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4-13张晓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探究

⌾张晓林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二中学 332200)

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晓林

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贯穿于高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延伸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灵活的学科,而不只是几个概念,原理和公式而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既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教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向“引导者”,由重教学的“结论”转向教学的“过程”,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大多数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假如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受到鼓励,学习上更加自主,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我们可以吸取国外好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毕竟是有限的,能够得到教师指导的阶段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学,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时候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可如果换个角度或从对立面来看,可能就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因此,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和挖掘问题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活泼有序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来的,而不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四、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就能“独揽课堂”,学生缺乏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根本没有创新的机会。但如果课堂上,我们教师能抓住高中生善于刨根问底的特性,多创设一些富有探讨性的教学情景,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燃起他们的创新热情。

如我在讲授《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我特别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据观察,今天第一个到校的是女同学,第二个到校的也是女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女同学,于是,我得出: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女同学。(学生:窃窃私语,哄堂大笑——以偏概全)。问题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5)2,计算得a1=1,a2=1,a3=1,可以猜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作声——默认,有一学生突然说:当n=5时,an=25,a5≠1,这时一位平时非常谨慎的学生说:“老师今天你第二次说错了”)。问题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说到这里,我说:“这次老师没有讲错吧?”)上述三个问题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1、2得到的结论是错的,那么问题3是否也错误?为什么?学生茫然,不敢质疑,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情景的创设,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都想尽快弄个明白。

因此,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情景,能让学生产生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陶行知曾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只有节余了时间,解放了空间,学生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杨长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李树雷.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简榆新,袁亮.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二中学 332200)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