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琰:记录华人新移民的爱恨情仇

2016-04-11倪立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华人移民小说

倪立秋

初见王琰,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文静、安静:听不到她的高声大嗓,静静地坐在一旁,一边听别人说话,一边享用美食和饮品。简短的几句交谈之后,她的安静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她几部小说之后,我才意识到她的安静背后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驱使她把笔触深入到北美华人新移民的生命和心灵之中,去真实地记录他们移民海外后的人生历练、内心挣扎与爱恨情仇。

一、名校出身的专业作家

王琰,女,1967年生,江苏常州市人。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4年出国留学,获纽约州立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20余年的创作努力令这位名校出身的专业作家取得了可喜的创作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以小说为主并兼及诗歌。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百花洲》、《美国诗人》等中外期刊。其主要文学作品包括:英文诗歌集《旅行者之歌》;长篇小说《落日天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归去来兮》(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我们不善于告别》(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11月,入选《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天才歧路》(《百花洲》2014年第一期,同年8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绘帝国”系列单行本,进入2014年路遥文学奖总评);中短篇小说集《双面佳人》(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11月);中篇小说《黄房子之恋》入选《小说选刊·2013海外华文小说增刊》;《空巢夫人》已通过《钟山》终审。另有影视剧本《迷恋温哥华》、《洋葱》、《寻梦》等。

《我们不善于告别》获2012年度世界华人周刊图书奖,入选《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赵小琪、王宁宁主编);《天才歧路》进入2014年路遥文学奖总评。

另外,王琰还有多部影视作品:电影剧本《迷恋温哥华》由加拿大皇城国际影视传媒制作,于2013年12月在温哥华首映;三十集原创电视连续剧《寻梦》,1-8集完整剧本发表《中国作家》影视版2014年第六期;微电影《洋葱》2014年10月在温哥华首映;原创电影剧本《天涯伴侣》;根据小说《双面佳人》改编的电影剧本《双面佳人》等。

二、化海外生活经验为笔下移民小说

根据王琰在其海外20年创作谈《八千里路云和月》i中的讲述,她的文学创作历程起步于加拿大。

1994年,王琰出国第一站抵达加拿大伦敦市,从此在海外一漂就是20年。她从加拿大安大略省,到美国音乐城纳希维尔, 再到纽约东部, 走过许多城市,扔过许多身外之物, 可旅行箱的份量却一天比一天沉重, 因为那里面装着她的小说稿和作家梦。

创作《黄房子之恋》时, 王琰还在纳希维尔市读书。迫于生存压力,她当时学的是会计。每天上完课, 做好作业, 就去图书馆写小说。《黄房子之恋》还没写完,《白色谎言》的主人公和主要故事情节就已经在脑海里初具雏形。这些反映留学生婚恋状态的小说,当时大都在《美中时报》的文学欣赏栏目连载,是她出国早期的中短篇创作成果。

《落日天涯》是王琰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长篇,但其长篇处女作其实是《我们不善于告别》中的第二部,也即往事部分,原名《女孩》。《女孩》初稿写于2000年,共16万字。

后来王琰报读英文系,系里规定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大到令人望而生畏。为了省学费,她一学期上五门课,每门课都有七、八部长篇等着她去阅读。在不断的学习中,中西文化的碰撞让她获得了一种新的文学视角。她开始尝试《女孩》的创作,先用英文写,写作过程中她感到一种无法自由倾诉的束缚,便改用中文写。2001年9月11 号,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她因此把《女孩》中三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跟世贸大厦联系在一起。

2002年6月。小儿子的出生打乱了王琰的学业和创作计划,她因此休学一年,在家带两个年幼的孩子。其公寓附近住着几个同样在家带孩子的陪读夫人,王琰从她们身上汲取了创作《落日天涯》的灵感。

《落日天涯》完成后,王琰决定重写《女孩》,希望写出新移民身在海外不得不面对的一些共有经验:留学的酸甜苦辣,职场的种族歧视,海外婚姻经营不易,异族通婚各种冲突等。从《女孩》到《我们不善于告别》,时间从2000年跨到2007年,七年的酝酿使王琰终于找回了写作的感觉和信心,也体验到了厚积薄发的创作享受。

