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

2016-04-13王传礼

关键词: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传礼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53



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

王传礼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在日益开放的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多变、多样、多动的时代图景悄然展开,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广阔而复杂的价值选择空间。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不仅是动态开放社会环境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还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需求。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通过营造氛围、在环境中认同价值选择;注重内化、在思想上实现价值选择,强化实践、在行为上巩固价值选择,最终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价值选择意识、确立科学的价值选择依据、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鉴别、价值选择与价值践行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开放环境;价值观念;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开放性程度日益加深,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日益激烈,价值多元、多变、多样、多动的时代图景悄然展开,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广阔而复杂的价值选择空间。在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社会转型的今天,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必然途径,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成效。

一、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的现实境遇

动态开放的社会环境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价值选择的广阔空间,也为大学生提出了价值选择的必然要求。在动态开放的社会中进行价值选择活动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一)动态开放社会环境的现实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极其开放的世界,开放性、多样性、多元性、多变性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动态开放的社会环境必然伴随着多样化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多样化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必然带来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和错综交杂的各种信息,选择便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选择意识等主体性意识日益提升,大学生不仅需要在浩瀚缥缈的各种思想信息中比较、辨别、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而且渴望通过自主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在开放、多元而又善变的社会环境下,对不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对价值的追求和选择。”“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追求、不断的选择下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的生命本质,才能完成人的类本质,对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的最高目标是人类本质的实现,价值选择的实质是人对人本质的选择和规定。”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定型时期,面对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相互竞争的价值观念,往往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迫切需要在各种价值观念中进行抉择。价值选择教育可以帮助引导大学生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分析鉴别,进而实现正确选择,为健康成长与自身发展指明方向。通过价值选择教育和价值选择活动可以极大地提升大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需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激发精神力量、引领社会进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日益开放的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较量日益加深,文化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发生着深刻变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不能再满足于基本纲目的灌输与执行,而必须通过开展价值选择教育、提高价值选择能力,进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在比较中深刻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精准鉴别、在鉴别之后实现正确选择,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二、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的基本任务

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要求,其终极诉求在于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鉴别、价值选择与价值践行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通过增强价值选择意识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价值选择意愿,通过确立价值选择标准使大学生明确科学的价值选择依据,通过提高价值选择能力使大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选择。

(一)增强价值选择意识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离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从而使人的实践活动同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别。没有意识就没有人的活动,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强烈的自觉和深刻的认识。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价值选择意识,才能增强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强烈愿望和动机,而“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但是这种“意志的动机”不是人们固有的,必须经过教育、学习并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才能形成。因而增强价值选择意识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的首要任务。增强大学生价值选择意识包含了两个方面,即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觉的选择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相关知识的传授,引导大学生加深对什么是价值及价值在人类发展历程及个人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同时要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辨别选择意识,人的一生时刻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要帮助大学生认识选择的本质及开放条件下选择活动特别是价值选择活动的特殊重要性,使大学生逐渐形成探索价值、选择价值、实现价值的强烈愿望。

(二)确立价值选择标准

在日益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与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与个体行为纷纷涌现,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并走向稳定的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对整个世界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中首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显然是价值选择。“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对不同精神文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经常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东西,什么是错误的东西,从而在思想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要实现这种选择,必须首先清晰荣与辱、对与错、科学与反动、先进与落后,即必须首先明确价值选择的标准。任何选择活动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明确的标准是进行价值选择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必须把确立明确的价值选择标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标准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价值选择是否科学有效的重大问题。在价值选择活动中,正确标准的确立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这是确立价值选择标准的根本尺度。标准的确立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符合社会实际并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根本意义上讲,“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二是个人成长的实际需要,包括个人的理想、个性、爱好、兴趣、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等等,这是确立价值选择标准的价值尺度,即价值标准的确立要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三)提高价值选择能力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人之于动物的重要区别。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就是教育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选择正确价值观念的实践活动能力。价值选择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价值选择意识使大学生树立了强烈的价值选择愿望和价值选择动机,价值选择标准为大学生确立了基本的价值选择依据。也就是说,价值选择意识使大学生“想要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标准使大学生“能够进行价值选择”,但是想不想进行价值选择、能不能进行价值选择与能否实现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两回事。能否实现正确的价值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具备较强的价值选择能力。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蕴含了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个层次。价值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价值选择教育的起点。所谓价值认知能力,就是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特别是思想观念、价值准则的分析思考并达到的一种全面深刻的看法,既包括对价值的内涵与本质的全面理解,也包括对价值演变、价值实现方式的深度探索。它以价值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理性前提。价值判断能力是进行价值选择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可以说没有价值判断能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价值选择。只有拥有了较高的价值判断能力,才能通过价值评价,比较、鉴别、分析得出既符合社会发展又促使自身成长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选择是在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基础上,根据价值标准进行的实际抉择活动,它的效用直接体现在所选价值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上。

