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把尘土》主人公的精神分析解读

2016-04-11覃业星徐建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我矛盾

覃业星 徐建纲

内容摘要:《一把尘土》主人公托尼矛盾心理的表现: 一方面他愿意爱恋和信任其妻子布伦达,相信她是讲原则的不会轻易把别人甩掉,但是另一方面,自己又没有对爱情做到完全的忠贞,酗酒,还到妓院和妓女跳舞,最终灰心丧气的托尼决定去寻找一座城市而在南美冲林中历险。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论述托尼这一矛盾情绪的心理成因即本我、超我与自我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的,超我的规训使他正视自己的责任,顾全大局,本我的冲动与欲望则使他沉迷于自身享乐,可怜的自我面对两位主人相互冲突的要求力不从心,因而产生矛盾情绪。最终因本我过度扩张、自我软弱从而引起人格结构三层失衡而导致他功败垂成,以逃避现实告终。

关键词:矛盾 本我 超我 自我

英国小说家伊夫林·沃的第四部小说《一把尘土》部分取材于他自己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主人公托尼处在一种深深的矛盾心理中无所适从。 “自我成为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主人的可怜仆人。”本文从“冲动的本我”、“规训的超我”和“可怜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主人公在过去与现实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挣扎的心理的成因,以此解释他逃离的必然性。

一、冲动的本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不受任何理性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弗洛伊德认为: “本能发泄总是在寻找出路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伊德的全部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三章讲到,托尼在布拉特俱乐部的一幕中,托尼和他的好朋友乔克一起,可以说是沉迷在酒精中,他在赫顿呆腻了,想去看布伦达,给布伦达打电话,但是因为太远了,半道上,乔克提议去个下等妓院,托尼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他认为“对我来说都一样,叫车夫搭我们去个下等妓院。”③,托尼心中那个冲动的本我带着性本能跑出来了,他抛弃了道德,赤裸裸地展现了他心中那种混沌的状态,沸腾的激情。最终,就是这样一种心理让他确实也去了妓院,还花钱和妓女跳舞。

二、规训的超我

超我对自我的不良不道德行为实施严厉的惩罚,使得自我产生罪恶感,并且指导自我去抑制本我的冲动。弗洛伊德指出: “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的较高尚行为的主体。”超我也包括“你绝不能如此如此”。布伦达因为害怕丈夫起疑心,同时为减轻良心上的不安,竟然唆使自己的女友去引诱托尼,但是在托尼看来,这个被称为王妃的人简直就是一个小丑,他觉得她无法弄明白不喜欢她的原因,只是觉得她简直是一个笑料,笔者分析,托尼不明白不喜欢她的原因,实质上是因为在他和布伦达的爱情里,他是相对忠贞的一方,在他的眼中布伦达才是他心中那个唯一漂亮迷人的女人,其他的都是除却巫山不是云,当任何可爱的姑娘引诱他的时候,他心中那个超我告诉他绝不能背叛妻子,作出越界的事情,正是如此,他也正真做到了。

三、可怜的自我

自我是本我与外界交流的中介环节,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然后通过对接触接触现实社会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说: “每个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 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 自我控制着活动的方法……”。

布伦达背叛了丈夫,并且逼迫丈夫托尼离婚,托尼却不得不在法庭上充当有过错的被告,他所要做的即是花钱找一个妓女陪她到海边度假,花钱雇佣两名四人侦探跟踪,从而提供法庭需要的他对妻子不忠诚的证据。虽然此次他不再是去寻欢作乐,可以从他们想找回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意图中推测出,在内心深处那个快乐至上原则的本我依然在作祟,只是此时的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做了调节,并且受道德原则支配的超我此时很清楚地告诉他此行的目的。

托尼在过去与现实之间表现出的矛盾情绪就是由于其人格结构中自我面对三者的压力无所适从导致的。

四、结语

本文从“冲动的本我”、“规训的超我”和“可怜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分析主人公托尼摇摆不定于在过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的成因,从而解释他的逃离为何必然性。通过分析托尼人格结构,认为托尼的这种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是因为软弱的自我未能把本我与超我之间彼此冲突的要求协调好从而导致的,他最终的只能逃避那个让他觉得恶心的地方去寻求冒险,是本我过度扩张、自我软弱从而引起人格结构三层失衡所致。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自我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神秘的汀娜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