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方式初探

2016-04-13王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知识点生物实验

⌾王亮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343800)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方式初探

⌾王亮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知识点及其联系都和实验密不可分,都需要用实验来说明、论述和验证,需要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实验,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生产实例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并且,生动的实验结果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高中生物;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或者在课堂里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命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类的研究等)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良好的开端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课堂导入的概念主要是指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导入的主要教学功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成功的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

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5、模型的建构过程,不妨现场取材。以同排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以草稿纸为原料。如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DNA模型的建构等。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简单地分析问题不能够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影响了师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相悖。

当然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就要明确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体现出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分析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科学素质。

总之,对学生进行影响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吸收课堂知识,掌握生物基础,而且要通过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激发自身学习的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使得生物教学得以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343800)

猜你喜欢

知识点生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第12话 完美生物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