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开创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

2016-04-12吴海龙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6年8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文/吴海龙

媒体融合发展论坛

不断开创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

■文/吴海龙

媒体融合发展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战略决策。可以说做媒体融合发展就是做内蒙古日报社的未来。我们要增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信心,培养锻炼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队伍,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

一、正确的定位方向、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结合实际的本土特点定位,坚持制定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这“三个坚持”是媒体融合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方向是旗帜,定位是思路,顶层设计是目标。两年来,社党委遵循这一原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认识、措施、实践方面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提出了“做强传统媒体,做大融媒体”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符合我社实际情况的媒体融合发展定位和方向。2014年至今,经过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先进经验和我社媒体融合亚环境,结合本土特色,我们先后制定了“一个方案一个意见一个细则”,即《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方案》《内蒙日报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工作的意见》《内蒙古日报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根据方案、意见,我们规划了媒体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即《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中央厨房建设方案》,同时编制了音视图中心、数字印刷园、图片数据库、云服务平台建设、移动数字采编系统、数字办公系统等系列设计方案。目前我们完成了融媒体平台、数字机房、外宣融媒体平台、先网后报流程再造、融媒体整合改造改版调整、融合编辑部平台建设、机构机制改革等7项基础项目,媒体融合发展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二、确定“先网后报”核心理念,重构媒体业态体系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先网后报”就是实现流程再造,实现从“先报后网”转变为“先网后报”,实现“移动手机端、PC端、纸媒”内容生产和发布流程体系,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5+6”模式。我们的“先网后报”是全媒体整体的“先网后报”,是贯穿内容、平台、渠道、管理始终的“先网后报”,是融合的轴心和主线。

“先网后报”是媒体融合一体化转型的整体要求和基本方法。我社基本上跨过了报网互动和融合相加两个阶段,直接进入相融阶段。为实现“先网后报”,我们确定了四步走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了由过去的先报后网转变为先网后报,将过去的单一纸媒采编发流程转变为纸媒、手机媒体、PC网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流程,以采集中心、监控中心、指挥中心3个“中心”、管控机制来保证网络采编发体系。第二步,由以前的“1+8”媒体体系改变为“1+10”媒体融合业态,以蒙汉文党报为龙头,包括6个媒体事业系统和4个传媒企业系统,为“先网后报”转型升级打下了业态基础。第三步,由以前的媒体融合4条业务线变为5条业务线,即汉文党报、蒙文媒体、都市新闻、经济新闻、外宣媒体业务线,构建了“5+6”融媒体模式。特别是新成立的6个融合编辑部重构流程,为“先网后报”提供流程保障。第四步,确定了整合“先网后报”的采集、编辑、发布“三合一”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体现了纸媒的基础地位,发挥了三微一端的发展优势。

三、理顺体制,调整机构,创新机制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保障

为了保障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社党委于2015年对体制、机构、机制进行了创新改革。一是理顺了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以事企分离、身份分离、采编和经营分离、重新配置人力资源等重点难题为突破口,构建了事业体系和企业体系“1+10”融合发展体系。二是在机构改革中充分体现了“五个融合”职能要求,在经营融合方面,成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大草原、新牧歌、数字印刷、北方传媒、广告发行5个传媒企业;在管理融合方面,成立了媒体融合办公会、融合编委会、媒体融合部、考核评价部,同时各媒体都设置了相应的融合部门;在内容融合方面,成立了音视图中心、融媒体采集中心、6个融合编辑部、若干工作室;在平台融合方面,组建了技术中心、指挥中心、新闻监控中心。三是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机制体系,除方案、意见、细则之外,相继出台了融合编辑考核办法、媒体融合创新奖管理办法、新闻奖管理办法、稿酬发放管理办法、夜班补贴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了融媒体采前会、协调会、编务会、三审制度等一系列配套规定。

四、项目引领、产品带动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是项目,抓手是项目,引领也是项目,因为硬件建设是媒体融合准入条件。从2014年5月开始,我们同步进行了媒体融合发展方案的制定和项目申报工作。我们拿出6个大项目和11个子项目、6亿元的项目系统工程,并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和认可,有了政策和资金,同时列入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项目。社党委提出“项目引领,借鉴和原创结合”的原则,开启了媒体融合项目建设。目前,规划5年的项目工程完成了第1期。做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出产品,融媒体产品就是舆论阵地和宣传成果。2014年开始,我社把打造产品作为重点,先后推出十几个融媒体产品,影响虽然不大,但是对媒体融合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2014—2015年,我们推出大草原、你好·内蒙古客户端、内蒙古手机报、索伦嘎客户端手机网等新媒体产品。这些产品从今年“6.24”会议开始经过改造整合后,整体转型为融媒体产品。

五、借外力弯道超车,融资源合作共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社媒体融合发展工作中最大的短板是技术。对此,我们按借外力弯道超车的思路,以技术引进、技术合作、自我补充的形式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我们先后利用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蒙科立的技术,同时引进了人民网、北大方正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索伦嘎新闻中心与蒙古国技术公司合作研发了融媒体采编平台、客户端、手机网、俄文客户端,实现了引进技术共同研发产品、技术托管外包、保护核心数据的新模式。

融媒体发展不仅技术上可以借外力,内容生产方面也可以借外力,也就是融资源,整合对我们有利的所有资源,走合作共赢的路子。这一方面,蒙编先试先行,建立了蒙文报网联盟、索伦嘎新闻中心与蒙古国商报建立业务运行体系,效果明显。我社与人民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融媒体技术、项目建设、团队建设、体制机制、产品打造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成立融媒体实验室,共同研究、探索媒体融合领域技术、机制、体制等方面问题,不断增强我社媒体融合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发起成立全区党报联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与全区各地党报共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六、内容为王,抢占新闻舆论阵地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

以内容建设为中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融合宣传效果,其核心就是创造融合宣传新模式。我社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先行先试。一是组建机动“特种部队”摸石头过河。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针对战役性宣传报道任务,由社编委会统一策划,从社内各媒体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采取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方式,采集制作全媒体所需新闻产品。目前,在时政报道、活动报道、主题报道、典型宣传、理论宣传、对外宣传报道融合宣传报道实现重点突破。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拓展全新业务。从2014年开始,全媒体报道团队在原有报纸采编业务的基础上,围绕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手机报等融媒体所需产品,开展包括广播、电视的传统业务、航拍、3D动画制作、微场景制作、网络春晚录制、微电影制作、译制等新业务,进一步增强了我社融媒体团队对多种业态新闻的把控能力,提升了我社媒体融合工作在全区的影响力。三是不断推出融合产品服务中心工作。围绕苏和、吉日嘎拉等典型报道,推出纪录片、微电影、MV、H5、图书、MTV、公益广告、宣传画等系列宣传品;围绕自治区和全国两会报道,推出了网络专题、视频快讯、视频专题、视频访谈、微播音等新产品。战役性报道扩量提质,效果明显增强;日常报道更接地气、贴近用户。系列新产品的推出,增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信心,锻炼了队伍,树立了品牌。

媒体融合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以自治区70年大庆为目标和节点,我们在转思维、把方向、强基础、补短板、抓创新、重落实上下功夫,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全媒体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五个融合”,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开创我社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全区媒体融合工作作出表率。

(作者系内蒙古日报社总编辑)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