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武术文化生态述评

2016-04-13刘鑫杜习乐胡玉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少林技击竞技

刘鑫,杜习乐,胡玉玺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少林武术文化生态述评

刘鑫,杜习乐,胡玉玺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文化生态视域下少林武术发展、少林武术文化生态进行研究:少林武术原生态、少林武术次生态、少林武术当代生态,重在阐释当代生态文明时代大背景下,少林武术在秉持天人合一之理念同时,如何能更好、更快、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少林武术;文化生态;述评

寺以武显,武以寺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孝文帝时期(公元496年)的少林寺,历经岁月的沧桑沉淀,形成以禅武医为少林功夫特色,以出家人慈悲为怀的武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林武术是传承有序的特色拳种之一,也是当代武术产业发展的代表,少林武术文化是以“佛家禅宗”思想为内涵,以技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备内外兼修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电影《火烧红莲寺》、《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上映,少林武术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娱乐功能和艺术功能、健身功能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但是,少林武术在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发展又是如何呢?

1 文化生态:环境与文化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一切关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而“文化生态是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提出的,是关于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门研究,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不断生成和演化的环境机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生态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以及围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2]文化生态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为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范式,有利于研究不同区域文化特点、区别以及形成该区域文化的原因.国内关于文化生态的提出,是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须加强文化生态保护.”

2 少林武术与文化生态

少林武术成功“申遗”,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标志着少林武术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在面临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瓶颈时期,传统文化的发展在迷茫中步履艰难,文化传承危机四伏,少林武术的文化生态保护刻不容缓,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作为区域性的少林武术,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二者对少林武术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在文化生态视域下少林武术的发展研究是存在必要性的.

2.1 少林武术文化原生态研究

温力先生的《武术与武术文化》著作中提到:“所谓的原生态文化是相对于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中国文化而言,希望传统武术更多保留一些昨天的色彩,更多一些某种文化样式原来文化生态下的因素.”[3]因此,少林武术文化的原生态是指少林武术在延续与发展少林武术原始社会功能形态下,突出传统生存形态的佛家禅思想、技击性和健身性三合一的一种形态.在学者周惠新、彭健民《社会变迁与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发展——以梅山村落武术文化为例》研究中有所验证:对梅山武术文化原生态的定义,原生形态是指梅山村落武术在延续与发展梅山武术原始社会功能形态下,以突出传统生存形态的健身性、技击性、宗教性为特点一种形态.

少林武术的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在郭讲用《从禅宗义理看少林禅武传播》研究中指出:“少林禅武归一,出世与入世”[4]阐释少林寺禅武文化在传播中的困境与出路.

少林寺成立禅武文化传播公司,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与商业演出,迎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杨耀华在《对少林禅武文化“出世与入世”的审视》研究中认为:“少林禅之武与少林武之禅是同源同流,禅即武、武是禅、禅武合一”[5]少林禅武在出世与入世奉行出家人慈悲为怀的禅宗信仰、以普度众生、舍生取义的禅宗宗旨以及与世无争、破红尘的开阔胸怀.

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提到:“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6]少林武术是以少林拳械为基础的技击格斗体系,以少林寺武僧的练习内容为载体,形成禅武合一武术内涵,反映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曹佩芳,陈超在《少林武术技击思想的演变及文化诠释》中指出,少林武术技击内涵在萌芽时期的原始社会与其他中国武术的技击内涵没有区别,在发展时期的隋末唐初少林武术技术体系形成,但少林武术技击理论、风格特点尚不明晰,在形成时期的北魏至元代、明清时期,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少林武术的影响和渗透,少林武术技击内涵是内外兼修、拳禅合一,在当今社会,“少林武术技击已经超出了简单、纯粹的技术上的技击功能,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少林武术技击思想中心、技、体的结合所表现出了特殊教化功能不断培养着人的意志和品行.”[7]在朱晓东的《从技击视域论少林武术的变异》指出:“少林武术由格斗搏击的属性异化为竞技表演、强身健体,这是少林武术适应社会变革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8]

2.2 少林武术文化次生态研究

温力先生的《武术与武术文化》著作中提到:“从文化生态角度看,竞技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可能脱离几十年来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文化生态催生的传统武术新花.”[3]因此,少林武术次生态就是在传统武术原生态的基础上融入竞技武术的因素,迎合现代竞技武术规则的一种形态.

