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调查访问中的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

2016-04-12□邵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侦查人员陈述管理策略

□邵 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刑事侦查与技术】

论调查访问中的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

□邵 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调查访问是侦查人员了解案件情况,获取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在侦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访问过程中,非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够有力地配合侦查人员询问语言策略的实施,促进调查访问的顺利进行。侦查人员在调查访问中合理使用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通过自身印象管理,对访问的时间和地点环境的选择以及在访问过程中对访问对象的及时回应,能够使调查访问的整个过程符合访问对象的心理预期,从而增强自身在调查访问的主动性,以便深入了解案件情况,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是侦查人员以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依法运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就与案件有关的人、事、物等向有关人员和知情群众进行询问的一种侦查措施。[1]在针对某些犯罪案件,尤其是那些无明确犯罪现场,犯罪现场勘查价值不大或现场痕迹、物证的客观形态相对较少的案件侦破过程中,调查访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访问的顺利开展,依靠的是侦查人员与调查访问对象的良好沟通。而侦查人员要实现良好沟通,不仅需要使用合适的语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非语言技巧。

印象管理,又称印象装饰,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在社会互动中,试图控制和管理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过程。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表情、态度、行为等非语言方式作出的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和弱化自身不足以及避免使他人消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通过大量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表达个人态度的情感交流中,通过精确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只占7%,通过简单语言表达的情感占38%,而通过非语言形式表达的情感高达55%。[2]由此可见,非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数据也说明,如果能通过有效应用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实现对自身非言语行为的有效控制,侦查人员就能够在调查访问中准确设定个人外在形象,敏锐把握访问对象的内心波动,科学选择合适访问环境,从而牢牢把握调查访问的主动权,顺利完成调查访问的任务,促进侦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之人身形象的管理

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强调在社会互动中控制和管理自身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在调查访问中,这种沟通互动在侦查人员与访问对象接触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是因为,侦查人员在与访问对象见面之前,就应当根据访问对象的情况合理设计自身外在形象,包括发型、服装、气味等方面,使得自身外在形象不仅符合一般人的心理预期,而且能满足访问对象的特殊情感要求。通常情况下,侦查人员在调查访问之前应保证个人的外在形象要端庄得体,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型的选择

英国临床心理学家琳达·布莱尔曾说,在与陌生人首次见面时,对方往往在七秒内对你做出基本的判断,并将其称为“七秒测试”。*研究称初次见面开始七秒决定第一印象.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h/2011-01-01/071521744865.shtml.尽管这种说法未必是绝对科学的,但是第一印象对于两个人的进一步交流有着重要价值。而面部和发型往往是陌生人之间最先关注的点,因此,朴素并稍偏大众化的发型更容易被访问对象所接受。当然,对于特殊的访问对象也可以特别对待。比如,访问对象是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社会青年,喜欢奇装异服和时尚发型。这种情况下,一名年轻且留有中长发型的侦查员可能会比一名中年保守的侦查员更易在访问中寻找合适的共同语言,打破访问对象的心理防线,达到良性沟通并获取有效案件信息的目的。

(二)服装的搭配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简洁干净的服装搭配是最佳之选。如果侦查人员着警服,那么要注意保证警服的干净卫生,并注意警容风纪,在扎领带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警容严整,朴素干净的外在形象,能给访问对象踏实可靠的感觉,能自然地增加访问对象心理上的依赖感,有利于侦查人员获取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考虑到调查工作或保护访问对象的需要,侦查人员有时会着便装开展调查访问。此时,在朴素简洁的基础上,一定注意不要穿着过于暗淡或明亮的衣服。一般可选择休闲装,而不选择西装或者运动装。西装给人的感觉过于正式,可能会使访问对象有拘谨的感觉;运动装过于随意,会让访问对象感觉自己提供的信息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影响信息采集质量;休闲装介于二者之间,能使访问对象身心放松,拉近对话双方的距离。

(三)气味的控制

在生物学中存在一种化学物质,名为信息素。昆虫之间能够以空气为介质,通过释放信息素传递信息。[3]关于人体内是否存在信息素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体的气味能够对人们之间的交流产生一定影响。就工作环境方面,侦查人员尽量在接触访问对象之前消除因工作环境而沾染的特殊气味。比如,侦查人员因工作需要可能会到酒吧、夜总会等场所开展便衣侦查,其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沾有酒味、烟味等刺激性气味。如果侦查人员在调查完毕后马上进行调查访问工作的话,应尽量做到更换衣服后再接触访问对象,以免访问对象因误会而对侦查人员产生不良印象,影响双方的信任。就个人卫生方面,注意保持干净大方的外在形象。如果在炎热的夏天身上带有浓厚的体味进行调查访问工作,总会给人留下不舒服的感觉。另外,女性侦查人员不要涂抹太浓的香水,淡淡的香水味会给对方带来清爽的感受,味道太浓反而会使交流对象产生厌烦情绪。

