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才图会》中元代名臣像赞释读及甄选标准研究

2016-04-13程鲲鹏

关键词:标准

程鲲鹏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三才图会》中元代名臣像赞释读及甄选标准研究

程鲲鹏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三才图会》是明代继《永乐大典》之后一部图文并茂的私修类书,由王圻、王思义父子编写,在门类的划分及资料的详备上都超过了章潢的《图书编》,堪称明代图文并茂类书的上乘之作。该书卷帙巨大,图像浩繁,集历代诸家书中有关天地诸物图像为一体,对于研究风物、器具、人制典章,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探讨“人物八卷”“元名臣”的像赞并结合《元史》对其进行释读,分析《三才图会》对前代名臣的甄选及评价标准,反映出作者在甄别筛选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绩,品性德行及文笔书苑上,体现了明朝知识分子对前朝功臣的分析和评价准则。

关键词《三才图会》;王圻;元名臣;像赞;标准

《三才图会》成于明万历年间,作者王圻、王思义父子二人,按照有关著录、目录归纳,共分十四门,一〇六卷。“三才”即指“天、地、人”,“三才图会”则是对有关天、地、人三方面的图像和知识的汇集,体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认知体系。卷首部分列周孔教、顾秉谦、陈继儒等撰“序”与“引”,顾秉谦的序指出“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精而礼乐经史,粗而宫室舟车,幻而神仙鬼怪,远而卉服鸟章,重而珍奇玩好,细而飞潜动植,悉假虎头之手,效神仙之象,卷帙盈百,号为图海。方今人事梨枣,富可汗牛,而未有如此书之创见者也”。[1][P721~726]从书中所记事物来看,每章之下分卷叙述,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右图左史,相为印证,“图绘以勒之于先,论话以缀之于后”,在事实上做到以图像为主,兼有图文互证,是中国古代一部前所未有,内容全面的图像式百科全书。[2]

关于《三才图会》,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赞赏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其中《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评价较具有代表性,“(《图会》)采摭浩博,亦有足资考核者。而务广贪多,冗杂特甚。其人物一门,绘画古来名人形像,某甲某乙,宛如目睹,殊非征信之道。如据仓颉四目之说,即画一面有四目之人,尤近儿戏也”。[3][P1156]其虽有迷信,甚至荒诞不经的东西,但不可否认其采摭之浩博,很多资料“足资考核”,具有深远影响。[4][P99~101]

《三才图会》“人物八卷”载“元名臣”,依次为耶律楚材、杨惟中、赵复、李俊民、安童、廉希宪、史天泽、董文炳、姚枢、窦默、刘秉忠、刘因、郝经、哈剌哈孙、程钜夫、赵孟頫、姚燧、张养浩、虞集、欧阳玄、揭傒斯、余阙、杜本、伯颜、许谦、吴澄,共二十六位,其中耶律楚材、伯颜、刘秉忠、许谦、姚枢、程钜夫、廉希宪、吴澄、赵孟頫、虞集十位右图左史,有像有赞,具有品评人物事迹和分析评价标准的典型性;其余人等均在其后无像有赞,以简略的文字一笔带过。

一、突出政治功绩,强调人物的历史作用

《三才图会》中耶律楚材传文记载: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太祖闻其名,召见之,拜中书令。太宗时,诸王大集,帝亲执觴赐楚材曰:“朕推诚任卿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西域诸国及高丽、宋使来朝,帝指楚材曰:“汝国有此人乎?”皆谢曰:“无,殆神人也”。

耶律楚材,契丹人,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他出生在一个汉化、儒化程度相当高的金朝官僚家庭,自幼博览经史,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释老、医卜等多方面知识。耶律楚材为元朝股肱重臣,蒙古既入中原,被成吉思汗召至漠北,扈从西征,以占卜数术之能见用。窝阔台在位时,担任怯薛必阇赤长,主掌汉文文书,参预机要,汉人按照汉地制度称之为“中书令”,或称“领中书省”“中书侍郎”等。[5][P31~39]其领导下的怯薛必阇赤组织,也因窝阔台的信任获得了一部分主管汉地财政、行政等方面事务的权力,被汉人比附为“中书省”。楚材用事期间,经常向窝阔台陈说“虽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中原正常统治秩序的措施,力陈“裂土分民”的弊端,对元朝立国中原起过不少积极作用;太宗对楚材的赞赏突出表现在“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6][P3081~3096]对其咨政谏义能力相当肯定,因此,才有《图会》中“如果没有你,那么中原故土就没有今天”的评价,其为保护、发展儒家传统文化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是在历史上具有很大贡献的人物,因此,王圻把他作为第一“元名臣”来阐述,可见其在作者心中地位。

《三才图会》中廉希宪传文记载:

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年十九入侍,世祖恩宠殊绝,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目之曰:“廉孟子”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仪同三司,魏国公,谥文正,加赠太师,上柱国,恒阳王。

