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2016-04-11钱骏史新广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人才

钱骏 史新广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生会选择自主性创业的方式,尤其体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大学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且在学习期间便制定好创业的目标与方案。然而,我国的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较少,还未建立适应市场环境与国国情的创业课程体系。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点

1.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实践中,与学术型人才存在较大的不同,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责任感与人格,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1.2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

1.2.1新颖的教育形式

对我国的传统的教育体系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属于一个全新的模式,我国的大多数的高校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开始建立一整套的教学活动与课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的应用型的人才。调查研究表明,应用型人才教育中需要增添以下几点内容,如: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教学方式与构建评价体系等。

1.2.2独特的应用型特色

应用型人才可以为企业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较之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企业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2.3创新与应用的结合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而后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环境与企业需求的特点,合理地制定出高效的培养形式与方案,与此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够构建逻辑性的教育体系,在长期的探索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在落实基础课程教育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加大创新创业的元素。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2.1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

所谓创业意识是指让人们由内心深处生发出创业的热情与渴望,进而引导创业者的行为,作出有利于创业的举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的过程中,首要前提是提升学生对创业的认同感,使其能够意识到创业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而后则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创业目标,且通过应用有关的理论型知识将实际生活与目标相结合。

2.2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

相对来说,创业本身自由度较高,学生必须拥有成熟的人格与性格,才能够驾驭创业,一个不具备较好的个性特点的人,则不无法进行创业活动的开展。此外,创业活动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情感变化、社会环境变化与市场经济变化等,因此,学生必须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需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外向性,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

2.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创业属于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充满着各种艰难险阻,这就对创业者的意志力与知识储备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如:基础创业理论、投资与风险、营销策划以及财务管理等。

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3.1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中,应努力提升人才的创造性,推动国家的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一部分的高校与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至人才培养中,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3.2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

虽然,应用型人才更适应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然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超前工作的意识,更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3.3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大学生受到过多来自于家庭与学校的保护,对社会现实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此以往,大学生普遍希望能够通过考公务等等方式获得“铁饭碗”,致使大学生不愿意寻求创新发展的道路。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更能够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念,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3.4解决大学生难就业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多数学生视创业为遥不可及的事情,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思路,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则会面临着找工作与继续深造两个方面的问题,降低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时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5丰富我国的教育体系

现阶段,高校教育重视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则处于空缺的状态。虽然,一部分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然而,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依然比较死板,主要由就业方向引导、国家法律政策与创业成功案例为主。因此,加强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教育内容。

4.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措施

4.1提高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实践的同时,不可以将创业实践与创业理论割裂开来。教育工作者现阶段的创新教育工作中,根据现如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然而,目前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学分成为学生毕业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基础理论课程占据总分为一半以上,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应构建高质量的基础理论课程,与此同时,基础理论课程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奠定日后创业的坚实基础。

较之与学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宽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则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创业方面知识时,更需要提高其应用创业知识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高校在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数理化计算机与外国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4.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则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体现创新意识,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如:完善有关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提升毕业论文的标准等,与此同时,高校可以与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提问式与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模拟小型的社会环境与企业环境,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一部分的高校可以利用优越的条件,开设实验室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辅助,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演示机会,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4.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如:首先,强化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实践教学比例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确保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而后提升实践技能的训练力度,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践技能训练内容,如:课内训练、拓展训练、社会实践训练与课外训练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开展创新创业实训等,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教师在课下,则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建模与创业方案设计等,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与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则需要开展类似于英文竞赛与计算机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

最后,在开展社会实训的过程中,结合每一位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学校则可以将大学生分派至各个合作企业中,让大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开展成果式的教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树立起强烈的创业欲望与信心,培养出大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4.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在就业方面具有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然而,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较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具备坚毅的品质。因此,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向大学生传播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体系中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如:优秀企业家的简介、创业心理调节与自主创业成功典型等。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树立起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