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预设”活动之探究

2016-04-13肖仕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乘方预设初中生

⌾肖仕虎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栗木中学 55010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预设”活动之探究

⌾肖仕虎

教育构建学认为,预设和生成作为课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预设是课堂有效生成的“打基础”工程,需要联系众多方面教学因素,统筹谋划,以期达到教与学之间的共进共赢。本文从紧扣数学教材要义、抓住课改发展核心及注重统筹兼顾等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活动开展作了论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活动

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精彩风采、优质活泼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者的精心、充足“准备”。预设活动,在其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重要作用。预设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其预设活动是否充分完备,对课堂教学效能起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就成为教者需要审视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不可否认,轻视预设、重视生成现象在部分教师中存在,开展的课堂讲学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发展性,弱化了教学实践效果。笔者现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活动开展这一话题进行试论。

一、紧扣数学教材要义,开展课堂预设活动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实践活动就是“无根之木”、毫无“生命力”。笔者认为,数学教材是一切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预设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就是为教材知识点的展现、学习要求的展示、情感目标的呈现“服务”。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教材知识要义、紧贴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认真研析和精心谋划。从而使预设的教学内容,更靠近教材要义,更“接地气”,充满“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预设活动中,要切实做好“备教材”这项工程,认真阅读、研究、分析数学教材的知识要点、设计意图、目标要求,能够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对每一章节、每一节课教材内容的“位次”和“架构”有清晰、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突出教材要点,突出教学要求,突出学习要求。如“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一节课教学活动预设中,教师通过对该节课教材内容的研析,意识到该节课的知识点有“乘方的运算性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等,其重点是“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难点是“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性质”。在预设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抓住知识要点及教学重难点等关键“因素”,在新课传授、案例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运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设置典型的问题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向学生讲清楚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各自特征,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从而保证初中生对要点内涵的深入理解,教学重点的有效认知,以及学习难点的有效掌握。

二、抓住课改发展核心,开展课堂预设活动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学科课堂教学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总遵循和总要求。通过对新实施的课改内容整体研析,可以看出,新课改其核心是学生主体,其宗旨是技能培塑,更强调主体特性地位的呈现,主体数学技能的锤炼,以及良好情操的熏陶。预设是整个课堂教学整体的“准备工程”,更应遵循和按照新课改目标要求进行充分准备、有效预设、精心预设。因此,教师预设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抓住新课改目标要求,将主体特性有效展现,能力锤炼有效渗透,提供初中生深层实践、深刻思考、深度辨析的时间,搭建他们高效互动、合作、探究的“舞台”,让他们成为整个数学课堂的“主人”,学习素养在深刻锤炼和高效指点中“升华”。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巩固练习”环节预设时,教师在没有采用以前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讲解方式,而是借助学生的能动学习特性,要求初中生深入理解、分析、解答问题,完成解题“任务”,同时,在其过程中设置自主探究、合作探析、师生讨论、小组研讨等活动形式,让初中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探索、思考、协作等能力得到锤炼,将新课改提出的“主体核心,能力至上”核心要义得到渗透和体现。

三、注重教学统筹兼顾,开展课堂预设活动

预设活动是一个综合考量,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实践活动。笔者发现,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预设内容局限于本节课教材内容之中,不能用整体的“眼光”、“全局”的理念,深度挖掘数学教材的丰富、深刻内涵,同时对该节课内容“地位”进行有限“界定”。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预设活动环节,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点之间深刻关联的预设,对教材要点深入研析,注重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间联系的研究,详细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预设“一次函数复习课”时,教者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在“数”与“形”方面的关联,在一次函数图像、性质内容讲解基础上,增加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联系方面的内容,并从“数”和“形”的方面,向初中生认真讲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关联,展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相同点和区别,让他们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提高其素养。另一方面在预设活动中,教师要融入渗透中考政策内容及典型中考试题,让初中生逐步感知和掌握中考数学政策发展“脉络”,形成更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并让其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切实锻炼。

总之,预设和生成作为不同的阶段,都需要“服务”于教学。教师在预设中,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目标、学习要义及主体实际,精心备教材、备主体,合理预设,科学设计,助力有效教学活动。

[1]刘振峰.科学预设精彩生成打造和谐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2]董银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刘荣.巧妙地运用好非预设性生成资源[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栗木中学 550100)

猜你喜欢

乘方预设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幂的乘方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认识乘方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