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野下的校园绘本教育初探

2016-04-15喻建辉

美育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育

甄 巍,郎 丽,喻建辉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美育视野下的校园绘本教育初探

甄巍,郎丽,喻建辉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以校园绘本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结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应根据美育国策与教育环境的改变,通过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大力开展以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为目的的全民审美教育。在中小学普及开展绘本教育,应提倡以绘画与文字为媒介,发掘绘本教育在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方面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美育;校园绘本;中小学美术教育

引言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基本原则,并对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从社会到家庭,对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关注力度前所未有,中国美育正在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并发展校园绘本教育,将大学美术教育的学科优势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相衔接,成为实现素质教育育人目标,实施美育基础教育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

绘本又叫图画书或Picture Book,是画出来的书。现代意义上的绘本教育是从西方传到日本时被认识的,并在我国港台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地得到重视。绘本以绘画为基础,文字与绘画的结合应该是化合反应而不是叠加效果。大多数绘本会配写一些精炼的文字,但有时也有不落一字的纯绘画的绘本。日本学者松居直的界定形象生动,他认为文字加上图画只等于带插图的书,只有文字乘以图画才等于绘本。相对于长篇的连环画和配插图的文字书而言,绘本通常会更加简练,将人生哲理或教育内容隐藏在画面和故事里面。真挚的情感,深刻含蓄的思想是绘本的深层次特色。绘本和漫画、连环画之间并没有很严格明确的界限。在校园美术教育中,绘本既可以是成年艺术家创作的名家名作等出版物,也可以是学生们、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原创绘本。

中小学的校园绘本创作因为结合了美术、语文等综合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很好的美育教育方式。尤其在美感体验、人格培养和跨学科交融方面,校园绘本教育有着特别的优势。

一、校园绘本教育的美育特色

校园绘本教育将美术教育从单一的绘画或造型技能训练延伸到心灵与品格养成和综合素质培养中,延伸到美术、语文、品德、科学等多学科交融互通的项目式学习中,延伸到家校一体的艺术氛围中。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

绘本教育为中小学校园美育提供了艺术延伸教学的可能,将艺术学习转向情感、行为与项目的统合学习。由课程内容多样却浅尝辄止的美术技能学习,转向更具生活情境和代入感的图文结合的绘本表达和阅读分享,甚至表演。反过来,也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和内化学生所学到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

校园绘本教育遵循当代素质教育的原则,通过美术教育陪伴引导学生心路成长,引导学生从个人生活经历和已有视觉经验出发,创作绘制自己的绘本。透过孩子们稚嫩、真诚的绘画表达着他们个体真实的生存状态。孩子们一方面向外部探究自己与他人、世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内部挖掘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学生们的作品可以发现,这种带有情境的叙事绘画创作,能够极大发挥孩子的艺术直觉,激发他们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美育的评价标准与应试教育不同。鼓励尊重个体价值,肯定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尊重多元并存的开放式评价是当代艺术教育评价的特点。绘本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他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和人格健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园绘本教育的实施和课程建设

校园绘本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展开。校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经典绘本阅读和赏析、主题活动和原创绘本创作等环节。其中,原创绘本创作以帮助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从个人生活经历出发,富有情境地创作绘制自己的绘本。

推崇天真朴实的故事和画面,是校园绘本教育的第一个理念。平时,大人们也给孩子们看绘本,讲睡前故事,不过,很多时候讲的是经典故事,看的是大师名作。然而,通过实施绘本教学,教育者和研究者能够看到孩子们自己创作绘本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情感动人、表达有力、形式优美,比成人们创作的绘本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孩子自己的心声。因此,校园绘本教育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弯下腰身,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

绘本教育的第二个理念,就是把爱放到美之中,让艺术与孩子们的情感与生活发生联系。目前的中小学校美术课,教师的时间、精力主要放在教孩子了解什么是美,以及怎么画出好看的画,怎么动手做手工,依旧围绕学科本身。美育理念指导下的绘本教育,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的创造力,赞赏学生的共情力,鼓励学生探索世界的行动力。只要善于引导,孩子们画出的故事,会很生动,充满美感和情感。

