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016-04-12徐蕾

社科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诚信法治大学生

徐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29)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徐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29)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对于当代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分析其当代价值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诚信教育的经验,提出了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要营造诚信氛围,将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高校诚信的制度建设,完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要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考量,重视其长远影响。

诚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美德,儒家重诚信,强调“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在当代社会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国正在制定一份到2020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从社会诚信等多方面推进中国信用体系建设,按照这份规划纲要,2017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信用体系。从目前看,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存在信用意识薄弱、信用缺失、信用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迟迟未有很大的推进。而国家层面信用的制度建设和社会层面的诚信建设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以诚信建设带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诚信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主席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又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提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诚”就是诚实诚恳,即个人内在的诚实讲信用的道德品行;“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个人给外界展示出的讲信用,值得信赖的形象和声誉。从两个字的内涵中理解,“诚”更多地指诚实于内心,“信”则指的是守信于他人。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是治国之道,是社会和谐之道,是立人之本。诚信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和个人的发展中处于一个根本和基础的地位。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基础。无论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须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大学不仅承载了文化传递的功能,更应具有选择、批判、创新和超越文化,引导性、示范性的重要职能。诚信教育之于高等学校,就是要通过建设严谨的学风、校风以求真,培养科学精神以至善,正心、诚意、修身以修德,并由此真正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树立大学生诚信为本、诚信为重的观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规范的诚信制度,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之一,为市场经济提高最重要的软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严格履行。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文化、道德观念,是建立良好经济秩序的前提。只有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把诚实守信作为行为准则,才能形成良好市场秩序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

此外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可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核心,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创造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没有信用制度的条件下,交易者的交易成本会大大增加。如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诚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如果没有完备的征信体系,中国金融创新等经济活动就会受到制约。只有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信用制度,才能保证交易各方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过程中必然伴随对诚信价值的回归,适度和结构合理的信用经济,将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商业繁荣和就业增加。

(二)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之一,孔子是最早对诚信给以充分重视并在理论上进行系统总结的大思想家,他在《礼记·大学》中提出“信以成之,君子哉”,在《论语·颜渊》中也说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作为一个人却不讲求诚信,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左传》中更是将诚信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书中写道:“信,国之宝也。”阐明了诚信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诚信作为调整社会关系以维护统治秩序的主要道德规范。朱熹也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实、守信是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根本,是人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个人通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最终达到“至诚”的修养境界,“以信接人,天下信之。”可见古代的先哲们对诚信的精辟论述,揭示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传承至今,是中国人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诚信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生死存亡之基,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从现实角度来看,诚信也是当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离开诚信这一道德规范的约束,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维系的道德基础将不复存在,社会稳定就将变得不现实。因此,关注高等教育高校诚信建设,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诚信要以法治为保证

诚信是法治的精神基石,法治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没有了诚信,法治会变得无所适从。当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就意味着我国正式以最高法的形式明确了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意味着国家是在向全社会做出将恪守法律的庄严承诺。而对这一承诺的践行就意味着党和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最大诚信。只有诚信,才能立良法、行善治,实现法治的本质要求。

同时诚信建设要以法治为根本保障。诚信缺失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之策。重建诚信,需要重视道德建设,需要每个公民自觉行动,但我们不能期待每个公民都能自发地形成诚信意识、诚信态度,归根到底要靠法治来保障。法治可以使人们最初的不自觉的守法行为逐步变成自觉的体现诚信的道德行为。没有法治作为后盾,道德倡导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尤其在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淡薄的今天,法治对于转型社会道德文化的重建,对于诚信的社会关系的重构,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诚信与法治之间只有相互促进,寻找彼此之间的内在支撑,以法治建设引导诚信建设,以诚信建设推进法治建设,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一手抓诚信,一手抓法治,这也正是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二、西方诚信教育的启示

