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主题:气节

2016-04-13

同学少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光武帝季札钱伟长

[“材”源滚滚]

本期主题:气节

季札遭讽

春秋时期,有一天,延陵(今江苏常州) 名贤季札到南郊游玩,看到一位身披羊皮的老翁,背着柴禾很吃力地慢慢走着。就在老翁的脚边,有一块被人遗落的金子,闪闪发光,老翁却像没瞧见一样,只管走路。季札站在高处,看得明白,招呼老翁说:“喂!老人家,你的脚边有一块金子,快拾起来吧。”老翁停下来,乜斜着眼睛看着季札说:“你这个人虽然站得高,却看不远,只是表面上像个君子。你想要金子就自己拾,不要以为我穷得夏天还披老羊皮,就会不劳而获拾这金子!”季札十分惭愧,问他尊姓大名,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古希腊) 谚语

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

—— 雨 果

钱伟长的两个“NO”

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留英公费生。由于当时英德宣战,而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钱伟长办齐手续登上英轮后,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原来因为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船经神户港如果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和其他20多个留学生一起将护照扔给了英国人。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登程。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1947年,美国的研究所又邀请他去,邀请函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钱伟长当即写下一个大大的“NO”。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

——《晋书》

壮怀不逐秋容变,一任潇潇雨满帘。

——《静夜思》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时,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妇对他多方照顾,贝多芬从内心十分感谢他们。可是过了不久,贝多芬发现公爵并不把自己当做真正的朋友,而是作为一件“家宝”看待,贝多芬觉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一次,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客人,客人是当时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宝”,便叫人去请贝多芬来为客人演奏,被贝多芬拒绝了。公爵觉得下不了台,便亲自来请,说了

很多好话,并表明自己往日对贝多芬照顾有加。贝多芬听了,一句话也不说,就冒着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给他的

胸像摔得粉碎,并写了一封信给公爵,信上说:“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谒先师顾洞阳公祠》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宁死不低头的董宣

汉朝湖阳公主的管家荣元欺人霸田,贪污受贿,京都洛阳令董宣派人查访属实,于是趁荣元外出打猎之机,将其抓获。湖阳公主闻讯,立即向光武帝哭诉求情,还倒打一耙,说董宣藐视皇上。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光武帝听姐姐一番哭诉后,立即传圣旨,让董宣进宫。其时,董宣正在堂上审讯荣元,忽闻“圣旨到”, 心知必与荣元案有关,当机立断,先将荣元斩了首,然后才接旨。消息传进宫,公主气急败坏,光武帝也十分恼火,一见董宣,便怒斥道:“大胆董宣,你可知罪?”董宣答:“臣不知何罪之有?”光武帝大怒:“你无故杀了公主管家,岂不是犯上之罪?”遂令人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面不改色,道:“公主倚势纵奴,任其行而不惩,则坏了法度,国家必乱。臣为国尽忠,却得此下场。不须棒杀,臣自己死。”说完,一头撞向大殿的柱子,登时头破血流。光武帝佩服董宣的节操,最终免了

他的死罪。

(责任编辑 张毓春)

猜你喜欢

光武帝季札钱伟长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糟糠之妻”的由来
钱伟长的两次“No”
季札挂剑
季札挂剑
钱伟长的“无理要求”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季札赠剑
任延拒不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