施”主题阐述,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课程,反响同样的热烈,看上去相似的一课,但2015年检察机关专项整治司法行为活动,无疑成为大主题下报道的重点话题,对代表的采访也就有了针对性。而以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工作特点和当下背景为框,定能聚焦一个最能表现主题的话题。

第二,写出特点写出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拿这句话来比喻采写新闻,防止同题新闻落入俗套是可行的。2016年9月下旬,最高检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福建等四个省份检察工作,虽然视察各省主题和内容有不同,但在报道方式上,就可能出现雷同。在写稿时,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以写 “特点”来与其他报道区别。而此次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福建,一路上用诗作、用歌声、用绘画来评价点赞检察,我想,这一特点,应该是独此一家。

第三,同题故事别样讲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报道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因此,消息、通讯、特写,因时因案就地取材遴选报道体裁,即使同一体裁,也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毕竟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福建记者站记者)

猜你喜欢

曹建明专题报告检察长
对人大常委会接受检察长辞职、决定代理检察长相关法律程序的思考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曹建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
人大常委会接受检察长辞职能否同时决定代理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