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2016-04-13汪俊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倍数数学课堂

⌾汪俊男

(作者单位:重庆市蟠龙小学 400000)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汪俊男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的一个重要途径.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方法,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身理特征,因材施教,灵活掌握,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使其紧紧围绕着新课内容来进行,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体现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导入;方式

一、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作用

巧妙的课堂引入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小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1.新课导入能够使得学生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进入学习佳境,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当中。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仍然较小,天生好动,在上课一开始就应当利用新课导入来吸引学生的精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整堂数学课的学习中产生欲罢不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使用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之下,课堂效果也更好,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新课导入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应当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也就是在导入内容上有意识地与此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迅速定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实施对策

1.点题新课导入法。即以直入主题的方式,用三言两语阐明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明确地为学生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程序,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这种新课导入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带动学生的思维快速转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确切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方向。

2.问题导入法。问题是思维开始运转的动力和起点,在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思维过程通常需要从应付某种困难或者是解决某个问题而开始。以设问的方法进行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需要教师在课前编拟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一定启发性意义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导入法所制造出来的悬念,抓住了小学生好奇的特点,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究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或者是渗透本课内容的学习目标,使得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3.以旧引新的新课导入法。以旧引新指的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以旧的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渐变和递进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减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数学知识之间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的密切联系,是旧知识的一种延续和发展而产生的结果。利用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来引导出新的知识,可以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整体的数学思路,这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当堂课的学习状态,所以导入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学习内容而进行恰当科学的设计。课堂导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采取相应的导入手段,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不能够在导入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技能,而轻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轻视情感培养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课堂效率。

2.切忌过分重趣味而轻实效。过分强调趣味性而淡化了学习的主题,反而会使得学生情绪兴奋,而注意力被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3.切忌冗长,注重简洁性。过度的新课导入会显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4.切忌脱离实际,应该符合生活原型。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不能够提出空洞、不切实际的论断。

四、基本练习式,促进迁移

新课导入的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把例题“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的“■小时”改为“2小时”作准备题,出示后让学生解答.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解答出来。指名口述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把“2小时”改为“■小时”成为例题,让学生去试算。这样由简到繁,运用迁移手段使学生在此题中领悟到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练习设计得当,学生通过“脑想、手动、口说”并在用中发现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获得规律,达到能力的提高。

五、温故知新式,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即复习导入,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复习导入应用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把学过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既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又有利于新课的展开,也使新课过渡比较自然。

如:《2、5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设计:1.提问.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②说出5个8的倍数.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学习新课: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又如:在教学“用一位数除三位数”时,可以先复习“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商是整十的除法。”使学生懂得被除数的第一位数比除数小时,该怎么办?为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二位数”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可谓是一节课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良好的课堂导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在导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尽量保证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唯有教师对课堂导入予以重视并实施精心的设计,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1]张维忠,孙庆括.我国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30年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6):41—48.

[2]朱凯.善始者事半成——小学数学导课的艺术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12):59—64.

(作者单位:重庆市蟠龙小学 400000)

猜你喜欢

倍数数学课堂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倍数魔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