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家范扬: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6-04-11李晗

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范扬书画界花鸟画

李晗

范扬,1972年进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兼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画家难过“三关”,往往为了面子、底子、票子闹出一些事情来,遭同行或者老百姓指摘。这几年书画作品动辄几百上亿的成交价,更是让能潜心搞艺术的画家越来越少。时至今日,能过得了上述“三关”的画家屈指可数。范扬是中国书画界的元老,他对“三关”的态度如何?达到了怎样的境界?《经济》记者一行人来到范扬的创作室进行了采访。

平易近人视角独特

范扬热情地与在场的每一位握手。一副眼镜挂在头顶,圆圆的脸上露出直至心底的笑容。“相由心生”,记者脑海中蹦出这样四个字,好奇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范扬与我们讲述着他这些年的心得感悟,时而端起茶壶抿一口茶,话语间还伴随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如同见了久未相见的故人般亲切,毫无做作之态。确切来说,和范扬相处过程中,他给人的感觉更像一名“老顽童”,风趣中带点幽默。

他热爱体育事业,希望艺术能和体育结合,并用文艺形式推广冬奥会。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其中,有他敏锐随机的笔法,有他充满关心的凝视,有他关爱生活的热情……

《如是我闻·范扬世事绘》便是他的创作集。上至国家总统,下至倒在海边无人救助的孩童;大至国家大事,小至生活小事等都是范扬笔下的“素材”。比如:曼德拉去世,报纸上登了他竞选时的图片,但范扬画了下来,表现曼德拉的英勇顽强;嫦娥三号成功落月,虽说是画在巴掌大的纸上,范扬画出了气氛。《小罗吃红牌》、《博尔特赛过公交车》、《周洋霸气回归》、《中国男子冰壶队》等均是范扬图画的题目。

谁说画家就一定要局限于只画山山水水?文艺工作者到底如何才能更接地气?更融入群众生活?观察范扬的一生或许能略窥一二。

“让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则吾心足矣。”这是范扬一直以来的期盼。他不仅对待画作如此,为人处世亦如是。

每天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范扬出于对来者的尊重,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去招待客人。记者刚进去不一会儿,就陆续来了好几拨。范扬的助理告诉记者,范扬上午算是比较闲适的,他一般会享受清晨的宁静与安逸,潜心创作。对来访者,无论对方是谁,范扬都一视同仁,都用真诚的心来对待。

采访期间,一位范扬并不很熟的小伙子到访,欲拿着范扬的画去展览。范扬明知别人的用意,依然热情相待。小伙子略显急切,有些粗鲁地翻看着范扬的画作。范扬尽管对画作十分珍视,为不扫小伙子的兴致,也只淡淡说了句“小心点。”随后,在小伙子的要求下,范扬仍然以包容的心态,带着一张张画分别与小伙子合照。

看到这一幕,记者不禁想到,这或许就是范扬“仁”的境界吧!

实力雄厚取法上乘

范扬出身于诗文书画世家,不乏才情。但与其他世家子弟不同的是,范扬能够立定精神,扎牢根基,含英咀华,厚积薄发。

17岁,他高中毕业,进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学画,学民间工艺,学剪纸,画刺绣画稿,临八十七神仙卷,临宋画,练白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当时,有吴冠中、黄永玉、范曾、袁运甫、袁运生、高冠华、韩美林等大师到南通,到工艺美术研究所讲学、作画,范扬获益匪浅。

后来,范扬考上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在此期间,他画中国画、山水、人物及花鸟。“在传统上我自认为是扎进去了。”范扬说。

现在范扬早已打破了山水、花鸟、工笔的界限,根据自己的状态灵活展现,画风似乎到了“如来之境”。

范扬的书法不仅有颜鲁公的朴厚一面,还以王羲之内偃笔法出之,更有弘一法师的恬淡静气,又能神采飞扬不拘谨不凝滞。

他常作细笔头的工笔人物,也喜作水墨山水画,不仅有吴镇、王蒙的茂密深邃,也有赵孟的沉稳雍容,从传统中走来,却有着自己的风骨。

范扬的花鸟画,也与世俗不同。写意花鸟能反映作家的性灵心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即是如此。记者看到范扬画花鸟画的全过程:范扬一边接电话,一边闲适地画画,三两笔落下,一幅灵动的花鸟画跃然纸上。越是细细品味,其韵味越浓。

对范扬来说,画花鸟画就等于休息。画为心声,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范扬的画更是如此。他总是在很放松的状态下随性画出。跟了范扬十年的助理说,范扬的画初看似随意,细看则灵动。

实力雄厚,取法上乘,也正因为如此,市面上仿范扬画作的人只能得其形,却无法画出灵动的效果。

钱财名利置身事外

以如今书画市场的行情来说,范扬若是追求名利,如囊中取物般容易。范扬却不在乎。在范扬心里,画画不是事业,是生活。他常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有些时候,事情的发生总是充满奇妙与无奈。你越不想要什么,却来什么。范扬家中和创作室的墙壁上空空如也,“他从不留画。”范扬的助理说。

但有很多人找范扬约画。范扬不愿拂了别人的面子,也努力为之,为大家作画。范扬说:“多作书画在人间,只留清气满乾坤。”

多年来,范扬养成了每天看看央视新闻联播的习惯,他需要知道天下事,他需要修炼自己的才情,需要心怀天下。他也爱写生,往往能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一次在皖南写生,范扬和其学生等一班人马次第排开,行色颇壮观。范扬当时心想:村里村外平添了这许多画画人,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人文景观。写美术史的人,不知可曾留意过这么个中国特色,世界之最的美术行为,这才是鲜活的当今中国美术事体。

市场更看重范扬的罗汉,这也是范扬作品的一个标志品牌,范扬把自己的心性也画进去了。因而,范扬有一方闲章曰“前身罗汉”。但范扬的本性是在山水上,雄心迸发,尽情尽兴地去画。

范扬就是这样一个努力“做自己”的人。他要在确认自己的同时完善自己,尽力往前走。

如今养生也成为范扬关注的事情之一,他希望能留住更多的中国文脉,“我们走多远,当代中国画才能走多远。”范扬说。

如若书画界多一些像范扬这样的仁人智者,是否书画市场早已实现了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是否书画市场不再乱象丛生?是否书画界能呈现和谐、欣欣向荣之景?

猜你喜欢

范扬书画界花鸟画
一封短而美的信
范扬书法作品欣赏
范扬书法作品欣赏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范扬作品推介
范扬作品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