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的研究与思考

2016-04-14杨冬雪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勾 丹,杨冬雪

(沈阳药科大学, 110016)



关于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的研究与思考

勾丹,杨冬雪

(沈阳药科大学, 110016)

摘要:“立体阅读”服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成效十分显著。作者对这一创新服务模式的概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该模式的服务特点,进而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合作机制以及氛围营造四个方面对“立体阅读”服务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力量。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立体阅读”项目,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创造性阅读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这种新型服务模式还有利于图书馆帮助读者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因此,笔者认为“立体阅读”作为一种优秀的阅读推广服务手段,非常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学习和借鉴。

1“立体阅读”概况

1.1 “立体阅读”的起源与发展

“立体阅读”是指图书馆利用自身设施条件和人才的综合性优势,融展览、讲座(含现场讲解)、演出(含影视纪录片播映)、组织读者进行相关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灌输宣传主题的系列活动,主要的活动形式是“观展览、听讲演、看电影、读名著、赏音乐、享互动”等等。[1]最早提出“立体阅读”这个概念的,是同济大学图书馆。2007年,该校为配合校庆开展的“同济人著作展”打开了图书馆立体阅读这种新形式服务之门。[2]在随后的几年里,“粉墨中国”“再现敦煌”“经典上海”“中华记忆”等数十个主题系列的相继推出,使“立体阅读”从最初的探索和创新逐步迈向成熟。同济大学图书馆凭借“立体阅读”项目建设成效,荣获201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创新奖;[3]在教育部2013年底公布的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中,同济大学《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新途径的持续探索——“立体阅读”项目》荣获一等奖。[4]可见,国内外业界同行对这种紧紧围绕主题、联系性强、表现形式生动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1.2 “立体阅读”的内涵及作用

传统阅读是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简称,其主要对象是以纸为介质的出版物,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形式上较为单一。相比传统阅读,立体阅读则可以将单一的二维阅读转换为多元形象的知识传播渠道,使阅读变得更立体生动、更多样、更互动,使广大读者能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主动接触宣传主题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和学习效率。同济大学图书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立体阅读”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非常适用于提高读者文化素养,开展文化宣传教育。[5]随着“立体阅读”这种创新服务模式的发展与推广,国内其他高校也相继进行实践和探索。如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通过“立体阅读”盘活了自己的馆藏,让沉睡的馆藏苏醒并活跃起来。[6]同时,该校充分挖掘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建立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资源共享平台,进而建立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高品位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文化,达到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确的文化导向、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较强的文化辐射力之目的。[7]又如海南医学院图书馆通过3年来的“立体阅读”服务,使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得到提高,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得到提升,学校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起到了“育医德”“展专才”“留学生”的效果。[8]可见,高校图书馆开展“立体阅读”服务有利于挖掘丰富的馆藏资源,展示学校的文化积淀,浓厚学生的学习氛围,在激发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立体阅读”的服务特点

2.1 内容的专题性和系统性

传统的读书活动虽然都有主题,但开展的系列活动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只是由一些零散的常规阅读活动组成。泛泛的阅读主题,让活动抓不住根本,使活动流于形式。[9]“立体阅读”则强调“围绕阅读主题,整合载体资源”。在选题策划方面需要对项目主题以及组成该主题的附属主题进行选择、组织和安排。同济大学图书馆是“立体阅读”的首倡者,它立足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国外先进文化,以及展示城市文明的变迁等,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选题,旨在让身处物欲横流中的学子们回归精神的乐土,重拾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例如,2011年在确立以“中华记忆”为核心选题的基础上,组织了“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图书推荐”等附属主题,结果吸引了不同阅读兴趣和需求的学生,起到良好效果。[10]