《天才歧路》是王琰20年来最自由、最天马行空的一次创作之旅。她想写一本真正关于文学、关于诗歌和诗人的小说。小说原名《追寻缪斯之吻》,在写作过程中,王琰希望自己在文学这条朝圣路上,也能像文中的钟渝,成为荷马笔下那些满身战伤、却永不屈服的英雄。因为她意识到缪斯的嘴唇芳香四溢,那上面的光芒只为极少数的追求者闪耀。她把自己20余年积累起来的北美生活、学习和工作经验,全部都化作笔下那一行行文字,写出了一部部反映华人新移民海外生存状态的作品,塑造出一个个有着典型意义的华人新移民形象,在真实记录华人境遇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

三、直面北美华人新移民的艰难求存和灵肉挣扎

华人从中国本土移民海外,其起始点可追溯至两三千年以前。数千年华人移民史中,尤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新移民浪潮最为汹涌。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从1978年到201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截至2014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70.88万人,其中108.8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ii这些数据告诉我们:30多年来,出国总人数比目前世界上很多小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中国俨然已成为地球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和人才输出大国。

总体看来,移民大体上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型。所谓主动型移民指的是移民个体有移民动机,并主动采取行动将移民动机变成现实,比如留学、技术、投资等移民行为多为主动型;而被动型移民则不同,这种类型的移民个体原本并无移民动机和行动,但因配偶或家人已移居海外,为了婚姻或家庭的稳定或圆满而随之移出,离开故国,陪读、依亲或团聚等移民行为很多都属于被动型。另外,以婚姻为途径移民海外的人大多属于主动型,也有少数是出于被动而移居海外;而部分依亲或团聚移民的人,包括夕阳移民iii,其主动移民倾向也很明显。所以此处的移民类型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划分。

历史上的华人移民浪潮首先以契约劳工、继而以留洋求学为主要移民类型,这些移民主体大多属于主动型移民,移民个体大多是怀着赚钱谋生或留洋求学的愿望,主动选择离开母国前往异国;而近几十年的新移民类型则明显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并位居世界前列,越来越多中国人移民海外,除了传统的留学移民方式外,通过技术、婚姻、陪读、访问、投资、依亲或团聚等途径移民的人数明显增加,还有的甚至以政治难民身份得到他国护照。下文的讨论重点不是华人移民的类型,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或途径移民海外的华人在移民他国之后的生存空间,王琰的几部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在移民美洲之后为开拓生存空间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和经受的心灵挣扎。

通读《黄房子之恋》、《天才歧路》和《我们不善于告别》,我了解到其中的华人在移民美洲后的生存境遇,从中窥视到他们移民海外后的生存状况,挖掘和思考他们的深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因素。主人公们主要以婚姻、留学和陪读为途径移居海外,比如结婚的许游、鹄和凌舞,留学的他和顾晓慧,他们在异国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就是华人新移民海外生存状况的缩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黄房子之恋》中的鹄本是他大哥的女友,为了移民而跟他假结婚来到加拿大。生活在加拿大这个全新的国度里,身为留学生的他几乎就是她的整个世界,连她在小说中的名字鹄也是他取的。因为鹄不大懂英文,每天除了在家等他回来,似乎别无他事可干,没有亲戚朋友,也无处可去,她甚至连做饭理家都不会。从小说中涉及到鹄的文字来看,她在国内似乎是个养尊处优的人。虽然如此,由于鹄是大哥的女友,只是自己名义上的妻子,他明明内心对此存有不满,可也不便发作,只能把各种怨气和怨言深埋心中。

在选择移民之路时,假结婚是很多人为了移居海外而走的一条捷径,鹄就是这类女性移民的代表。其实,借助婚姻方式移居海外的例子在当代文艺作品中不乏先例,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过埠新娘》和90年代的小说《少女小渔》等就是代表。相信看过这些电影和小说的人都知道,《过埠新娘》中的李小玉、《少女小渔》中的小渔和《黄房子之恋》中的鹄,这三位女性有着类似的出国动机和海外身份。所不同的是,李小玉和小渔先是投奔男友,后才为了生存为了拿到美国或加拿大身份而与拥有该国身份的男性假结婚;然而鹄却是一开始就以他大哥女友的身份与男主人公假结婚的,而且这种结婚方式得到双方家人认可支持,两家人都心知肚明。

