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全语境化主题式的对话教学
——以PEP Book 5 Unit 6 B Let’s talk & learn为例

2016-04-16陈婉娇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本课公园创设

陈婉娇

小学英语教学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整体的情境创设,要做到先分析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主题,然后设计具体的情境,最后依据情境分步实施教学。本文将以PEP Book 5 Unit 6 B Let’s talk&learn 为例,谈一谈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创设整体情境,促进学生更有意义地学习,优化对话教学。

一、构建全面性复习情境,化少为多

1.主题式歌曲复习

已有认知图式激活得越充分,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被调动的可能性越大,学生越容易进入状态。不少教师通过歌谣、游戏等形式复习旧知,但是缺乏对A部分对话的的复习,缺乏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旧知只是停留在词句上。本课为B部分第一课时,它的定位是A部分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只有充分复习了A部分的知识点,才能更有效地学习B部分的内容。在本课复习环节中,通过《两只老虎》的歌曲改编,把A部分的对话改编为“Is there a river?Yes,there is.”等,以此来复习旧词、旧句(见图1),利用琅琅上口的Chant复习“Is there...?”句型,同时又充分地利用了书本资源。这样熟悉的复习情境能温故而知新。

2.主题式视频复习

本课的难点是单词的复数及句型“Are there...?”,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图片复习单词的单复数,缺乏情境的创设,必然是孤立的被动复习。本课设计了通过观看喀纳斯自然公园的视频,复习单词的复数及句型“There are...”(见图2)。在观看喀纳斯自然公园的视频前,教师以“Oliver is in China.He likes nature parks very much.Let’s take a trip to Kanas?Nature Park with Oliver.”开启了Oliver的自然公园之旅。通过思维导图的头脑风暴,讨论、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认知图式进行“求异复习”。在动态视频中领略美景后,进行更充分、全面的旧知激活,针对自然公园这一主题,分类整理已有旧知,在真实的情境中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名词的复数和“There are...”进行了词不离景和句不离景的复习,为“Are there...?”句型的学习作铺垫。这样直观的体验情境能感染学生,引起共鸣。

图1 歌曲复习A对话

图2 喀纳斯自然公园

二、构建延续性文本情境,化词为篇

朱浦指出:“英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重新整理教材,进行文本再构,使再构的文本达到完整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的要求。”

Oliver游览b第一个自然公园后,接着游览课文的自然公园(见图3),也就是通过Let’s talk&Let’s learn 所提供的课文情境来学习新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询问并回答有关自然公园的情况。在学习完Let’s talk的内容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Let’s learn中的单词 village,tree,bridge改编为一个新的对话语篇(见图4),制造信息差,学生要在听录音选择后才能进一步了解这个公园的情况。学习这样的文本再构是对对话内容的续写,它不需要学生转换另一个情境,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在旧情境中,避免了学生理解并进入新情境的过程。它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语境让学生在“境中学”,学习新词,巩固新句,摆脱了就词教词的模式。这种完整的语段更符合学生的记忆特点,与原有教材相比显得更加丰实、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增加文本的难度,而只是拓展了宽度。这样的情境理解活动必定是完整的。

图3 Oliver将游览课文的自然公园

图4 Let’s learn续编文本

三、构建挑战性活动情境,化静为动

“情境的创设在一节课中应该保持完整、前后一致,使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完整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在巩固环节,不少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境,但是由于与之前的情境没有统一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活动中自觉地把注意力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转向信息和情感的沟通和传递。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带领学生随着Oliver游览第三个自然公园——北京廊坊自然公园(见图5)。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具有真实性的情境,并用思维导图来展示廊坊自然公园的情况(见图6)。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感受到活动的意义,交流更自然。在卡片活动中,学生A先抽取卡片并询问:Are there any...in the nature park?学生B必须根据思维导图来回答:“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学生A必须会问问题并得到“Yes,there are.”的回答才能获得卡片。接着由学生B抽取卡片,这就是挑战性的情境。在挑战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看、听、说的能力,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样的情境巩固活动必定是有趣、有效的。

图5 Oliver将游览廊坊自自然公园

图6 廊坊自然公园

四、构建交际性表演情境,化虚为实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建构主义者强调了情境性教学整体性的构架。

1.主题式生活对话促交流

语言学习的输出环节,结合生活运用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本课以Oliver游览自然公园的路线贯穿全文,最后设计了这样的任务:Visit a nature park in Xiamen with Oliver.Make a dialogue and act it out.(见图7),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厦门两个自然公园(东坪山公园和天竺山森林公园)(见图8)之一自编对话、完成对话。这样的交际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文本的运用,情境统一、层次递进、可操作性强。这样的情境交际必定是生本的。

2.交际性表演对话促实效

对于对话教学来说,其最终目的是要教师依据对话内容,从理解活动到语用活动,并尽可能增加话轮的次数。不少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很少让学生表演,造成了语言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学生话轮的转换越多,说明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越强。

本课最后的任务在生生互动写后,落实到表演上,一人扮演Oliver,一人尽地主之谊来介绍厦门的自然公园,在观察、讨论、编写和表演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图片和语言支架的帮助。这样的情境交际必定是有效的。

图7 Oliver将游览厦门自然公园

图8 厦门自然公园

图9 东坪山公园

图10 天竺山森林公园

主题情境的设计是一个需要用心思考、精心设计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本课充分复习,走进文本;整体呈现,理解文本;文本再构,续编文本;角色扮演,运用文本。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到位,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倡导主题情境教学有利于教师解决以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优化对话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本课公园创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在公园里玩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