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顺应理论程式化语言的应用

2016-04-14李乐乐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程式化外语教学

李乐乐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高中英语教学中顺应理论程式化语言的应用

李乐乐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随着教学研究者对语言顺应性和外语教学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顺应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不断提高。教师以程式化语言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现象,以实现习得者更精准、更纯粹地运用程式化语言。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探讨顺应理论在英语程式化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指导意义,在理解选择与顺应等语用学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分析顺应理论在程式化语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阐述相应的对策。

顺应理论;程式化语言;高中英语教学

语言的顺应模式促使语言教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对其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显性和隐形的纵横指导进行剖析和探究。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语言顺应理论在英语程式化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革新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及外语教学观。顺应理论在语用学研究方面具有崇高的价值,语言的顺应性在语境的选择过程中是双向的或者多维度的,换言之,语言和语境的互相顺应既可以同时双向进行,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Verschueren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考察方式,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具有社会学意义的行为,而不仅仅指说话这一过程[1]。继他之后更多的语言学家对顺应理论作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评介,何自然、于国栋系统地回顾和介绍了语言顺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并对其价值和发展给出了评价和期望[2]。最先提出将顺应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的谢少万认为,外语教学必须顺应课堂语境,教学内容也要顺应学情[3]。而语言的程式化作为所有语言的共性,是多种模块化了的词串和句式被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习得并储存在大脑记忆中[4],以便顺应交际需求。谢军探究了程式化语言的言语材料,在外语交际中其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和重复性等特征,对语境具有提示作用,有助于实现社交语的捷径化[5]。

语言顺应理论视角下,利用程式化语言现象进行教学的方式是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研究的方法,习得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程式化语言不断选择,以达到程式化语言可以顺应不同语境下的交际目的。在习得者逐渐熟悉运用程式语的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动态顺应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手段和方法,后者是目的达到的结果。教师通过加大在课堂中对程式化语言的输入和讲解力度,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程式化语言的内在机制,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特定语境下的顺应和交际能力。利用语言的顺应理论对程式化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二语习得能力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 顺应理论在程式化语言教学中的现状

1.1教学手段和程序趋于模式化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教师占据了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处于应试教育趋势下的外语教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引导方式切合高考应试模式。课堂上频繁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过于强调以输入大量语言信号为主,迫使学生接收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的语言信息量。培养初任外语教师的过程中,外语教学程序被模式化地植入到初任教师的认知中。以《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每个单元被划分为六个板块,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所运用的教学程序趋向模式化:导入-阅读-词汇-语法-听说-写作,旨在顺应高考所需。近些年来,传统外语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程序的模式化,从而习得者在获取新知识时对程式化语言的顺应不能很好体现高中英语新课标强调的新理念:选择性、时代性和基础性。

1.2学生对程式化语言概念匮乏

对程式化语言的研究源于英国语言实践的需要,适合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其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里,程式化语言的研究局限于语用学和语言理论等方面。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程式化语言在基础教育课堂之中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教师并不理解程式化语言的概念,于学生而言,对其概念更是模糊不清,甚至从未出现在学生的认知当中。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程式化语言的输入不足或者讲解力度不够,是学生对其概念匮乏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的语块知识,来自于学生平常所接触到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语言,理想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脱口而出,教师却没有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锻炼利用程式化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基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国情,学生被迫锻炼应试能力,而非真正培养自身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学校中,教师还没将课堂的主角还原给学生,在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只是参与者的课堂上,学生选择语言大都是为顺应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情较好的地区,学生在认知层面对程式化语言的理解优于前面所提及的,对程式化语言的运用也能在课堂上和课外英语交际过程中有所体现,但也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程式化语言目标。师生双方合作学习,是更好地掌握程式化语言并让其能在高中外语课堂中得以实践的条件之一。

1.3程式化语言顺应教学材料不够突显

以湖南省普通高中选用教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为例,关于程式化语言的学习材料,是融合在各板块的语言知识点上面,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句型或搭配就是属于程式化语言。教材设计中的听说板块,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尤为明显,缺乏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导学,学生接收语言信息并将其内化的过程中,就很难实现将大脑里浮现出的大量惯用语的碎片有结构、有机制地组织成完整无误的语句。作为程式化语言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顺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对象。我国高中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城乡差距大,程式化语言教学内容在教材的体现上会有很明显的区别。城市或偏城市地区教师较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郊区和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就稍显微弱。而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尽管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意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又一次提升,但是整个外语教学依旧实现不了费时与收获成正比的效益。面对英语教材品种多、学习任务重等学习压力,学生被迫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背单词、记短语,甚至背英语课文,却没有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这种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没有充分利用程式化语言序列在外语中的教学顺应性的优势激励学生挖掘潜能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2 英语程式语教学中的顺应策略

2.1程式化语言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动态化

程式化语言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教学阶段和不同教学对象有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的实施。高中的外语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讲授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交际法等,动态地呈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反复练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不断更新,语言技能不断得到顺应,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根据顺应理论,程式化语言学习属于感知性知识不断巩固的学习,语境关系的构建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状态,教师应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根据学生学情以及学生习得效度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结合程式化语言,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背景应有新的理解,对之前的程式化语言教学经验进行结构重建。课堂教学策略应考虑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环节才能更有效地使教学内容衔接自如,用什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采用什么样的辅助教学设备和媒体才有助于学生对程式化语言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等。选取多样且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程式语教学中就是一个不断顺应过程。

2.2程式化语言概念情境化

如何实现程式化语言概念的情境化,需要了解和明确程式化语言的学习策略与方法顺应外语教学设计的方向和基本原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营造和利用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开展情景教学的课堂活动等,以便开发储存在学生大脑中大量的程式化语言,通过学生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培养其能够运用程式化语言实现自如交际的综合能力。营造程式化语言课堂氛围,顺应了知识重在内化和输出的教学理念。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从不同教学层面发出程式化语言的信号,同时鼓励学生也在不断下意识地接收程式化语言信号,实现这双向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语言顺应意识是避免语言畸形的保证。通过实际的课堂任务学习,科学有效地对输入的程式语反复进行筛选和不断顺应,从而使程式化语言达到适应学习语境的效果。

2.3程式化语言教学材料本土化

基于我国外语教材建设问题的研究,程式化语言教学材料的合理选用和动态顺应,是实现程式化语言教学材料本土化的重要途径。程式化语言在国外的发展与现状研究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有坚实基础的描述框架,不仅局限于教育界,自程式化语言被引入中国,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所受关注以及地位越来越明显。基于中国学生外语学情偏低的实况,如何实现程式化语言本土化,可以从教学材料的编写方面接受挑战。基础教育改革使教材格局逐步向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教师和学校对英语教育和教学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案例,教师和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学情需要对程式化语言进行选用,并编入高中教材,既能实现程式化语言教学材料的顺应性,又能充分展现教师和学校在教材编排的选择和发展方面的自主权,对程式化语言教学材料的本土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3 结语

顺应理论运用其特殊的纵观思想对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强有力的解释,为程式化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实现外语程式化语言顺应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需要基层教育工作者从更新的角度和更广的维度对程式化语言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作更深入的研究。

[1]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4):428-435.

[3] 谢少万.顺应理论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5-28.

[4] 胡元江,娄喜祥.程式化语言的多视角、多维度研究——《程式化语言》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2011(7):626-632.

[5] 谢军.英语套语及语用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2-26.

(责任校对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530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6B593)

李乐乐(1993- ),女,湖南怀化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G632.0

A

1674-5884(2016)10-0019-03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程式化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音乐教育专业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刍议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似“简”非“简”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