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2016-04-13杜文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知变式概念

⌾杜文伟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55000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杜文伟

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变式教学是一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多变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其“不变”的本质,继而对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就称之为数学变式教学。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

数学课堂;变式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数学变式教学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变式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数学“双基”,领会数学思想,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都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一、变式教学的开展

1.问题情境 新知来源于问题,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应从概念的来源入手。根据概念的来源,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来源于生活、生产、科研等实际,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概念;一类是由已知概念得到的新概念。

在“问题情境”环节中,教师活动主要体现在:根据概念类型、设计概念引入变式,将概念还原到客观实际(如实例、模型或已有经验、题组等)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所提问题要适当,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活动主要表现在:激发自主创新学习的情感,积极进行发现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从实践经验和原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旧知,发现新知、旧知间的联系。

2.探究新知 这是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过程。它包括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相互讨论、集体相互讨论、师生相互释疑等自主创新的方式。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教师的主导性。当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新的潜力。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超越”,调动学生“选择不,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并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2)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又要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创设平等、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争辩。学生活动体现在:(1)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展示学生寻找结论的过程,展示思维过程、探索过程的独特性、层次性和创造性。(2)个体自主探究。(3)小组相互探讨。(4)集体相互交流。

3.形成概念 这是在学生充分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概括、抽象形成概念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对抽象概念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允许再“想一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活动体现在:(1)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与老师和谐互动、双向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人人参与,自由发表意见,充分体会成就感。(3)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4.变式深化 在形成概念后,不应急于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而应对概念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辨析变式和等价深化变式,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变式深化环节中,教师活动体现在:(1)设计概念辨析变式题组,引导学生讨论、探究。(2)设计概念等价深化变式,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可采用诱导、点拨、适度评价等方法。学生活动体现在:(1)积极调动原有知识,与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逐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系统。(2)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探索、发现新知。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概念进行更深层次上的认识和把握。

5.变式训练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交流中所反馈的信息,教师精心选编题目,并通过变式得到一组变式训练题组,让学生在解答、变式、探索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促进认知结构的内化过程。在变式训练环节中,教师活动表现在:根据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探求变式、求异求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学生活动表现在:(1)自我探索。针对训练题目,在多方位探求解法的基础上,通过探索题目变式及对变式问题的解决,理解新概念。(2)公开表述。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将个人学习成果贡献给大家,同时分享集体学习的成果,从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形成自主创新学习的动力。

6.总结升华 在完成上述各环节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作适当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方法的认识得以升华。一是建立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纳入原有知识新系统,形成知识结构,实现内化过程中的再建构;二是对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反思,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从而全面完成教学目标,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1.变式教学需要重视知识的基础性 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基础知识是综合能力的载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时,应该落实与巩固数学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换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复习三角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时,应该创设多种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三角形的概念理解透彻。

2.变式教学应该重视层次性 初中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训练时,应该设置多个问题,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这样的习题训练能够帮助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帮助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巩固记忆。

3.变式教学应该重视训练的灵活性 数学知识和数学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结论的变化,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变式,能够获得不同的效果,一题多变式能够强化学生们对定义、概念的理解,一题多解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时,应该重视方式训练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基于以上的探讨,我们知道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变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也是确实可行的,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看问题学会从不同层面去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550000)

猜你喜欢

新知变式概念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