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铁凝散文中的文艺思想

2016-04-12石立干

社科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铁凝散文

石立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150)

论铁凝散文中的文艺思想

石立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150)

艺术作品既是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关照、选择、反映的产物,同时又是作家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契合。铁凝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作家,不仅创作丰富,而且具有丰富的文艺思想。尽管未以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也必定以潜隐的形式蕴涵在其文本之中。近年来,捧读《铁凝散文精品赏析》,发现有不少篇目闪耀着可贵的文艺思想,其内涵丰富,独具异彩,现择其要处略作探讨。

铁凝散文文艺思想

艺术作品既是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关照、选择、反映的产物,同时又是作家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契合。但是,无论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还是对主观世界的表现,总是体现着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情感指向。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不仅有卓越的艺术创作,而且自身往往具有独特而精湛的文艺思想,即使未以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也必定以潜隐的形式蕴涵在其文本之中。近年来,捧读《铁凝散文精品赏析》,发现有不少的篇目闪耀着可贵的文艺思想,其内涵丰富,独具异彩,现择其要处略作探讨。

一、责任

铁凝在散文《无法逃避的好运》中对作家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她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最高形式。创作既具有个性、私人化,又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因为艺术作品是供人阅读和观赏的。在阅读和观赏中,文艺作品可以满足读者的感性需求,丰富读者的精神生活,鼓舞读者的理想信念,陶冶读者的情感世界,净化读者的心灵世界,提高读者的审美品位,升华读者的人格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要有责任的担当。

何为责任?铁凝在本篇散文中说: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那么什么是分内的事呢?铁凝进一步解释:当一个作家能够被称为作家的时候,当他准备把作品公之于社会,而不是只写给自己的时候,在他的情感、他的故事、他的梦、他对人类和世界的窥测及探究里,已经有了社会责任的成分……这责任不管你认可与否,它带着一种与生俱来和文学艺术共生的意味,或隐或现地伴随着他的创造过程[1](P288)。新时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和种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不少艺术家的群体意识单薄了,个人的价值逐渐膨胀,文艺在所谓的“去政治化”的过程中离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不少艺术家为了追逐个人的名利、金钱和地位,退居到个人的自弹自唱中来。“个人化写作”和“私人化写作”成为主流,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减弱,这与作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

在强调了作家的社会责任之后,铁凝进一步指出: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并不因选材的不同而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描绘锃亮的茶壶,洁净的镂花窗帘,阔大的餐桌,富裕安稳的早餐,体现了责任;描绘病中的女孩,桌上的药品,揉皱的枕头也体现了责任[1](P290)。俄国的列宾画了题材宏大、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伏尔加纤夫》,中国的齐白石一生只画了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白菜和虾,但我们却不能说,列宾承担的责任就像伏尔加河那样大,齐白石承担的责任就像小虾那样小。那么艺术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呢?她认为:艺术家的责任应是艺术家一个能动的精神世界,它应是艺术家主动的担当,不应把它认为是对艺术家的束缚[1](P295)。

二、虚静

在谈到艺术家对艺术追求和个人前途两难选择时,铁凝以散文《心灵的黑白故事》给我们做了诠释。艺术家为了自己的艺术事业应放弃所谓的光明的前途,以淡泊、虚静的心态投身到艺术的事业中。铁凝在谈论这一文艺理论观点时,列举了卜维勤这一人物对职业的选择。卜维勤少时经历了国家战乱和动荡,后又经历了“文革”,然后参军考取外语学院,分配到中央对外文委从事外事翻译工作,亲身接触了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少人认为,顺着这条路,很容易成为一名外交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卜维勤却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一头闯进了一个寂寞的黑白世界,从事自己喜爱的木刻艺术,在木刻这片黑白艺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就卜维勤的这一选择,铁凝予以高度的评价:“卜维勤的价值就在于身处不愿听尽一首完整歌曲的时代,却能够俯下身来,成千上万的悉心雕刻着那满树的叶子。他不忍心敷衍每片树叶,正好比他不忍心敷衍整个时代和人生,他决不排斥时代的喧哗,但他更知道寻找自己的灵魂和时代的真正契合。”[1](P321)卜维勤如此选择自己的职业的价值,可以用一个诗人和一个富翁的对话来显示。富翁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拥有亿万资产”。而诗人却说:“你算了吧,你拥有的仅仅是你的亿万资产,而我拥有的却是整个世界”。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不能以金钱的多少和职业的区别为衡量的标准,而应以对人类的贡献大小为衡量标准。

