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4-13谢国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目标

⌾谢国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一中学 344700)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谢国胜

有效的历史教学,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经常思考并为之不断实践探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至高境界。

课堂有效教学;高中历史;教育理念

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的教学提倡老师少说精讲优释,提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较浓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的不苦“学”的不累,学生的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才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才能关注学生生存现状、提高个体生存智慧、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

一、有效教学的几个误区

1.“灌”的越多越有效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可以说是“满堂灌”,不少教师认为给学生“灌的越多越有效”,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的烂一点,就可帮助他们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自己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灌的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往往不佳。

2.“秀”的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历史课堂改革中,一些教师追求形似忽视了神似。比如,为了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采取课堂上老师退居幕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活动的“牧羊式”教学取代传统“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观摩课中盛行,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往往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这种作秀式的历史课堂教学,表面上符合新课程对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的要求,实际上这种肤浅化的活动并未真正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无效的。所以课堂未必让学生秀地越多越好。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以兴趣策略来提高效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才有动力才有兴趣。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只有热爱历史,才会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充满动力而获得能力。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保持积极性,充满热情充满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策略。首先,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的。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行轨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准确、到位,能让新课程教学更科学、有效。“然而,不管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肤浅。在一些教师的眼里,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参考书中的几段文字,只要抄上即可,缺乏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认识。新课程虽然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对部分教师来说,这只不过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考,这样的教学明显缺乏有效实施的前提,不能真正明确通过该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拓展哪些能力?培养什么情感?”

3.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

4.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准备需要思考,课堂教学更需要思考。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今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希望历史教学能够焕发青春,让学生感受历史,感受历史带来的浓浓书香。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一中学 344700)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目标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