诸如在洪浩、郭怀的《竞技武术竞赛市场化现状分析》中指出:少林武术的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势如破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迈出国门的大背景.少林武术的国际化是如何进入奥运、少林武术的社会化是服务于大众以及如何依靠大众发展少林武术、少林武术的市场化是少林武术“形而下“的具体实践,其中少林武术的国际化是依靠少林武术的拳术、器械、功法的完整技术体系,应该“提高竞技水平,举办少林武术锦标赛,承办少林武术节”[9]主要是提高少林武术科学化水平,构建少林武术科学化体系.梁敏滔等的《少林武术搏击竞技国际化研究》中指出:“少林武术品牌化和战略化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动力,但没有输出搏击竞技的游戏规则.”[10]游戏规则是话语权的主导因素,更是少林武术走出国门、登上世界竞技之巅峰——奥运会的关键,少林武术搏击游戏规则的制定能够遵循“出招进招一条线”、发扬交手的规律、限制直接用跌法和拿法等,才能促进少林武术搏击竞技国际化的新发展.乔凤杰、李春龙的《问题视阈中的少林文化》研究中指出:传统武术正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竞赛机制和体制的确立以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传统武术规定套路”[11]模式化的少林武术规定套路一定程度上带来少林武术的创新发展,但一成不变、清一色的规定套路只是少林武术发展的出路之一,应该在发展竞技武术与武术竞技同时,对竞技之外的传统武术予以更深层次的开发.开展武术竞赛目的在于挖掘与传承传统武术技术、技法、技理,提高运动员武术竞技水平,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武术活动的普及与推广.学者杨建营《竞技武术比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析》研究中指出:剖析当前竞技武术比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他国家竞技武术开展作比较得出,“武术对抗形式比赛的取消,限制技击技术的发展,套路运动得到发展,武术的内涵异化为艺术功能、健身功能等.”[12]武术面临如此之困境,少林武术也不例外,如何促进少林武术竞赛套路的又快又好发展是摆在各位学者、专家的难题之一,促进少林武术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须从习练人群角度出发,依据不同习练人群体质特点设计不同的少林武术竞赛,推动少林武术的普及.

2.3 少林武术当代生态研究

温力先生的《武术与武术文化》著作中提到:“在今天社会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传统武术商业化、娱乐化等,应被看成正常的社会现象,是新文化生态中求生存和发展做出的大胆尝试.”[3]而少林武术当代生态是在继承少林武术原生态的基础之上,以发展少林武术产业主要表现形式,与健身、养生、艺术、娱乐、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相结合,形成武术多元化产业的一种形态.

美国学者莫顿:“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少林武术形成的独特体系,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文化传承等,因此,少林武术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在学者胡玉玺的《“非遗”视角下少林武术的发展困境及化解审视》研究中指出:少林武术在面对“传统社会变迁、西方体育的挑战及城镇化无情挤压”[13],少林武术出现传承危机和发展的境遇,因此,少林武术发展对策是整合与利用各种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全方位建设网络,开拓推广和继承新路子;培养后备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素养;重视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构建多元少林武术技术体系,丰富传统武术的技理技法,促进少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在张小林、孙玮、龙佩林的《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营销研究》研究中指出:“少林武术文化品牌和商标被肆意抢注与滥用,不利于少林武术产业在顾及社会的扎根立足;少林寺国际交流活动的过度商业化,不利于少林寺产业的运作模式”,[14]因此,少林武术文化应该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开发保护中的良性循环;解决少林武术文化产权和品牌侵犯问题,有力提升少林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武术搭台,经贸唱戏,有利于推动少林武术商贸经济的发展;创新营销策略,建立与完善网络渠道,形成新的武术产业文化链.在栗胜夫、刘英、白震的《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SWOT分析》研究中指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协作力不强,产业链不完整,产业结构失衡,师资队伍比薄弱”,[15]因此,少林武术产业的集群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物力、人力等制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和少林区域品牌建设.

3 结 语

综上所述,少林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变化.虽然学者们对少林武术原生态、次生态、当代生态的研究均有涉猎,然而,一方面忽视对少林武术文化生态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是共同的诟病,缺乏对少林武术文化生态的内涵研究;另一方面,在数量上,对少林武术的竞技形态、大众形态研究重复,对少林武术的传统形态研究偏少.总之,少林武术在面对异途文化的冲击中,保持健康、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是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紧紧围绕少林武术的文化内涵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徐建.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6-7.

[2]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R].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4( 03):333.

[3] 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47,167,169.

[4] 郭讲用.从禅宗义理看少林禅武传播[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47-48.

[5] 杨耀华.对少林禅武文化“出世与入世”的审视[J]. 山东体育科技, 2013(02):22-23.

[6] 戚继光.纪效新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2.

[7] 曹佩芳,陈超.少林武术技击思想的演变及文化诠释[J]. 湖北体育科技, 2013(06):527-528.

[8] 朱晓东.从技击视域论少林武术的变异[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04):36-37.

[9] 洪浩,郭怀.竞技武术竞赛市场化现状分析[J]. 博击(武术科学),2007(01):26-27.

[10]梁敏滔,李恒昌,王玲,等.少林武术搏击竞技国际化研究[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10):11-12.

[11] 乔凤杰,李春龙. 问题视阈中的少林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03):14-15.

[12] 杨建营.竞技武术比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81-82.

[13] 胡玉玺.“非遗”视角下少林武术的发展困境及化解审视[J]. 山东体育科技,2015(03):22-23.

[14] 张小林,孙玮,龙佩林. 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营销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60-61.

[15] 栗胜夫,刘英,白震. 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及SWOT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47-48.

[责任编辑:徐明忠]

Shaolin wushu culture ecological review

LIU Xin,DU Xile,HU Yux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Through the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cological horizon,shaolin martial arts,shaolin martial arts cultur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riginal shaolin martial arts,shaolin martial arts ecology,shaolin martial arts later too,focusing on interpre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ra,the shaolin martial arts in the concept of the nature and humanity at the same time,how can better,faster,mor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cultural ecology; review

2016-04-18;

2016-05-2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消费背景下武术商品化研究”(2014-QN-381)

刘鑫(1989—),男,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武术文化方面的研究.

G852

A

1672-3600(2016)12-0083-03

猜你喜欢

少林技击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少林小罗汉拳(十)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竞技精神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