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永不过时的楷模

2016-04-12

支部建设 2016年9期
关键词:倒地楷模雷锋

■ 梁 冬

雷锋,永不过时的楷模

■ 梁 冬

53年前的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3年来,雷锋这个名字在全国乃至世界家喻户晓,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雷锋精神”为什么能代代相传,赢得了举国上下的追崇和响应?因为“雷锋精神”与我们党的宗旨一脉相承。“雷锋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是“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有人说,“雷锋精神”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为当时的社会服务的,对于历经半个世纪,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人们来说,“雷锋精神”是否时过境迁?“雷锋精神”过时论出来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一些人心中也已经产生了怀疑。这种认识颇有偏差。毋庸置疑,当今“雷锋精神”依旧发挥着作用,中华大地到处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雷锋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服务社会,奉献他人”是公民对“雷锋精神”的践行。在重大事件中“雷锋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雷锋精神”的光辉依旧。如遭遇的突发事件,处处体现的志愿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无不是“雷锋精神”的再现。

岁月的流逝,“雷锋精神”的发扬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需要正视。不少人怕“引火烧身”,以至在我们生活中频频发生的扶起老人遭索赔,行人送倒地的老人去医院医病遭起诉等,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偏见,出现“老人倒地无人帮扶,无人敢扶”的怪事,更有老人倒地出钱都无人敢扶的悲剧。

时代在变迁,时空在变化,然而,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也不会变,人类追求的美好事物在延续。全世界许多地方,不同肤色的人景仰雷锋,在学习雷锋。这说明“雷锋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的力量,成为了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民族的悲哀是没有英雄,可怜的民族则是有英雄却不知道去尊重、去珍惜。作为一个华夏子孙,能感受到“雷锋精神”有人夸,雷锋榜样人人学,出现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小学生,给有困难群众捐款的好心人,还有那些长年累月做好事不留名的朋友……那该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境界,那该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党的十八大后,中央领导身体力行,出台一系列新政,弘扬精神,推崇传统,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人性味、亲情味。

“雷锋精神”是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学习雷锋,就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学习雷锋,就要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学习雷锋,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学习雷锋,就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雷锋精神”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它永不过时,是激励人励志向善的榜样,是走向理想的灯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每一个人向雷锋学习,我们国家就会逐渐强大,社会就会不断进步,生活就会更加精彩更加美好。

(责编:于晋芳)

猜你喜欢

倒地楷模雷锋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蹊跷的倒地者
时代楷模
其实事先已知情
完美楷模
“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