廉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世祖问其说,全部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6][P95~108]可见希宪幼小学识颇深,是“真文武材也”,“廉孟子”的称呼可见评价之高,赞赏有加。其能力还突出表现在“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解决了地方分权问题,[7][P3081~3096]此后随蒙哥伐宋,正驻于陕甘的一些贵族企图响应阿里不哥,廉希宪被忽必烈派往西线迅速扑杀,此后还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才”,[7][P3081~3096]为文化教育做出突出贡献。

《三才图会》中姚枢传文记载:

姚文献,名枢,字公茂,柳城人,复迁洛阳。少力学,有王佐略,元太宗诏从杨惟中,南伐拔德安,得程颐,朱熹之书,赐金符为燕京行台郎中,弃官,携家至辉州,录程朱所注书以归,世祖召至,待以客礼,首陈八目三十条皆帝王治平之道。

姚枢,年少即博学多才“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内翰宋九嘉识其有王佐略”,[7][P3081~3096]元太祖召其跟随杨惟中,向南讨伐,征德安,收程朱之书,录入程朱之注,建立太极书院,成为理学在北方传播之滥觞,奠基作用不容小觑;后世祖召其出仕,用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首先陈述的八目三十条都是帝王将相治国理政的道理。对于前来咨询治世之道的人“有来即谋,必反复吿之”,即使某人“有负其德,亦不留怨”,[7][P3081~3096]他宽宏大量的雅度亦被世人所称道。

二、关注品性德行,展示名臣的品质作风

《三才图会》中伯颜传文记载:

伯颜,一名师圣,字宗道,蒙古人,居开州濮阳县。少颖悟过人,弱冠即以斯文为己任。至正四年,以隐士征授翰林,待制十八年,河南贼蔓延河北,伯颜与贼遇,诱以富贵,终不屈,引头受刃,与妻子俱死,年六十有四,有司上其事,谥文节。

伯颜,至元十一年六月,元世祖忽必烈正式下诏伐宋。伯颜自与阿术等率主力由襄阳出发,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沿汉水入长江,顺流而下。南宋宰相贾似道被迫督师迎敌,至芜湖,遣使秘密请和,以奉币称臣为条件,遭伯颜拒绝,伯颜伐宋有功,他的凛然大义更体现在“引头受刃,与妻子俱死”的悲壮气节上,可见其赤诚衷心。伯颜在镇江部署方略,入临安,禁军士抄掠,收取宫中仪仗、图籍、珍宝,全部北运;频繁的地方动乱更加深了以伯颜为首的蒙古保守贵族对汉人的仇视情绪。

《三才图会》中刘秉忠传文记载: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因从释,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太保恭预中书省事,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筑居南屏山,自号藏春散人,无疾而卒,年五十九,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改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刘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被年轻时的忽必烈征召为幕僚,咨询入学及治道,颇具远见卓识,积极学习吸收中原文化,起用汉人儒士,推行“汉法”,深受器重,至元十一年到元大都,在南屏山定居,自号藏春散人。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天以“吟咏自适”,他的诗句的“萧散闲淡”的风格与其待人处世淡泊平素的作风颇为类似。刘秉忠死后,世祖忽必烈闻其噩耗,十分痛惜,谓之于群臣“秉忠为朕办事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正直无私,言无隐情”,[7][P3081~3096]这一评价更符合其实际贡献。

三、集中文笔书苑,暗示作者的政治立场

《三才图会》中许谦传文记载:

许谦,字益之,金华人,肆力于学,受业金履祥之门,读四书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读书集传,有丛说六卷,他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医经、术数之说,靡不该贯,世称为白云先生。

许谦,字益之,金华人,学识颇深,在金履祥门授业“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谦治学细致缜密“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读四书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读书集传,有丛说六卷,其他的例如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医经,术数等学问皆有建树。“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已”足以见其严谨治学的学术风范,许谦人格品性“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处世风格“不胶于古,不流于俗”,可谓典范。

《三才图会》中程钜夫传文记载:

程文海,字矩夫,别号雪楼,自徽徙郢,后家建昌,以父飞卿仕宋,为建昌通判也。世祖时,父以城降,文海入为质子,授管军千户,世祖奇其相貌,改应奉翰林文学,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泰定中赠太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程钜夫,至元二十三年,忽必烈派遣南宋降臣子弟程钜夫持诏南下求贤,他一向听说赵孟藡,叶李,两个人的名字,临行之前叮嘱钜夫务必把二人召致,钜夫不但成功召其二人,更罗致名士二十余人,皆任以监察、文学之职;钜夫“陈民间利病,弭灾之策”,为治国安邦建言献策,并且指出“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7][P3081~3096]对程朱理学十分推崇,死后封楚国公,谥号文宪。