鹄在国内上过技校,会做衣服,是个不错的裁缝。她为假丈夫他和同样留学加拿大的心理学硕士生灵湖做过衣服,其服装作品不光得到衣服主人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肯定。如果她能进一步把自己这方面的才能在加拿大发扬光大,鹄应该能为自己在异国他乡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沃土。可是作者似乎无意从这方面去塑造这个华人新移民女性,而是把重点放在鹄和他的婚姻如何从假结婚到真结婚上,以及真结婚对他和她所造成的影响和压力。在《黄房子之恋》中,鹄甚至都算不上是最重要的主人公,小说的首席主人公其实是鹄的先假后真的丈夫他。王琰把笔墨的重心放在作为丈夫、弟弟和留学生的他的情路与心路历程以及在加拿大求学移民的个人发展历程,而把鹄放在这些历程中他的陪衬人、生活干扰者、危机引爆器和心理压力源的角色上。王琰是想通过这对由假到真的夫妻之间发生的婚恋故事,来塑造他这个悲剧人物,强调这种关系的悲剧渊源。黄房子里的这段恋情由于男主人公无法摆脱自身的内心压力和文化束缚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悲情的结局。

鹄移民到加拿大后的世界太过狭小,其活动的物理空间仅限于那个黄房子的地下室以及附近的留学生宿舍,人际空间也仅限于他和他的宿舍舍友。因此鹄出国后几乎就没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物理和人际空间,也未看到她为自己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在语言和职业追求上有任何实质上的努力行为和客观付出,她在小说中的生存状态,在以婚姻为途径移民海外的华人女性中有一定代表性。

无独有偶,《天才歧路》中的凌舞有着与鹄类似的海外境遇,她在也是以婚姻为途径移居美国。从苏州嫁到美国的凌舞发现其洋人丈夫有严重的家族精神病史,而此时的她再想离开这个丈夫已不可能。她的精神病丈夫每年有一百多天是个正常人,在这一百多天的时间里,她可以和丈夫一起到公公开的超市打工做收银员;而另外的一百多天里,丈夫一旦发病,公公就会把她关在其住家楼下的地下室里,整天把她禁锢在家,完全限制她的人身自由,隔绝她与外界的所有联系,防止她逃跑;如有不从,公公甚至还痛打她。从王琰在小说中分配给凌舞的笔墨来看,这位饱受禁锢和摧残的年轻华人女性,其生存空间其实并不比鹄大多少,她主要是在住家和超市这两个范围中活动,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其人身安全基本得不到保障,生存境遇甚至都不如鹄,因为鹄至少不用为自己的安全担心,她是自由的,有权利做她喜欢的任何事情,而凌舞却没有这份自由。

总体来看,凌舞和鹄除了两人均以婚姻为途径移居北美之外,她们自身为前途的努力在小说中难以找到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两人的英文能力非常有限,却未见她们在语言学习和职业发展上付出过多少努力。她们在海外的物理和人际空间如此狭小,社会生存空间难以拓展,因此她们的海外生活沦为这种悲剧局面当然就不难理解了。

而《天才歧路》中的顾晓慧则是留学出国,她到美国学会计,最后不光成功移民美国,还在美国买了房子,开起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成功创业,在海外开拓出一片自己的生命蓝天和事业疆土。顾晓慧是世俗的,甚至是势利的,很有心计、目的性强、善用手腕,可她也是聪明、务实、目标明确、勤劳干练、注重结果的。她凭着勤奋努力进入上海财大,又凭借日夜奋斗考过托福到美国留学,还是凭着干练勤劳通过美国会计师考试,在成功拿到美国移民签证的同时,她还获得了一份收入不错且稳定的会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购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不久后,在前男友的帮助下,她又创办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当起了老板,成功在美国创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她实现了很多华人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的美国梦。从世俗务实的层面来看,顾晓慧美国梦的实现无疑是顺利成功的,也是很多华人新老移民所艳羡的,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完全靠实力和吃苦耐劳的坚毅品格,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依附于任何人。

猜你喜欢

华人移民小说
何为“华人”?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