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闫立英:教育改革促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04-11彭薪罗杰

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山区贫困地区京津冀

彭薪++罗杰

就当前民众关注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3月7日,《经济》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

《经济》:教育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各地情况又有所不同。就教育而言,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闫立英:目前教育的几个问题,一是民办教育,当前政策太滞后了;一是京津冀方面,北京的优质资源与京津冀大背景下的优质资源共享问题;还有一个是国家教育资金的转移支付都是面向农村的贫困地区(山区)和中西部,城市和城郊很难得到。

《经济》:民办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民办教育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问题亟待解决。您对民办教育怎么看?

闫立英: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按照国家的制度设计,将来民办的学校要分为营利与非营利两种。如果是营利的,土地性质不能变,不能分红,土地不能用于抵押贷款,不能融资;如果是非营利性的,可以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但是办学成本还是非常高,如果支持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新的民办教育法就起不到引导支持作用。我觉得民办教育促进法应该支持民办教育,而不是限制它。建议全国人大加快修订进程,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规范的法律依据,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保定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在教育方面,保定该怎么推进?

闫立英: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肯定要输出,政策说得很清楚,要疏解北京部分的高校、医疗、单位,还有培训机构。保定距北京这么近,但共公服务水平差距巨大,国家重点大学211、985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唯一一所211高校还在天津,我们地方的学生考重点大学太难了。希望北京高校可以和保定的学校整合,这样北京也疏解了教育人口,保定也发展了高等教育。我们有一个医院托管给了北京儿童医院,做得特别好。医疗可以这么整合,教育当然也可以。

《经济》:财政转移支付是个政策问题,国家一直加大支持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闫立英: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山区的支持力度,农村特别是山区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提高。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农村也好,山区也好,现在学校里的硬件条件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县城和市区差,他们缺乏的是师资力量。老师怎么能留得住,实际是提高老师待遇的问题。有些偏远山区学校建得很漂亮,但是学生越来越少,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城区的学校,一个班八九十人。城区土地成本特别高,负担很重。中央的转移支付一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国家统筹城乡,加大对县城、城市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以缓解城镇化带来的城镇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山区贫困地区京津冀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山区修梯田》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