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优秀外语人才,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2016-04-13曹东波

关键词:外语人才战略

曹东波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培养优秀外语人才,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曹东波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取得丰厚果实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最急切的问题之一是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的国际化的外语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有必要也有责任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外语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外语人才;战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加深,我国与其他各国从以前的经济方面的单一联系逐渐发展到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在其国际竞争力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宣传,不断拓展其国际的市场,以此来增进我国在国际社会长的软实力。所以,如何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以期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外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的背景

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文化、信息等多元化高速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1]。“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与输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唤起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一带一路”这一跨时空的宏伟构想势必极大地促进经贸、教育、文化等交流,同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也需要语言的服务与保障,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语言人才培养的极大挑战。

如今世界信息快速发展,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之间的合作,同时也促进着文化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渗透。文化,这个体现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标志,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我国的文化政策也从过去的配角地位逐渐走到了一线位置,成为与经济并重的一个因素。文化走出去渐渐地上升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上。十八大以后,我党和政府不断强调要让中国走向世界,更强调了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建设,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对于国际局势的正确判断和对于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的准确考量。此战略的提出必将对中国各国领域的发展,尤其会对文化、教育领域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三、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一)增进与其他先进文化的交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文化如潮水般不断涌入,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改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和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文化领域,国外文化的引进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国文化在文化形态上形成互补性,从而使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时代感得以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从过去的单一的“吸收”西方文化,逐渐变为在继续吸收的同时要积极地向外输出民族文化,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互动和双向交流的动态发展格局。由此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促进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中国文化对外宣传力度

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得以增强,同时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不断的增大,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排除现在西方有些人还具有冷战的思维,认为中国的强大将挑战世界的秩序,影响他国的利益。“中国威胁论”也甚嚣尘上[2]。对于此,我国不仅需要冷静、理性的应对,不自乱阵脚,同时也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对外宣传,介绍我国的内外政策,改善我国的形象,树立我国和平崛起的进步形象,为我国的和平发展构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

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一直处于高速的增长阶段,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产业结构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均衡、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等。所以,我国急切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对物质文化需求也在逐渐地增高,尤其对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更是非常旺盛。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体制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而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在文化产业方面巨大的优势,对我国输出其大量的文化,造成了我国的文化贸易失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因此,中国文化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加速发展中国文化的输出,促使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上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地拓展其国际文化市场,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减少我国的贸易逆差,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宏伟的工程,牵扯到各个领域,它的顺利实施需要众多具备良好综合知识的优秀外语人才。但这也正是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难题。在进行中国文化输出时,具备高水准专业知识和综合人文素养的优秀外语翻译人才严重匮乏,导致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和价值观不能被准确理解和接受,大量优秀经典文学文化作品没有海外市场。鉴于此,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需大力加强我国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和中等院校要着力培养优秀外语人才,以解决语言服务与保障的棘手问题,进而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还是需要依靠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我国现大约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有400余所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开设法语、俄语和德语的学习都在100所左右。我国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是人才来源最为庞大的部分,总数大约在80万左右。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外语学习逐渐向复合型人才靠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语言文学的学习方式,开始向“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方向创新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但是,在我国实行了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以后,我国不仅需要外语人才的量在不断地增加,对人才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跨文化交际技能,能够处理对外交流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与较宽的国际化和跨学科知识面。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在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与要求,依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教育定位,对外语课程设置和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全新的调整,来适应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加强高效智库建设与优质外语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强大的语言服务与保障。高校智库建设中要体现对于国家发展服务的理念,对于高精尖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要给予充分重视。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高校智库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建设。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利用高校智库进行人才国际间的协同合作;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对人才培养是以完善的研究生体系进行的[3]。建议我国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作用,实施人才协同培养战略,积极探索跨学科、应用型复合外语人才,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保障。

(二)基于通识教育理念,拓展外语专业的广度

当前的科学的发展,已经使得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学科之间都在进行相互的渗透和融合。同时,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各个学科之间进行合作来共同解决。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有必要设立跨学科的培养机构,从而拓展原有专业的广度。同时,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巨大工程,不仅亟需具有综合知识背景的优秀外语人才,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高校的外语学科的培养机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以外语专业教授为核心,同时将若干个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结合起来,利用其内部之间的联系,从而组成一个集合,使各个部分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例如:外语学科可以同国际政治、文化、历史、哲学等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建立一个培养外语人才的新平台。同时也可以融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培养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熟悉外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人才。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与各学科间的联系,开设综合性外语类通识课程,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具有博学通识的文化创意人才。

(三)着力加强外语教育中对中国文化的融入

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失语症”问题。语言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较难实现其语言交际功能。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大多数英语教师长期接受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习,进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自觉地宣传西方文化。其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院开设的重要课程有《英美文学》《英国文化》《美国文化》《英语语言哲学》等等,学习者把大部时间都用于外国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涉猎较少。长此以往,中国文化将处于被动的“入超”的状态。如今,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保持绝对清醒,要强力扭转这一局面。

首先,学校要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践、考试的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学生学外语不仅要具备了解世界的能力,更应具备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能力、当代的大学生应肩负起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责任,让语言学习者成长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者。

其次,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相辅相成,高校外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文化教育应贯穿整个语言教育,在培养高精尖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外语人才的民族文化素养,确保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准确地传递中国特色与文化。

(四)着重培养外语翻译人才的语言实践能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桥梁之一就是翻译[4]。对外翻译工作对中国文化传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国家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贡献。然而,当前我国面临优秀的、高端翻译人才匮乏,翻译质量不高这样的困境。比如像林语堂能够将代表中国文化文学作品准确地向海外展现的杰出双语作家稀缺。中国应培养更多的顶尖外语翻译人才,鼓励其翻译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作品,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高校要培养优秀的、与时俱进的外语翻译人才尤为迫切。第一,当前语言学习应多元化与生态化。面对全球文化多元化趋势及语言的生态化发展,中国英语应运而生。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的变体,是中国文化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它直接而形象地展示了中国文化。发扬中国英语,通过中国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提倡在实际的英语教与学过程中,使用并总结中国英语,尝试不断充实并完善中国英语语料库,为弘扬中国文化做贡献。第二,高校要设置并增加英语翻译实践教学。高校可以与翻译公司建立实习合作机制,给学生创造实际翻译经验,提高其翻译水平。同时,学校可以举办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如翻译大赛、文学作品赏析大赛等,在培养学生翻译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第三,积极开展国内外外语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给有潜力的外语人才提供海外留学深造的机会,深入打磨其语言功底。同时引进高质量的海外学者来我国深造,为国内的语言学习提供宝贵的海外资讯。

五、结语

面对新时期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部署,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优秀、高端外语人才的任务,为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赢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高效优质的语言服务与保障,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生态化平衡。

[参考文献]

[1]吴京娅.中国文化输出的迫切性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

[2]陈美华等.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传播与语言规划[J].艺术百家,2013 (6).

[3]郭杰.美英高校智库主要特色[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0).

[4]李伟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外部路径研究——兼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J].中国文化研究,2015.

(责任编辑:武亮)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Strategy of Going Out Through Cultivating Excellent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AO Dongbo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opening of our country economy,our government has adopted strategy of going out to develop Chinese culture and it has achieved fruitful outcomes,but the Chinese culture is also facing a huge challenge at the same time.One of the most urgent problems is to train a group of inter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knowledge.In this instance,universiti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faster outstanding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trategy.

Key words:going-out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strategy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0

收稿日期2016-0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L15CYY008)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输出战略研究”(项目编号:W201529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东波(1980-),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四川省外语人才就业前景初探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与外语人才人文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