三、源泉

铁凝在回忆自己创作《哦,香雪》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时曾经谈了自己的创作体验。二十年前她在一家文学杂志做小说编辑,工作之余,她在小说《哦,香雪》那样的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那是一个晚秋,她从京原线出发,乘火车在北京与河北省交界处的一个贫穷小村苟乡庄下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去,就看到了村口那座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敞开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学生正在黄土院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校的队伍里穿行……土地的贫瘠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这里的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的守着日子,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他们四周那奇妙俊美的大山是多么的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耕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北京人乘一百多公里的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足能换得一只肥鸡了。为了表达苟乡庄如此拮据寒酸的生活,为了表现山中女孩子那种求变的眼神和行动,铁凝就构思一个关于一群女孩和火车的故事,写了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在火车即将到来的时刻,怎样像等待情人一样等在她们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

这里作家不仅深刻地体验了生活,从生活出发进行创作,而且还成功地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手法。文中的“火车”和“铅笔盒”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当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了香雪的心,不由分说地打破了她那小小的、透明的心镜,起到“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的审美效果,收到了“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的艺术效果。

四、掩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怎样用语言表现生活,铁凝在散文中提出了创作过程中的“分寸”说。这里的“分寸”说对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在语言表达功能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实际创作中,不少艺术家都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功能,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语言的掩饰功能。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想说的都说了,甚至把不该说的也说了,看似很满,实则很亏,因为他没有给读者留下空白和想象的空间。用铁凝的话说就是“世上也没有不该被小说家知道的事,世上却有不必小说本身费神涉足的关节,你想包罗万象,结果却常常弄巧成拙”[1](P312)。那么艺术家怎样用艺术作品去启发、感染读者呢?铁凝认为:“小说对读者进攻能力不在于诸种深奥思想的排列组合,而在于小说家由生命的气息中创作出的思想的表情以及这表情的力度和表情的丰富性。”[1](P313)恩格斯也说过:“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他指点出来。”[2](P296)因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哲学讲义不同,不能直接把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必须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熔铸在艺术美的形象之中。即注重语言的掩饰功能,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点。

五、联系

在散文《关于女人、炕、玉米地的一次谈话》中表达了艺术创作中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注重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文艺思想。这则理论是由对一幅画的观赏开始的,在韩国西餐厅的墙壁上看到一幅画,从而诱发了对铁凝父亲铁扬油画《玉米地系列》的讨论。通过几个人的对话,大家认识到了这些油画中“女人·玉米地·炕”三者之间的关系:“玉米是人类共同需要的粮食,玉米地是最通俗、最普通的庄稼地,中国、韩国、世界其他地方到处都有。它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可靠感。劳动中的女人,女人的身体和玉米这种普通而又茁壮的庄稼之间也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情感,他们本来是互相依存的。在自然的田野里,静穆的庄稼和劳动着的女人都不会造作,也没有矫情,在这里人和庄稼的情态便洋溢出一种当今少有的真与和谐。”[1](P329)至于谈到油画中的“炕系列”也表现了这种场景,炕是中国北方乡村女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休息、生育、劳作、针线、冥想……进门就上炕,几乎是传统中国北方农村居所的唯一格局。因而,炕和女人尤其有一种稳固、牢靠的亲密关系。语言和图像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基本的两种表意符号,语言和图像相比较而言:语言作为表意符号具有实指性,图像则是虚指性符号,图像符号遵循的原则是“相似性”的原则。这里把女人、玉米、炕放在一幅图画中并非是对乡村封闭、落后生活的怀旧,而是通过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显示出人与自然那种坦荡、淳朴的关系,也是对现代人那种焦虑、浮躁心绪的提醒。