(四)表情态度与行为举止

在调查访问中。侦查人员的神态和肢体语言能够对调查访问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访问对象在访问过程中会很在意侦查人员的神情态度和身体动作,侦查人员的热情和耐心能够得到访问对象的尊重和认同。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在访问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打断对方陈述的意思表示,比如不耐烦的动作或者表情等,以便为对方提供足够的自由陈述空间。一般来说,侦查人员的表情态度要礼貌、友善而不失严肃认真,但不可漫不经心;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而不失文明规范,但不可随意、傲慢。[4]

二、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之肢体语言的应用

调查访问的语言技巧讲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同样道理,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要求侦查人员针对特定的访问对象采取相应的表情和肢体反应,促进良性交流。在调查访问过程中,侦查人员要根据交流情况对访问对象做出及时回应,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在一次成功的调查访问中,大部分时间是访问对象在陈述,而侦查人员在倾听。对待访问对象的陈述,侦查人员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以肯定性的肢体语言回应对方,鼓励对方继续陈述。即便访问对象的陈述中出现了与事实情况不相符的地方,也不要立即展现否定的态度或面露质疑的表情,而是要等到对方陈述完毕后,将可疑之处一一点出,寻求最终答案,否则,就可能因小失大,破环整个访问进程。为确保能够做到对访问对象的及时回应,侦查人员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调查访问过程应坚持“少记、速记、多听”的原则。在日常交流中一边与对方谈话一边做笔记,往往会给对方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使双方很难自然地进行交流。在调查访问中同样如此,尽管调查访问笔录的制作是侦查程序的要求,但过多的记录行为会影响访问对象正常的陈述语速,可能导致部分关键信息的遗漏,同时也不利于侦查人员感知访问对象的表情变化。如果访问的信息量确实比较大,那就尽量快速记录,避免将眼神长时间停留在纸上。因此,侦查人员在调查访问中应坚持“少记、速记、多听”原则,眼睛直视对方,保持与访问对象正常的眼神交流,以便敏锐捕捉对方微妙的表情变化和情绪波动,并作出恰当的眼神和行为回应,使双方关系进一步融洽。

二是,熟悉访问对象的基线行为,以便获得真实的。访问对象由于主观判断或者客观环境等原因,所陈述的内容未必是完全真实可靠的信息。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应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及时发现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信息,与访问对象进一步确认案件的具体情况,以求获得高质量的访问结果。对于访问对象陈述中可疑内容的辨别,既可以通过已经获得的案件信息进行判断,也可以将访问对象陈述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与其基线行为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基线行为是指人们在自然状态下陈述真实情况时的行为表现。侦查人员可以根据访问对象在陈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对于陈述内容的确定程度以及其是否在说谎。与此同时,对于访问对象偏离基线行为的非正常行为举止和表情动作,要注意辨别是因为其对陈述内容不确定还是主观上在撒谎,亦或是由于陈述话题涉及个人隐私而使其感到害羞、窘迫或产生疑虑。[5]

三、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之环境氛围的营造

在生活中,如果让学生在明媚的上午坐在洁净的教室听课学习,他们的听课热情和学习效率一般会比较高;而如果让学生在昏暗脏乱的教室上晚自习,其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肯定大打折扣。调查访问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于访问对象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访问环境的选择应当引起侦查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访问时间的选择

首先,访问时间的选择应当符合一般人的生活和作息规律。调查访问工作切忌在访问对象用餐或休息的时间进行。侦查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话单进行分析时,一般会参照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将嫌疑人一天的通话记录进行分类。按照24小时计时法进行阐述,7时至11时和14时至17时两个时间段一般为公务通话,11时至12时和17时至18时一般为朋友间的通话,18时至21时则一般为亲人之间的通话,而21时以后多为涉及私人感情的通话。[6]对通话记录的分类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作息规律,可以作为访问时间选择的一项重要参考。调查访问一般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进行,即对应公务通话时间;如果访问对象因工作原因不能接受调查访问,则可以考虑中午和下午非用餐时间,即对应朋友间通话时间。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人们的正常生活受调查访问的影响最小,因此对调查访问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如果不是出于对访问对象身份保密而掩人耳目等特殊情况的需要,调查访问尽量不要选择在18点之后进行。因为人们一般会将这段时间默认为是自己的私人休息时间,会下意识地排斥外人对个人生活的干扰。在这段时间进行访问工作,可能造成访问对象对访问信息陈述不全,质量不高,影响访问的效果。

