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4-13李金涛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李金涛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李金涛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合作办学的深入,成绩与问题也逐渐显露。通过针对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的具体调研,针对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的新兴事物,在我国已经取得较快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逐渐成为全球富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跨国高等教育市场。近年来,辽宁省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显示出了后发制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批试点。辽宁省教育厅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办学的层次,自2004年以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引进国外大学的文凭、教师、课程、资金等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试办二级国际商学院或高等技术学院,立足国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了解科技前沿、精通外语的紧缺人才。政策出台后,不仅受到了省内各高校的强烈响应,而且也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佼佼者,在其独具特色的十六年办学道路上创新探索,励精图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成就。

本文通过对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视角下,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二、中外合作办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我国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达到1100多个。从地域上看,中外合作办学多集中在东部发达沿海城市;从合作对象看,外方主要来自经济、科技和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香港、新加坡、英国、台湾、法国、德国和韩国;从办学层次和类别分布看,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覆盖面很广,其分布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均有机构和项目。其中,高等教育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占多数;从专业分布情况看,中外合作办学开设的专业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类、信息技术类和经济学类,同时,艺术类与教育学类也占一定比例。

(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通用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的使命。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高质量的国外教学资源,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适应国际化、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人才是如今中外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通常设置国际商务、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和金融学等相关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所采取的办学模式在国内也极为常见,即引进项目合作方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英文原版教材,中外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英语为基础授课语言。学生在修满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后,可选择较为灵活的出国留学方式。学生学业成绩全部合格后,可以获得中外两所院校分别颁发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目前,采取此类培养模式的辽宁省高等院校,如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其在校生人数为1760人,这其中在澳洲维多利亚大学留学的学生有438人。出国到澳大利亚的毕业生中有90%以上考取澳大利亚重点大学和其他国外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三、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合作方的外籍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外籍教师缺乏资质,教学能力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授课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一些外籍教师年龄比较大,身体素质不好,造成本应该“火花四溅”的课堂上,创新性不足。这与我们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三是一部分外籍教师抱着短期旅行,“顺便”上课的思想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我国学生层次,教育理念,教育质量都不甚了解。从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导致双方摩擦不断。此外,中方教师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中方教师的水平就个体而言,参差不齐;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和梯队建设以及课堂填鸭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不足等。

(二)教材与教学大纲

教材与教学大纲过于陈旧,也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常见问题。个别合作办学项目,仍旧沿用国内普通本科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全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教学内容;教材过于陈旧,在一些商科专业,使用的仍旧是多年前普通高等教育的经济学教材,导致课堂内容无法与外方的授课内容接轨,造成学生的困惑和学习兴致的降低。

(三)教学方式

科技的日益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但是在个别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一些教师还秉承着所谓“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一人黑板前滔滔不绝,学生听得单调乏味。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多是证券、保险、银行等,实训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多数院校对于实训教室的投入都很有限,设备、软件陈旧、老化,很难满足和达到合作项目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目的。

(四)管理制度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日益成熟,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但是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专业培养的要求也大有不同。以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为例:主要培养类型有2+2分段模式(1-2年级在辽宁大学学习,3-4年级在维多利亚大学学习);3+1分段模式(1-3年级在辽宁大学学习,4年级在维多利亚大学学习)。这两种分段模式中60%的毕业生最后都选择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毕业后直接报考国外各类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此外,还有4+0国内考研模式;4+0国外读研模式;4+0国内直接就业的模式等。在这种选择多样化的条件下,必定造成需求多样性,这就需要管理多样性,否则很容易“众口难调”。大量学生异国,多国就读的情况对传统的学生和成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广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地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各种有利的政策,从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切实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提升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教育资源,更新办学理念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充分引入国际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软硬件各方面的投入,使得先前投入不足的实训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设施得以建立、维护以及更新。为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方便教师开展各类专业教学和实训培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提升项目质量和办学水准。

(二)构建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的教学队伍

有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才能保证中外合作项目的长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之一体现在中方和外方教师同时授课,因此,可以采用中外互补,取长补短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根据合作项目教学需求,聘任符合资质、精力充沛、创新力强的外籍教师。在聘用中方教师时,应该着重考虑有海外留学背景,尤其在国外有授课经历,能够真正在授课中符合学生期待的教师,特别是这样的青年教师,以此来增强课堂活跃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中方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留学和培训项目,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年轻教师还应积极争取机会“走出去”,具有海外留学和培训的背景和经历将会大大提高中外合作项目中双方教师的配合度和默契度。最后,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建设和中外教师的科研合作,以此推动专业学科的建设,扩大合作项目自身的影响力。

(三)国际化的教材

中外合作项目的教材应该体现其国际性、前瞻性及动态性。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多是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的发达国家,我们应该利用其优势,针对学科建设,与外方通过协商,选择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增强项目专业的学术竞争力。例如,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专业课教材完全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相一致。经济学科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强势学科,项目中,外方教师全英文授课。通过采用澳方原版教材,极大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学术英语的水平和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学到国际上最新的经济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竞争实力。

(四)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中外合作办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管理。与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相比较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内部管理复杂得多。特别是管理对象的复杂和多样,这其中包括:中方教师,外籍教师,外籍管理人员,异地(国)学生等。管理对象的多元化造成需求的多样化。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还需时刻警惕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侵袭等各种复杂情况。因此,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应充分强调其效率性、原则性和科学性。完整高效的管理制度及有效的执行是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以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为例,中方与外方教师有固定的联合座谈制度,沟通学生管理与成绩等重要事宜;中方与外方制定了定期互访制度,有助于就办学理念、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等重要问题进行及时交流;亚澳商学院为了保证沟通的顺畅,以签约文件的形式保证彼此后续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是新生事物,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国家和各级政府予大力扶植。中外合作项目的促成、发展和壮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使其成功并进一步发展。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乃是重中之重,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提高未来中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遵白,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创新规律与政策设计思想的转变[J].前沿,2009(6).

[2]黎海波,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中的新理念——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例[J]石油教育,2010(1).

[3]林金辉,刘志平.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与引导[J].高等教育,2008(3).

[4]耿殿磊.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者分析[J].高教探索,2007(1).

[5]赵彦志.加强自我监管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风险监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6]阳金萍.提高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责任编辑:武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0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G13DB18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金涛(1980-),男,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