校园绘本教育的第三个理念,就是和毕加索一样,相信儿童自身具有的伟大绘画潜力,懂得欣赏儿童画光彩灿烂的色彩魅力,学会引导儿童通过艺术展现自身的兴趣和才华。孩子们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创造美的形式规律,体验到了创意的乐趣,学会了分享与合作,播下了受益一生的美和艺术的种子。

校园绘本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对绘本介入和使用的重点不同,由低往高,逐渐深入:

第一,通过欣赏阅读优秀的绘本作品,帮助提高学生想象力和艺术感受力,培养绘本感觉。

第二,通过分析和实践,了解好的绘本的形式美感。帮助学生动手体验,熟悉用绘画语言如色彩、线条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进一步理解绘本的视觉语言和文字叙事特征。

第三,模仿名家名作,熟悉绘本的结构,进行初步的绘本制作。

第四,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境,结合美育与人格、科学、品德培养,选择主题,编写故事,自主创作绘本。

第五,组织阅读分享会等校园活动,并将绘本延伸到学科竞赛、表演、展览、演讲、家校互动等内容中。

实验绘本创作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尝试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绘画创作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故此,在实施中还应注意将教学与美育目标保持一致。

(一)内容“真诚第一”,避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应避免单一价值取向的内容引导,导致学生创作内容近似。在创作之前就给出标准答案,不符合绘本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真诚”为绘本的第一要义。让学生画真情实感的东西。若是指定的主题,需要可以拓展的,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指导的同时,应注重学生自身对于字面的意义理解,如“勇敢”、“孝道”等,让学生逐渐认识和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若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思考问题的依赖性强,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言语、心理等方面的引导暗示。要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以此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的绘画内容与自身的生活、思想、情感息息相关。

(二)要让学生体验完整,追求精致和连续性,学会把事情做完,把事情做好

由于绘本页数较多,比单张的绘画作品难度要大,应充分给予学生创作时间和创作氛围。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才能深入各自的作品中去体会、去思考、去实践,使绘本内容具有承接性和叙事性,保证作品前后有一定的连贯性。将绘本作为一个独立深入的绘画形式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绘本作品,使学生思想上得到满足,心理上颇具成就感。一本自制的画册、一则自编的小故事,这是学生从无到有的体验,是美育教育的魅力。

在绘画的形式要求上,校园绘本可以灵活一些。

第一,风格上,以符合主题要求,多元多样为好。校园绘本教育可以采用印制空白本子统一发放的形式,这样做有利于未来的作品呈现。也可以结合立体书制作进行创意设计。绘画材料可以多选,创作风格可以多样,鼓励学生运用最熟悉、最擅长的绘画工具,尽可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绘画技能、技巧,注重学生创作风格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绘画风格的出现。

第二,表现形式上,以造型饱满、线条流畅、画面感强、形式丰富为主。尽可能地做到原创,鼓励学生自我创造,或天马行空或真实表达,让真诚的笔触跃然纸上。

第三,对于绘画技巧不熟练或者不自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了解绘本故事的重要性,接纳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学生绘本。只要故事好,真情实感,画风不够好并没有关系。

三、校园绘本教育的育人效果

校园绘本教育是推动各学校广泛参与美育环境建设,促进多学科交融和美育创新的有效途径。在基础教育阶段,围绕德育和美育工作,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以绘本教学为载体,将艺术、语文、科学、品德等学习内容统合起来,能够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

绘本所具有的综合学科育人优势,得到了很多教育家和美育专家的重视。王林、余治莹在《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1]中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下绘本教育的跨学科可能。港台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香港教育学院霍玉英在《美的语言、美的图像——谈图画书的美育教学》[2]中研究了富有情境的绘本阅读与欣赏对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的美育作用。台湾地区对于中小学校绘本课堂的教学研究也不胜枚举,包括立体书、手翻书等形式的创意课程也方兴未艾。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与国内合作部联合推进的校园绘本教育,提出了“美的教育、教育的美”这一美育口号。通过跨界团队建设、专家讲座指导、平台活动开展、课程导入、艺术训练营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实施,校园绘本教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绘本项目在北京朝阳外语小学进行校园实践活动,并于2015年初以《里面·外面》为主题展开全国性的校园绘本创作竞赛。2015年5月举办了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和学生活动营。半年多时间里,平台学校学生共创作优秀绘本作品4000余册,形成了规范的绘本教育《教师指导手册》。2015年9月至11月,开展第二次绘本主题创作,举办多场讲座和家长课堂,并在北师大京师美术馆举办“校园绘本教育作品展”,召开校园绘本教育专题座谈会。在北京、青岛、厦门、石家庄、长春、鄂尔多斯等地建立了10间基地校,参与学校近50所,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专家、社会、学校、家长和媒体对该成果的反响非常积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绘本的美育效果也来自于孩子们稚嫩、真诚的绘画表达。翻阅孩子们的绘本,可以真实地触摸到孩子们的生存状态。绘本创作激发了孩子的艺术直觉,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孩子们阅读和分享自己创作的绘本,有助于理解社会、认知自我、提高情商。