其次,访问时间的选择要尊重访问对象的职业特点。侦查人员要善于根据访问对象的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访问时间。对于“朝九晚五”且有“双休”的上班族,可以遵照上文的方法选择访问时间,而对于有特殊职业特点的访问对象,则要视其职业特点进行选择。对于上夜班的访问对象,可以选择在其上夜班后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对其进行调查访问。在这个时间点,访问对象经过白天的补充睡眠和短时间的工作调试,思路会比较清晰,对自身了解的情况能够做出比较符合逻辑的阐述。另外,有些访问对象从事的工作特别注重绩效考核,而且工作的连续性比较强,很难在工作时抽出时间接受调查访问。对于这类访问对象,一般考虑在其下班时间开展访问。如果事情紧急,必须立即进行调查访问,尽量通过该访问对象的单位领导进行协调,使其配合调查访问工作,从而避免此类访问对象在访问过程中刻意关注时间或担心领导责备及扣发薪水而严重影响其正常陈述。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比如,侦查人员在对一些公众人物或其他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进行调查访问时,此类人员就可能因为行程安排而主动要求在用餐时间接受调查访问。

最后,访问时间的选择要考虑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点和特殊时间要素。有些访问对象因对所从事工作的执着或者其他原因,不喜欢被外人打扰,对这类访问对象尽量选择其休班时间进行访问工作;有些访问对象工作比较清闲,但是比较重视休班时的放松娱乐和私人生活,对这类访问对象尽量选择其工作的间隙进行访问工作。有的访问对象担心个人在单位的形象,比较倾向于休息时间在家里接受调查访问,有的访问对象为防止陈述内容使家人担心,倾向于在工作单位或侦查人员提供的场所接受访问;而对于具有特殊性格特点的访问对象,侦查人员要善于“投其所好”。比如,访问对象可能因工作环境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偏好于在上午或下午与外人见面。在这里需要特殊强调的一点是,如果条件允许,在已经确定合适访问地点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选择访问对象目击或经历犯罪行为的时间段开展调查访问工作。毕竟环境因素对大脑的记忆会产生一定影响,选择犯罪行为曾经发生的时间作为调查访问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访问对象陈述的准确度,并可能使访问对象回忆起更多与案件相关的细节。

(二)访问地点的选择

选择访问地点时,通常应考虑能够带给人轻松氛围的场所,力求做到使访问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访问时间的选择一样,对访问地点的选择同样要考虑到访问对象的具体情况,配合调查访问的具体时间进行选择。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询问地点环境属于调查访问“势”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地点环境对于不同的访问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一般情况下,明亮、安静而舒适的场所能够缓和紧张的气氛,舒缓访问对象的心情,起到稳定情绪,放松身心,创造轻松愉快的访问环境的作用。这种场所适宜于所有的普通访问对象。庄重、严肃而且比较正式的场所能够带给人不严而威的感觉,起到威慑访问对象的作用,使其在心理上产生畏惧感,在行为动作和语言态度上有所收敛。这种场所适宜于存有对抗心理并有犯罪行为或者包庇犯罪行为嫌疑的访问对象。在不能知晓访问对象对待调查访问的态度时,一般应先选择访问对象的家中或者侦查人员提供的舒适的场所进行调查访问。如果在访问过程中,访问对象表现的极不配合且动作嚣张,言语狂妄,那么侦查人员在对其进行第二次调查访问时就可以考虑选择侦查人员的办公地点或其他严肃而正式的场所。[4]

总之,在一次调查访问中,侦查人员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发型、服装、气味、表情态度、行为举止、在交流中的反应以及对访问时间和地点的安排,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访问对象的心理预期,而且这些要素越符合访问对象的口味,侦查人员在访问进程中的主动性和引领性就越强。

[1]马忠红.刑事侦查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07.

[2]于 环.应聘面试中的非言语印象管理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2(2):74.

[3]人体的气味[EB/OL].气味百科.[2015-10-12],http://odor.baike.com/article-967305.html.

[4]靳建辉.论案件调查访问中心理战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2):122-123.

[5]尹 鑫.论调查访问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3(5):261.

[6]郝宏奎,马 丁.侦查中的隐性知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84.

(责任编辑:黄美珍)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Nonverbal Impression in Interview Survey

SHAO Yang

(People’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38,China)

Interview survey is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and getting clues for investigators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In the course of interview survey, the use of nonverbal skills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guage skills of investigators and promote the conduct of interview survey smoothly. Investigators use the strategies on non-verbal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interview survey reasonably and are able to make the entire process of interview survey meet interview’s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through self impression management, selecting time, place and environment of interview, responding to interviewee timely in the course of the interview survey. Accordingly, investigators can enhance their initiative in interview survey, achieve the goal of understanding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case deeply and getting more valuable clues.

nonverbal impression management; strategy; interview survey

2015-11-21

邵 杨(1993-),男,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级公安学专业(侦查学刑事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

D918

A

1671-685X(2016)02-0075-04

猜你喜欢

侦查人员陈述管理策略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Which Is Important?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陈述刘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困境及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