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动因

2016-04-13何睿萌

山西农经 2016年8期
关键词:动因违规制度

□何睿萌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动因

□何睿萌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日渐复杂与多样,证券市场的经济活动也日渐丰富,而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上市公司长期良好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国内外发展历史,紧接着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因信息披露违规的而受到处罚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衍生出对于信息披露违规的内外原因的探讨。笔者期望通过对于违规动因的分析来提高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程度的重视程度,缓解信息披露违规现象频繁出现的现状。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动因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8.064

1 信息披露制度简述

信息披露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早年英国法律制度松散,一直到1720年英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南海事件”,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政府开始重视信息披露制度,并在同年出台了《反金融欺诈和投资法》。这个法案明确规定公司对股东有信息披露的义务,虽然一百多年后法案被废除,但是这个法案对英国乃至全球的信息披露制度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公认的信息披露制度最健全成熟的国家是美国,从1911年的《蓝天法》到随后出台的《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法律以及后来不断出台的法规,构建起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体系,这也极大的促进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

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初的信息披露是1991年6月8家公司披露的“1990年经营状况说明书”。在1992-1995年大量的监管法律规章出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走上合法化规范化的道路,自此股票交易公司开始在进行股票交易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信息披露。在1999年我国更是完善了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规定,详细指出了上市公司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履行的信息披露的义务。在2007年,我国证监会发展并且完善了对于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规定,并且使得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的流程更加具有法律效应。

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

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完善,对于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不断实践,在当前的证券交易市场中,上市公司已经基本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即时性以及真实性。然而,仍然存在一部分公司无视信息披露制度,据统计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数是36家,到2012年数量上升到44家,到2013年变为54家,2014年已经上升至63家,而2015年已经有86家上市公司。其中不乏许多公司连续几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上交所或者证监会的处罚,更不乏有一些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对于信息披露违规的类型主要有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推迟披露以及其他,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推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是主要类型。其实,无论是1994年的银广夏事件到2013年的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无论是虚假记载还是推迟披露,信息披露违规一直是令监管机构头疼的问题。

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

对于当前的证券交易市场中,导致上市公司出现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将从外部原因以及内部原因两个方面来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3.1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我们可以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倘若证券市场是弱式有效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将会非常严重,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超额的利润。也就是说,使用当前及历史价格对未来作出预测是徒劳的。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必须寻求历史价格信息以外的信息,因此上市公司的披露的信息对于投资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延迟的信息披露或者不披露真实的信息能有效的影响投资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信息披露违规的频频出现也不会令人诧异了。如果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证券市场是属于半强式市场,那么上市公司进行的信息披露能迅速反应在股价上,同时市场上也存在“内幕消息”即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而投资者对于披露的信息有更为迫切的了解意愿,同时由于半强势市场具有比弱式市场更为迅速的反应速度,公司更愿意通过释放有利的信息来影响投资者。而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中一切信息都是及时以及真实的,这与频现的信息披露违规现象不符。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未进入强式有效市场的阶段。总体而言,正是这种市场交易的形式促使着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本身对于市场投机行为的渴望程度日益加重,粉饰并且披露改造过的上市公司信息就成了影响投资者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上市公司就会容易出现信息披露的违规。

3.2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以及股权结构。根据信息传递理论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总是喜欢将自己的良好的财务状况传递给投资者,以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但是倘若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譬如出现巨额亏损,这对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及未来的获利能力都极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上市公司往往容易选择过度的粉饰财务报表甚至是披露不实信息来维护之前在投资者心里树立的良好印象。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印象管理”的概念,是指通过对一些事物或事件包括自我的信息进行管理,影响或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行为的过程和现象。这个词也可以用来解释信息披露违规频发的现状。通过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不及时与不真实可以隐藏公司目前出现的问题,保持一直以来公司在利益相关者心中的积极印象。

上市公司的不同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披露信息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有绝对的控制权,由于此类公司在发生违规时候的成本将会低于非一股独大的公司,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此类公司更容易利用违规信息促成大股东自身机会主义的实现。相对而言,如果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相互制衡的,那么第一大股东的发生“隧道行为”的机会就越小,其违规的成本也越高,那么出现信息披露违规的机会也越小。同时,在我国还有许多企业是国有资产管理当局控股。在此类企业中,由于管理当局并不是真正的拥有企业,企业的真正的所有权在国家手中,国家和资产管理当局存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很容易产生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导致出现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

在证券交易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良性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披露违规不仅会阻碍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笔者期望力透纸背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来给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方面一点启示,借此提升上市公司信息交流传递的稳定性。由于证券市场随着时间在不停的变化发展,笔者也相信在未来随着信息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的信息披露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1]黄彦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03.

[2]张程睿,蹇静.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研究,2008,01.

[3]万欣荣,郑新,何朝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动因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01.

[4]蔡志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预警研究——基于财务、市场和治理视角[J].管理评论, 2007,01.

[5]屈文洲,蔡志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4.

1004-7026(2016)08-009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6.6

A

猜你喜欢

动因违规制度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违规逆行之后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