四、校园绘本教育的推广优势

绘本是非常适合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项美育活动内容。学校可以在此课程基础上举办绘本展览和绘本故事演讲活动,编辑出版网络和光盘电子书,有条件的还可择优正式出版,并可以此为契机,统合艺术、语文、外语、自然、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组教育资源,创设联合教研项目。也可以引入家长资源,通过家长的绘本阅读会等亲子和家长会活动,更深刻地理解学生成长的身心状况,欣赏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表现。

从全民美育和终身美育的功能来说,绘本教育还有很多特色与优势。比如:绘本是一种很好的能够结合课堂文学写作、当众演讲、戏剧表演和亲子阅读训练的美育手段;绘本可以培养细节观察和资料收集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绘本能够作为心理治疗的工具,帮助疗愈心灵的创伤;绘本可以有很大的创意产业价值,直接产生动漫、影视等周边产品;绘本适合全年龄段人士阅读,小孩子的绘本有梦想,青年人的绘本很励志,中年人的绘本谈哲思,老年人的绘本显睿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适合的绘本来看。如果一个人能坚持画绘本一辈子,绘本定能成为人生故事酿成的美酒,醇厚香甜。

从美育资源整合的角度看,绘本项目将优质的高校艺术学科资源和研究成果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衔接,构建了学科融合的绘本美育课程。未来可以通过权威专家指导、组织编写教材和教学指导手册、专业教具研发、骨干教师培训、绘本互动联展和活动、绘本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以及依托大学的绘本教育测评与督导,形成完整的中国本土绘本美育体系,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从校园美育建设方面看,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或校园开放活动举办学生原创绘本展览,推进社区、家庭、学校的美育联动。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家长学堂等)进行推送和分享、传播。将每个学生的绘本收藏归档,建立学校的绘本教学、研究、阅读的资料库。使其成为学生情感、人格成长的记忆本、数据库和艺术博物馆。

综上所述,校园绘本教育很好地体现了美育育人的宗旨与目标。期待更多的教育界、艺术界同仁加入到校园绘本教育的行列中来;更多的老师和家长放下手机和电脑,把目光投向孩子们,阅读表达孩子心灵的绘本;更多的人不分年龄、身份、职业,乐于阅读,乐于翻开绘本。只有打开心灵的绘画本,人们才能欣赏到语言文字和图像色彩化合的美,感受绘本独有的哲理情思,理解绘本教育中的核心元素——“爱”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林,余治莹.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2]霍玉英. 美的语言、美的图像——谈图画书的美育教学[J]. 香港美术教育,2010(1):4-5.

(责任编辑:刘晨)

Education through Campus Picture 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ZHEN Wei, LANG Li, YU Jian-hui

(College of Arts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Based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education through campus picture books and in compliance with Suggestions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chools, this paper holds that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in the national policies gover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in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by means of reforming educational ideas, methods and means, a nationwide aesthetic education must be implemented to nurture and boos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masses. When popularizing and conducting education through campus picture book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mphasis must be placed on tapping its potentials in art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by using drawing and text as a medium.

Key words:aesthetic education; campus picture books; ar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6)02-0031-04

作者简介:甄巍(1968—),男,江苏无锡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油画、美术教育、新媒体艺术研究;郎丽(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喻建辉(1970—),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雕塑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4

猜你喜欢

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别让体育和美育沦为一纸空文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美育史料·孟宪承演讲《美育原理》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孑民美育研究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