西方非常注重公民的诚信教育,美籍日裔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逐一分析了美、英、法、德、意以及亚洲各国的诚信文化教育及其社会特色,详尽而细密地考察了社会诚信对各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法律、契约和理性经济为后工业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还必须用相互关系、道德义务、对群体的责任以及信任来激活它们。而这些是建立在习俗而不是理性的算计基础之上的”,可见诚信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美国高等教育理念中,大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地方,还是传递主流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场所,因此普遍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管理。在美国的美国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学术诚信制度、荣誉制度以及专门的监督机构。学术诚信制度主要是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为,通过规则的细化,从对不诚实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处罚类别和规则、申诉程序到违纪档案的保存,都作了明确规定。如向学生详细说明何为文本抄袭时,先给出了原文,然后给出三段文字,分别为基本原封不动地抄袭、略加修改的抄袭,以及改动较大但思路未变的抄袭,并对每种情况进行评论,向学生直观说明何为文本抄袭。同时还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用文献的专门培训,指导学生如何避免抄袭的情况发生,即如何在论文中标注引用,而这一职能主要是大学的图书馆来完成的。可见通过学校学术诚信的有效指导,使大学生普遍接受了诚信教育。

在制度建设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建立荣誉制度和专门的监督机构,大学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鼓励和惩罚措施,将诚信与个人荣誉挂钩,以激发大学生崇尚诚信、珍爱荣誉的强烈情感倾向。美国大学的荣誉誓言制度,对维护健康的学术活动秩序,督促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控制和减少作弊抄袭等行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德国《联邦德国总法》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而献身的精神和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德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课程来完成。就是理科教学中也渗透诚信教育内容,主要方法是要求大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去学习研究。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学生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教师也注重从这些角度进行大学生德育教学和诚信教育。

在西方社会非常重视诚信导向管理,大学中普遍存在的多样化的手段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既以学校为基础,又不依赖于学校,而是动用社会的一切媒介,利用榜样示范、媒体宣传、学校诚信制度建设、学术研究等手段在社会的各个角度弘扬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注重构筑人人崇尚诚信、关注道德的良好氛围。在诚信理念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诚信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建立了普遍的个人信用档案。西方对诚信思想在企业或者个人行为的影响上进行剖析,然后量化诚信思想的影响力。这些实践模型对于西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进一步提升了西方契约诚信度。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现阶段,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知识体系不完善,诚信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不科学,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是主要原因。因此科学分析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要营造诚信氛围,将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要营造诚信氛围,利用广播、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宣传载体的强大舆论宣传功能,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诚信美德,宣传社会诚信的典型事迹,引导和教育学生认真求学,诚信做人;同时将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融入到通识课的教学与实践中。在通识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与经济发展和诚信社会紧密结合,突出诚信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诚信习惯的养成;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发学生对不诚信现象的反思,从而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和觉悟。

(二)加强高校诚信的制度建设,完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诸如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就业违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消除,除了要靠教育之外,还需要提供一定的制度安排,形成一定的制度约束,增加大学生的违信成本。首先将专门的诚信培训制度化,每学期学校要固定安排大学生特别是新生进行的诚信培训,特别是关于学术诚信的培训,包括如何引用别人的观点,具体说明何为文本抄袭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引用和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而避免抄袭别人研究成果的行为发生。其次建立奖惩分明的荣誉制度,对于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的好人好事要予以表彰,而对于出现的不诚信的行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处置,从而在树立人人守信的良好学风和校风。最后学校应成立诚信教育监督机构,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加强学生的诚信管理。如学校要有专门的部门协助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诚信方面的检测;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重点记录在校期间助学贷款还贷、学费缴纳、遵守校规校纪等情况,对行为品质、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考查、评估,并将诚信信息与学生将来的培养、就业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这样在客观上培养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以及诚信的良好品质,促使学生时刻告诫自己应该恪守诚信之规。

(三)要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考量,重视其长远影响

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方面制度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社会不公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信用文化失落,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失信现象,如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断的挑战着中国大学的学术道德底线;就业中随意违约、恶意拖欠银行助学贷款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败坏了社会风气,从国家和社会长远来看,其影响是负面的。

因此要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考量,重视其长远影响。而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几代人的奋斗和付出才会在历史上留有印记,因此,建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要始终不渝地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营造高校诚信的外部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制度化措施,要把诚信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常规工作中。2017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信用体系,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只有保证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同步性,才能为中国培养与时俱进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真正的精英群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社会力量。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松.诚信:中国社会的第一项修炼[M].新华出版社,2013.

[3]陈丽君.诚信的本质、评价和影响机制:研究视角下的中西方诚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蓉生.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秦艳.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M].

[6]弗朗西斯.福山.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

G641

A

1007-9106(2016)04-0176-03

*本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一般项目(XJTD1213);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项目“中医师拔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
*

徐蕾(1979—),女,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法治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