2.2 载体的多元化和人性化

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经历了长期的应试教育,这导致绝大部分人的阅读范围过窄、阅读兴趣低下,如何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攻克的难题。“新书推荐”“读书征文”等传统阅读活动的载体一般为纸质的出版物或电子出版物,阅读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因此,传统阅读很难激活一个人的阅读兴趣。而“立体阅读”则不同,它将单一、平面的纸本或电子阅读形式转变为声、光、色等多元形态,通过展览、讲座、辩论、导读、书评、视频等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读者的参与性,充分发挥读者大脑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面各自特定的机能优势。与此同时,“立体阅读”多元化的服务载体又恰恰可以满足青少年“求知欲望攀升、渴望与社会接触、独立性逐渐增强、愿意扩大交际范围”等心理特征。[11]从人性化角度激发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轻松接受信息传递和加深记忆,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2.3 读者的参与和互动

不同于传统阅读过程中的私人性,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立体阅读”的过程中鼓励读者参与,且活动不设任何门槛。图书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活动,用语言、文字、音乐、表演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对馆藏文献资源与服务进行宣传。一方面加深了读者对资源与服务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来了解和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和文化素养。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办方也会鼓励大家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分享阅读的收获。除此之外,“享互动”也是“立体阅读”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包括与讲座主讲人之间的互动,与作家之间的互动,与影评人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除了在思想上有互动之外,在活动的形式上也是具有互动性的。如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在举办“再现敦煌”系列活动中, 在读者互动的环节做了更多的探索, 图书馆组织了一场包含短文、漫画、摄影和多媒体作品的“敦煌情,中国心”征文大赛, 收到读者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互动过程激发了读者创意和创作热情,吸引部分读者全程参与。[12]可见,在“立体阅读”服务的过程中,读者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读者自身的感受甚至还可以感染其他读者(同学或老师),带动他们共同参与到主题活动当中。

3关于“立体阅读”服务的几点思考

3.1 强化选题策划工作,突破主题限制

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策划阅读推广活动时,缺乏对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的前期调研,通过仿照其他高校馆的做法和文案而制定的活动看似走了捷径,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还造成资源浪费。同济大学图书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立体阅读”进行选题,先后成功举办了“粉墨中国”“缤纷华夏”“再现敦煌”等多个系列活动,这些都属于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人文艺术范畴。笔者认为,图书馆在开展“立体阅读”服务之前应当进行科学的选题策划,需要对读者进行调研,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因为阅读兴趣才是激发阅读行为的重要前提,选择读者喜闻乐见的、充满吸引力的选题是策划的重要出发点。在掌握读者特点和馆藏资源的前提下,图书馆可以从环境保护、金融经济、航天航空、医疗保健、历史战争等热点问题出发,策划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与此同时,地方文化亦是一个不错的选题,可以传播和弘扬当地的历史风俗。同时,对于刚入学的外地新生来说,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座城市必然感到新鲜而陌生,此时对他们开展地方文化主题的专题讲座、影片展播、书籍推荐等,让学生了解所处城市的历史变迁、风物人情、周边古迹名胜乃至大学校史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既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总之,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的策划需要在选题上体现出科学性和创新性,要让在校大学生感兴趣,并且能由此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3.2 巧接“互联网+”技术,拓展服务模式

