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16-04-13李培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信息技术

⌾李培梁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市121团第一中学 832066)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李培梁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步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对教育的目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因此,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探索与发现、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就成为网络时代教师的任务,也成为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多媒体;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创新人才的培育首先体现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必须从现代教学观出发,用培养创新思维的教材和教法,并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而民主,就是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一定愿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可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学,把信息内容与组织形式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信息于一身,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充分刺激学生眼、耳、脑等多种器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趣化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透镜”一节时,将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通过“透镜”,大个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由于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热情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不小,其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创新意识,点燃了学生的创新之火。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才易于表现出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想象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们将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再造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就是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融声、光、情、景为一体,能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信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形成坚实的想象基础。

例如在讲“浮力”一节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短片,演示将一个铁片慢慢放入水中,铁片会下沉;然后再将铁片做成船形,铁片就漂浮在水面上,同一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不同,根据这个现象指导学生猜想,物体所受的浮力和什么因素有关。既理解了内容,又有合理的猜想,发展了创新思维。

由于信息技术能冲破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扩大学生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所以,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飞跃。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打破单一模式,诱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倡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提出几种不同观点,得到几种不同的答案,使思维缜密,灵活,从而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扩展延伸,让学生的思维热线向外辐射,以培养思维的广度。对于演示实验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情况下,多媒体可以对演示实验进行补充与深化。物理演示实验的真实、全过程性为学生建立第一印象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可惜的是,有些实验过程较快,它的细节过程难以捕捉,这就给教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带来了困难。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模型,交过程的细节依据教学的需要分层次地展示开来,它不但方便了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更有利于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去捕捉与物理规律相关的细节过程。例如初三“发动机”一节,利用计算机建立的动态发电机模型,将反映电流方向变化的图景分步展示出来,从而揭示线圈与磁感线相对位置的变化与电流方向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对交流电的产生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通过慢过程的演示较好地突破“交流电变化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二次”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容易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我就因势利导,经常在学生认真观看录像后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由教学实践可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制的多媒体课件,适时播放与运用,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因此,课堂教学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创设良好氛围,想象情境、问题情境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信息社会的迫切需要。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描绘新时代的教师的风采!

[1]朱铁成,《物理教学思维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瑜,《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物理教师,21卷第4期。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市121团第一中学 832066)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养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