《三才图会》中吴澄传文记载: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少颖悟,既长习通经史,用力圣贤之学。至元盗起乐安郑松,招居布水谷,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载记。卒,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吴澄,援引陆九渊“发明本心”之说以救其弊者,这在元朝中后期的南方学术界颇为常见,著名学者吴澄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吴澄在师承上与朱熹有转相传授的关系,毕生钻研诸经,著述繁富,在“读书穷理”方面下了不小功夫,其学术成就在元朝理学家中当推翘楚。但他对陆九渊也十分敬仰,推崇他发明本心,“反之于身……不待外求”的修养理论,希望吸取陆学合理因素,在传授朱学过程中用作方法论的补充。吴澄于仁宗朝在京任国子司业,教学时鼓吹陆学的“尊德性”之说,认为“为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7][P3081~3096]而北方学术界研习朱学为时不久,尚未明察其弊,故而吴澄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衡)尊信朱子本意”,吴澄被迫辞职南归。

《三才图会》中赵孟頫传文记载:

赵雪松,名孟頫,字子昂,别号松雪道人,宋太祖秦王德芳之后。除集贤侍讲学士,寻升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

赵孟頫,在元朝政府大力搜罗下,大批南宋旧臣,如状元留梦炎、王龙泽、宗室赵孟頫、谏臣叶李,等等,接踵北上仕元,出任要职。他是元朝最重要的书法家,宋朝宗室,南宋灭亡后被征召至大都,以才学受到忽必烈赏识,从此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的书法度越两宋,融会魏晋隋唐诸名家而自成风格,圆润遒丽,兼擅诸体,“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7][P3081~3096]他亦是当时最重要的画家,其画作妩媚、细润而又神韵,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竹石无不精工,是绘画史上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对明清两代书法有重大影响,堪称一代大家,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三才图会》中虞集传文记载:

虞集,字伯生,长沙人,宋丞相允文五世孙,学有源委,初以大臣荐,授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折节下士,不附权倖,家苦贫乏,然碑板之文,未尝苟作。与弟槃同辟书舍为二室,左书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书尧夫诗,曰邵庵,故学者称为邵庵先生。

虞集,大约在仁宗朝,诗坛出现了“四家”,即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后世则称之为“元诗四大家”,他于其中居盟主地位,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声律纯熟,集学“研精探微,心解神契”,尤受时人推崇,但“平生为文万篇,稿存者十二三”[7][P3081~3096]传世的较少。《图会》记述与其弟虞槃将书房分为两间,右面一间题写邵尧夫诗于墙壁之上,名为“邵庵”,这便是他号为“邵庵先生”的由来。

四、分析元代名臣甄选标准问题的启示

较之于“明名臣”六十九位而言,“元名臣”不及其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只有十位具有人物像,其余十六位事迹颇为简练,与《元史》比较后发现赞词多取至其中,经过作者大幅删改,人物事迹详略主次稍显模糊,也有些许讹误,例如《元史》中耶律楚材的传记“西域诸国及宋、高丽使者来朝,语多不实,帝指楚材曰:‘汝国有如此人乎?’皆谢曰:‘无有,殆神人也’”,[7][P3081~3096]《图会》中则记载“西域诸国及高丽、宋使来朝,帝指楚材曰:‘汝国有此人乎?’皆谢曰:‘无,殆神人也’”。又如伯颜传记“至磁与贼遇,贼知伯颜名士,生劫之以见贼将,诱以富贵,伯颜骂不屈,引颈受刃……”,《图会》载“河南贼蔓延河北,伯颜与贼遇,诱以富贵,终不屈,引头受刃……”。

梳理十位元名臣具有的共同特征,像赞表述呈现程式化、统一化特点,几乎都从名讳、字号、祖籍、生平事迹、逝世时间来描写;甄选名臣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政治功绩、品性德行、文笔书苑三个方面,其中政治功绩突出三人,品性德行高尚二人,文笔书苑出众五人,名臣数量集中于对文苑的建树之中,诗词书画,著书立说,理学经典在五位名臣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见明人对元代理学及其著述的关注;从另一方面而言,作者关注元朝文化的发展也暗含着对前代人物历史功绩的轻视,这里面便微妙的体现着王圻的名臣观,对元名臣的筛选和总结存在着其主观性,受历史现实条件的制约。

总之,结合《元史》对《三才图会》中“元名臣”的像赞释读之后,发现其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与明朝名臣相媲美,但终究评价较为客观,像赞相对《元史》来说比较简练,基本上抓住了人物典型事迹,对于元代功臣取得的历史功绩也有较为突出的叙述和展现,与其他历朝名臣相比较,评价标准也较为集中一致,由此,可以窥见王圻作为明朝知识分子在甄选人物和著述其事迹的标准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圻.三才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李莹石.《三才图会》中明代名臣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吕小川.图像证史——解读《三才图会》[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

[5]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李桂海.中国历代名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7]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责任编辑:彭琳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K204

收稿日期2016-01-02

作者简介:程鲲鹏(1980-),男,辽宁抚顺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育学。

猜你喜欢

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标准汇编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
标准观察
标准观察
标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