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

2016-04-13李张召

关键词:世说新语状语

李张召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

李张召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名词是表示人、物、事、时、地、方位和抽象概念的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放在动词前充当状语,这是古代汉语中名词的一大特点。《世说新语》作为中古初期一部重要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魏晋时期的语言特色。名词做状语的现象分为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依据(凭借)、方式;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比况性施事;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四种情况。

关键词《世说新语》;名词;状语

名词是表示人、物、事、时、地、方位和抽象概念的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放在动词前充当状语,这是古代汉语中名词的一大特点。

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而成的《世说新语》,全书分三十六门,所录事件上自汉末,下迄东晋,尤以东晋为详。《世说新语》作为中古初期一部重要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魏晋时期的语言特色。本文拟从做状语的名词与它所修饰动词的关系角度对其中名词做状语的现象进行分析,这里的名词(少数例子中包含名词性短语)是指直接放在动词前面对这个动词进行修饰的,中间如果有其他成分则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内。

一、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依据(凭借)或方式

(一)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一般这个名词是普通名词,可以分为物类工具和人体器官工具两类

1.做状语的名词表示物类工具。如“席、扇、船、蘧篨、杖策、肩舆”等,例如:

①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德行·二十四)

②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品藻·十二)

③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栖逸·八)

④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蘧篨覆之。(任诞·三十)

⑤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任诞·四十)

⑥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简傲·十六)

2.人类器官类

如“手”,例如:

⑦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言语·八十四)

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黜免·七)

以上例句中的“席、扇、船、蘧篨、杖策、肩舆、手”这些名词是完成后面动词所需要的工具,通常可译为“用……”这样的介宾短语。

(二)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译为“根据……”或“按照……”。这些名词基本为抽象名词,出现的情况非常少,例如:

⑨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任诞·四十一)

例⑨中的“名列”指按照名称罗列出来。

(三)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这些名词基本为抽象名词,出现的情况也非常少

⑩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赏誉·七十一)

例⑩中的“乐咏”指和着音乐歌颂。

二、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一)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一般将这个名词译为“在……地方”。这些名词可以是普通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

1.普通名词表处所,如”道、廷”,例如:

⑪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政事·二)

⑫答曰:“王陵廷争,陈平从默,但问克终云何耳。”(仇隙·六)

例⑪⑫中的“道闻”“廷争”指“在道路上听说”“在朝廷上争论”。

2.抽象名词表处所,如”神”,例如:

⑬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文学·七)

例⑬中的“神伏”指从心底里服气。

(二)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

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经常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做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方向。[2]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相应的介词“从”“在”“向”等。

1.表处所的方位名词做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相应的介词“从”的。

⑭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德行·四十四)

2.表处所的方位名词做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相应的介词“在”的

⑮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言语·三)

⑯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至公。”(言语·七)

⑰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言语·二十六)

⑱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言语·三十一)

⑲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言语·五十九)

⑳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言语·七十一)

㉑太傅已构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谢,还取作咨议,外示絷维,而实以乖间之。(言语·一百)

㉒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文学·六十一)

这类方位名词以“内”“外”“东”“西”“前”“中”为多,同时,方位名词后的动词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例⑮⑱⑳㉒,也可以带宾语,如例⑰⑲㉑,还可以带短语,如例⑯。

3.表处所的方位名词做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相应介词“向”的。

㉓于是太史奏:“真人东行。”(德行·六)

㉔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言语·八十二)

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文学·五十三)

㉖庾太尉与苏峻战,败,率左右十馀人,乘小船西奔。(雅量·二十三)

㉗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识鉴·二十三)

㉘王平子始下,丞相语大将军:“不可复使羌人东行。”平子面似羌。(尤悔·五)

从例句“东行、西之、前进、西奔、北征、东行”中,我们发现,这些表方位的名词中以“东”“西”“北”和“前”居多,表示其他方向的不常见,这可能与例句发生的历史背景有关系,东晋时期经常发生战乱,征战、逃奔情况频发,所以在这些动词的前面一般会加上“东西南北”这类表示方向的词。

4.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普通名词与方位名词组成一个方位名词短语做状语。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方位名词在前,普通名词在后,另一种是普通名词在前,方位名词在后。