六、沉淀

怎样进行艺术欣赏呢?铁凝在《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淀》中强调欣赏者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在长期的艺术欣赏圈里,铁凝发现一些人年轻人聚在一起总是对一些艺术作品说三道四。每当她看到这些年青朋友对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口无遮拦地进行评判,甚至胡乱挑剔毛病时,她总觉得有些好笑。因为她认为:人在对某些事物还不认识的时候,就信口雌黄地发表自己的评论意见,肯定是要闹出笑话的。她谆谆告诫那些艺术欣赏者:艺术欣赏是需要时间的,这里的时间就是沉淀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沉淀”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指欣赏者的欣赏水平、欣赏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如果自己还没有认识该事物,就信口开河地发表自己的评论,是对艺术的不负责态度。为了更好表明自己的这一文艺思想,她还结合自己对《赤壁赋》的认识过程谈到自己对这一艺术沉淀的感受:“在一个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篇面前,我只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然而,作为一个读者的我,每一次有意识的阅读和欣赏,便有一次对自己的沉淀。”[1](P287)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面对艺术作品,当你读懂它的时候,艺术作品中的各种精髓都会被你所理解,而当你对它还一知半解或根本不认识的时候,它则会变得吝啬,只给你一点亮光,一丝缝隙。

七、争鸣

艺术欣赏需要时间的沉淀,那么艺术争鸣应持什么态度呢?散文《想起阿尔那张床》表明了她对艺术争鸣应持的态度。这篇散文写的是在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凡高租赁了一套房子,本来不大的卧室被一张粗笨简朴的木床占据了大半。生活近于贫困潦倒的凡高渴望被世人理解,理解自己的艺术,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人在最厌烦孤独无望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关怀和理解。然而,当他渴望已久的亲密无间的老朋友高更到来时,由于双方艺术观点的不同发生了你死我活的艺术争论,他们竟处得非常不愉快。在常人看来,高更有点不近人情,或者缺乏厚道。但如果站在两个世界级大师的艺术角度看,高更的所作所为又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在他们眼里,艺术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艺术友情是微不足道的。铁凝在这里向人们诠释了我们应如何对待争鸣、批评。文艺批评本来就是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文艺作品的价值如何衡量?它不因“不虞之誉”而增加,亦不因“求全之毁”而减少。只有客观公正地对文艺作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论,才能探寻到艺术的底蕴和内在的规律,促进文艺的发展。然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非容易,不仅评论家要有很高的文艺欣赏水平,而且还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那种“举之上天”的“有偿评论”、“人情评论”,或者“按之入地”的否定一切的“酷评”,都是有违于文艺理论的批判原则的,有害于文艺发展的[3](P6)。就当代文学而言,我国曾有过很好的文艺争鸣和批评的环境,无论是探讨艺术规律,还是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法,人们见仁见智,客观公正。然而进入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纯净的文艺评论领域也渗进了污泥浊水,文艺批评日益呈现出功利化、工具化、实用化、商业化的倾向,甚至成了各种程序操作的游戏,不负责的胡吹乱捧充斥艺坛,有些文艺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向市场看齐,用经济价值来衡量。至于凡高与高更那样不惜牺牲友情和生命的争论,恐怕已是千古绝唱了。铁凝运用凡高和高更争鸣的事例向文艺评论界树起了标杆和旗帜,也向那些不负责任的评论家提出了批评与警示。

[1]铁凝著,红孩赏析.铁凝散文精品赏析[M].学林出版社,2006.

[2]郭青格等主编.美学原理新编[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0).

[3]张梦阳.鲁迅文艺理论批评的现实启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5).

I207.6

A

1007-9106(2016)04-0128-04

石立干(1963—),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侧重于当代文学和当代影视剧评论。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铁凝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