三、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的路径探析

和任何教育实践活动一样,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也是一个历经选择、内化、外化的过程。价值选择首先需要大学生在选择、认同一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成长需要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内化,进而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价值行为活动。

(一)营造氛围,在环境中认同价值选择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人总是一定环境中的人,人的活动也总是一定环境中的活动。一定的环境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大学生价值选择活动与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价值选择教育理所应当地深刻认识并充分运用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优化现实环境,建构理想环境,营造环境氛围,使大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认同价值与价值选择,提高大学生价值选择活动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营造环境氛围,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价值观,对鉴别社会思潮、进行价值澄清、实现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环境氛围营造,必须“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环境氛围,要以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意识与能力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各式各样的价值选择活动为平台,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选择认同,为价值观念的内化做充分准备。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进行价值选择教育,不可回避网络环境的营造和优化。要加强网络环境治理,聚焦网络热点议题,创作网络作品,引导网络舆论,回应网民关切,积极引导大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及如何做到个体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价值选择的意识与能力。

(二)注重内化,在思想上实现价值选择

内化是教育活动关键环节,也是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的重要路径。所谓内化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即把社会意识形态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内”。在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过程中,内化一方面是指大学生将教师传授、社会要求、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自身内心深处的思想意识、价值信仰,从而在思想上实现价值选择;另一方面也蕴含了大学生将一定的价值选择意识与价值选择能力转变为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主动进行价值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中,注重内化要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主体性高度发达的人更是如此。况且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等都对大学生思想状况都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实际、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注重内化要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主动精神、提升大学生主体性。大学生既是价值选择教育的对象,也是价值选择活动的主体;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既是价值选择教育的起点,也是价值选择教育的归宿。大学生能否内化价值观念,实现价值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直接标志着价值选择教育的得失成败。注重内化还要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灌输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甚至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而内化恰恰与此相反,它把教师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内化过程,并实现二者积极互动,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精神与自觉意识。

(三)强化实践,在行为上巩固价值选择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最终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也就是说,价值观念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而价值观念一旦产生必然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仅仅停留于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不是真正的价值观念,意识一经产生就会作用于实践。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性、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把实践观点贯穿教育活动始终。在筛选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分析、引导价值选择的全过程都必须根据生活实际出发,并以有助于推动实践发展、推动大学生正确行为为目标。在价值选择教育中强化实践,就是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创设实践模式,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引导,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接受锻炼、做出贡献又增长知识、实现并巩固价值选择。强化实践,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将内化了的价值观表现出来,进而检验所内化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及产生的影响。如果内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地、正面的效应,就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巩固这种价值选择,发挥更大作用;如果内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要引导大学生正视价值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加以改进。可以说,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价值选择起着重要的检验、调节、巩固作用。价值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就是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加以创新,以增强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正确的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高清海.价值选择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3).

[2]李萍.信仰危机与价值选择[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4]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8]于超.道德内化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责任编辑:武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1

收稿日期2016-0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放环境下大学生价值选择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4〕—JKGH—01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传礼(1987-)男,河南周口人,铁道警察学院政治理论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