(1)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组成方位名词短语做状语。

㉙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德行·三十八)

(2)普通名词+方位名词组成方位名词短语做状语

㉚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德行·十一)

㉛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言语·二)

㉜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方正·一)

㉝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任诞·三十三)

㉞时人谓“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任诞·四十三)

㉟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简傲·三)

方位名词短语后面的动词可是及物动词带宾语,如例㉚㉝㉞,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如例㉛㉜㉟。

普通名词+方位名词组成方位名词短语做状语的数量比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组成方位名词短语做状语的数量多,这体现了近代汉语出现口语化的趋势,这种口语化的语言会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也体现了《世说新语》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的特色。

三、做状语的名词是动作行为的比况性施事,即做状语的名词与施事主语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喻关系。这些名词可以分为表动物和表普通事物两类

(一)做状语的名词是动物类比况性施事

表动物类的名词如“虎、狼、蝉、龙、凤、雁”等,例如:

㊱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识鉴·一)

㊲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识鉴·二十二)

㊳对曰:“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识鉴·二十六)

㊴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赏誉·十九)

㊵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品藻·十一)

例㊱至例㊵中的“虎争”“狼噬”“虎视”“蝉连”“龙跃”“凤鸣”“雁行”可以译为“像…一样+动词”的结构。“虎争”形象地表达出天下大乱之时群雄四起、你争我夺的历史现象;“狼噬”“虎视”相对举,生动地再现了苻坚对晋王朝的野心之重;“蝉连”表现出两人话语相投、不舍离开的情态;“龙跃”“凤鸣”相对举,指才能出众、异于常人;“雁行”体现了二人并列前行的状态。

(二)做状语的名词是普通事物类比况性施事

普通事物类名词如“笼、壁、玉、箕”等,例如:

㊶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赏誉·二十四)

㊷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赏誉·三十七)

㊸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贤媛·二十一)

㊹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一)

例㊶至例㊹中的“笼盖”形象地突出了裴令公超出常人的才能;“壁立”生动地表现了太尉性情的刚直、方正;“玉曜”细腻地体现了女子肤色的通透白净;“箕踞”形象地表现出阮籍放浪不羁的特点。

这种比况性情况特殊在我们所看到的“虎争、狼噬、虎视、蝉连、龙跃、凤鸣、雁行、笼盖、壁立、玉曜、箕踞”结构中的名词,并没有充当动词的主语,而是充当了状语成分,这些动词的真正主语在最前面。以㊱为例,“群雄虎争”中的“虎”不是“争”的主语,主语是前面的“群雄”,“虎”在这里充当的是状语,可以翻译为“像老虎争食一样”。

四、做状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一)单个的时间名词做状语,交代清楚了动词发生的时间

㊺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言语·十二)

㊻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赏誉·五十七)

㊼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规箴·四)

例㊺至例㊼中的“昼、夜、晨、夕”清楚地交代了后面动作发生的时间,“晨”“夕”对举更体现了孙休好射雉的程度之深。

(二)表时间的名词和表方位的名词连接起来共同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这种情况在《世说新语》中很少,但是可以将动词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得更加具体明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语言的精确化了。

㊽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言语·九十八)。

以上我们从名词与动词语义关系的角度对作状语的名词进行了分类,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做状语的名词表工具类的要多于表凭借(依据)类的和表方式类的,这可能是因为前者多由普通名词充当,而后两者多由抽象名词充当;另外,表工具类的名词内部,物类工具的名词要多于人体器官类的名词。文中有大量处所名词、方位名词做状语的例句,同时,“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组成的方位名词短语做状语的现象大量出现,这体现了《世说新语》语言方面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做状语的名词表比喻类中,大多数是表动物类比况性施事和表普通事物类比况性施事。做状语的名词表时间类中,除了单个的时间名词做状语,为了表达得更具体明确,开始出现了表时间的名词和表方位的名词连用的形式。《世说新语》的这些语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魏晋时期的语言特色,这对我们了解中古初期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易孟醇.先秦语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许仰民.古汉语语法新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何乐士.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世说新语与史记名词作状语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2000 (6).

[4]苏颖.古汉语名词作状语现象的衰微[J].语文研究,2011(4).

(责任编辑:宁沈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I01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李张召(1981-),女,吉林长春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状语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