内蒙古图书馆不久前推出的“彩云服务计划”,就是运用云服务理念打造“云图书馆”。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的任一书店直接下单借书,这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机构间互惠互利和资源的共建共享。[13]国家图书馆曾发起过“M地铁·图书馆”项目,让北京市民可以在地铁上扫描图书海报上的二维码免费下载并阅读图书。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给人们的阅读带来更多便利和快乐,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尝试将“立体阅读”服务嫁接到“互联网+”当中,打造全方位的“互联网+立体阅读”服务新模式。图书馆可以将“立体阅读”的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让广大学生、教师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等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观展览、听讲演、看电影、读名著、赏音乐”;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的互动性,让读者无障碍地分享以及评论,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帮助宣传阅读的主题以及其他活动的内容;再如,图书馆可以鼓励在校学生拍摄相关主题的视频(微电影)并上传、共享,借此活动方式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并参与到相关系列阅读活动当中。总之,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综合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及即时互动的方式,打造全方位的“互联网+立体阅读”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立体阅读”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3 推进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图书馆的资源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期间应当推进多元合作机制。一方面,要加强高校馆之间的合作。单个高校图书馆开展“立体阅读”项目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采取同地域图书馆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则可以商议选题、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这样不仅可以摊薄活动项目的经费成本,同时也能有效防止选题“撞车”,更为重要的是,以联盟的形式协同开展“立体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项目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形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则要加强高校馆与其他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随着全民阅读氛围的不断增强,社会各行各业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也变得日益高涨,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势积极寻求与出版社、书店等文化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发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整合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当中。例如,在开展某一主题的“立体阅读”活动期间,图书馆可以联手出版社共同邀请知名作家到馆举办主题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加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读者对这一主题的认知和了解。再一方面,建立高校馆与社区及民间文化团体的合作。社区及民间文化团体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寻求与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为阅读推广活动带来新的活力和形式。比如,图书馆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校进行民俗表演、介绍当地民俗特色,吸引读者,引发其兴趣,进而关注和参与到其他的阅读活动当中。“立体阅读”服务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其他机构资源的汇聚和整合能力,与人的对话和交流,对艺术的欣赏和学习,对物体的观察和探索等,都将成为“读”的新形式。

3.4 院校和师生齐参与,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推广活动本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校内的所有读者,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也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持。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均应该且能够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会、学生团体是贴近学生读者的组织,在阅读活动中能发挥一定的感召力;大学生阅读社团的身影在学校阅读推广交流活动中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像东北农业大学成立的“十里书香”读书协会、贵州师范大学的“亮点”读友会等等,都对学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起到了协助和推动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多方协调,成立以图书馆为牵头负责单位的学校阅读推广委员会,联合学校其他部门定期开展“立体阅读”活动,力争让每次活动都能取得好的成效。另外,学校也应当采取一些鼓励措施,促进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比如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参与的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把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作为“优秀学员”和“奖学金”评定的依据之一。[14]这样一来,会激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当中。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宣传、教育等工作中,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同时具有各种专业特长的学生对“立体阅读”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也能起到创新和推动作用。总之,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立体阅读”这一创新服务模式,营造校园的阅读氛围,为学校培养读书的种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珍视学生的阅读体悟,使阅读推广工作更具创新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立体阅读[EB/OL].http://www.lib.tongji.edu.cn/site/tongji/28faa97f-33f4-4ae7-a6be-a22635b9bcb3/info/2013/9e0d0122-2550-4c9c-8443-0e27b2e5a706.html,2015-7-10.

[2][12] 郭骧,章回波.立体阅读——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式[J].图书馆杂志,2010,(4):38-39,67.

[3] 谢艳芳.阅读推广与核心价值: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认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9-12.

[4] 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EB/OL].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3/11/25/20131125153428492.doc,2015-8-02.

[5] 刘悦如,章回波.立体阅读——读者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3,(1):42-44.

[6] 吴恒梅.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之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07-108.

[7] 谈鹤玲,魏本力,郭亚贞,张勇华.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1):192-194.

[8] 林敏.立体阅读: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模式初探——以海南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3):139-140,142.

[9] 杨木容.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2012,(5):124-126.

[10] 李园园.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研究——以同济大学图书馆立体阅读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7):85-88.

[11] 青少年心理特征[EB/OL].http://www.39.net/mentalworld/jjxy/114468.html,2015-7-02.

[13] “互联网+”让阅读更时尚[EB/OL].http://www.nmg.xinhuanet.com/home/cyp/cywp/2015-06/17/c_1115641733.htm,2015-6-17.

[14] 赵俊玲,郭腊梅,杨绍志.阅读推广:理念·方法·案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85-86.

(责任编辑:王靖雯)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Three-dimensional Reading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GOU Dan, YANG Dong-xue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110016, China)

Abstract:Three-dimensional readingservice in th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very remarkable.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this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ervice mode, and then puts forward new thinking of three-dimensional reading service from the service content, service mode,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tmosphere creating.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three-dimensional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servic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2-0086-04

作者简介:勾丹,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5-09-03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