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

2016-04-13刘双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孔乙己教材语文

⌾刘双发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 071100)

优化语文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

⌾刘双发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是一切知识、经验推广、传承的载体,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率,让学生学得会,记得快而且能够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积极性;应到感悟;有效提问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的导语我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穿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冬天里我们远去,春姑娘姗姗而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阳光明媚,和风吹送,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这景色给大地注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春天的大自然去尽情的浏览、享受。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2.不断创新知识传授方法,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需求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断改变授课方法,并在变中求新,以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例如:我在讲《岳阳楼记》时,抛开古文串讲的方式,用逐步提问题的方法如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景色?作者通过写哪些具体事物来写景的?为什么同样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不同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答案,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3.围绕精妙处质疑 课文中的矛盾点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笔。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质疑,可创设愤悱情境,从而训练思维,以统一认识,求得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例如,《孔已己》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很显然,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是一组矛盾词语,准确理解这对矛盾词语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因此,可抓住这一对矛盾词语进行质疑——议疑——析疑——解疑:孔乙己既然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的,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许是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结尾处这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无疑这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二、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美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范文,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科学知识的精华,永远是学生终生发展最基本、不过时和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用好教材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前提。用好教材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人文思想。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其次要把教材用实、用好、用活。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用活,则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不断地加工创造,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文本的基本要求,合乎教师的个性特征。

三、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1.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系统论有条重要原理:“如果事物越是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可见,解决“序”的问题十分重要。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有序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为营,分散诱导,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解决问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科研课题、能力实际,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感到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望而却步,又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骄傲自满。教师有序地提出问题,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除了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2.提问时间要恰当 问题的提问要抓住时机,适时设问,要能做到随机应变。所谓“适时”就是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问题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之时。设问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而在于解难释疑,掌握新知。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四、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 071100)

猜你喜欢

孔乙己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