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多元情境 促发创造思维
——例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空》

2016-04-11胡霞

好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名作星空创造性

文 胡霞

巧设多元情境 促发创造思维
——例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空》

文 胡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艺术教育提出建议:按照儿童的发展特点创设适合的活动,培养儿童艺术欣赏的兴趣。艺术欣赏教育对开阔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取决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怎样通过设置多元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打开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和促进。

多元情境 儿童 创造性思维

在本次美术欣赏活动中,执教老师通过音乐画面的渲染,创设出一个逼真的感受性情境;分解画面、鼓励想象,创设出一个自由开放的想象性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创设出一个可操作性情境,促使幼儿感受、理解、想象、创作。整个过程开放、轻松、愉快,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一、过程及例析

(一)以唯美的音画情境,强化幼儿艺术感受,萌发创造意向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做一次奇妙的旅行。请你们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

幼1:是星星吧!

幼2:嗯,我也觉得是星星!

师:睁开眼睛瞧一瞧,是什么呀?

幼:哇!好漂亮的星星!

师:小星星还会变魔术呢!(播放星空变幻小视频)

幼儿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环节评析: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为常用的是眼睛,光用耳朵去感受很是新奇,也会带来不习惯。所以当教师要求幼儿闭上眼睛时,孩子们都面露疑惑,将信将疑地闭上眼睛——老师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但是当幼儿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时,他们的听觉变得灵敏了,很快就从音乐声中“读出”了星星,并对星空做出了美丽的遐想。

(二)以想象的心理情境,消解学习难点,积淀创造条件

师:看了米罗的《星空》,你们有什么感觉?

幼:好多图形,很复杂!

幼:颜色好多!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幼:好漂亮的眼睛,还是彩色的呢!

师:画面上有些什么图形呢?

幼:我看到月亮,还有星星……

师:明亮的色彩对比,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告诉你们一个精彩的故事。

环节评析:优美的星空实境已经让幼儿叹为观止,然而当教师出示了米罗创作的星空名画时,孩子们的震惊之声不绝于耳:好漂亮呀!真有趣!我找到星星了!我看到彩色的眼睛,这个好像是个小人呢!……不用教师引导,幼儿已经自发开始了对名画的欣赏。然而这种欣赏只是发自本能的,毫无章法的,自然也无法理解到名画的精髓,必然阻碍其创造性地表现作品的可能性。李吉林老师说过:每个大脑正常发育的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就像一粒安睡在土壤里,渴望发芽的种子。那么我们就得为这一颗颗珍贵的种子,培育土壤,唤醒催发,提供支撑。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条理清晰、逐步分解,引导幼儿深入欣赏理解画面,探讨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图,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名画,通过教师的“唤醒”,孩子们的想象变得自由而丰富。

(三)以趣味的操作情境,激励幼儿探索,实现创造愿景

师:你们觉得星空里还会有什么?

幼:还有大熊星座呢!有风车,仙女、兔子……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你们看看可以怎么用?

幼:海绵刷可以印许多星星!

幼:还可以用来印小人的头。

……

环节评析:名作《星空》向大家展示了米罗那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画家的这种特性跟幼儿是如此的接近。凭借想象,孩子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凭借想象,孩子可以到达小鸟不能到达的地方。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这种特性,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将要创作的星空图里会有些什么。开放性的提问点燃了幼儿的创想火苗,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孩子们越说越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去画下来。此时,教师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工具的使用方法。丰富的材料让儿童有可能进行发散性思维,并使儿童的组合与创造活动有所增加。充分的准备使得孩子们的创作有章可循,容易落到实处。

二、诠释与研究

(一)营造音画情境,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敏锐性

儿童对作品的最初印象是一种直觉的感受,这种印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可以在刹那间将儿童带进艺术的殿堂。由于光污染,现今的夜空早已变成黑漆漆的一片,儿童们自然就没有看到过美丽的星空。为了使幼儿能够对作品产生强烈的感受,在欣赏作品之前,教师在轻音乐的渲染下,向儿童展示出一副美丽、绚烂、变幻的夜空,在这么一个音画情境中,幼儿很自然地跟随老师一起,开始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这美妙而绚丽的艺术天空。空灵的星空音乐,让幼儿身临其境;绚丽的星空变幻短片,让幼儿震撼感叹,沉浸于曼妙的意境中,感受到星空的变幻莫测。通过精心设置的情境,幼儿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从而为幼儿欣赏名作《星空》和理解米罗那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想象了解名作《星空》奠定了感性基础。

(二)分解名作难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米罗的点线画名作虽然比较易于幼儿理解和想象,但是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星空》较为复杂,无论是从表现形式,或者构图布局来说,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儿童来说,都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整体欣赏后,教师尝试将《星空》名作中包含的诸多元素进行分解,引导幼儿分别从图形、点点、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然而,这种引导并不是以往那种高控制型的。教师并没有让幼儿犹如提线木偶般跟着自己的思路去欣赏,而是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引导幼儿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并以此为线索,指引幼儿逐一发现作品中的点、线、形、色等要素。通过要素的解读,化繁复为简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名作《星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画面中读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思维的流畅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这样的解读也为下一步幼儿的创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和铺垫。

(三)巧投操作材料,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美术欣赏后的创作与普通的艺术创作活动有一点不同。它不仅尊重孩子们的愿望,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把欣赏的经验结合进来,或学习、借鉴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或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绘作品所表现、传达的情感等。上一环节中教师运用分解元素,逐层引导的方法引领幼儿理解了画家的名作。但是要达到运用已有经验去创作如此繁复画面的程度,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首先精心选择了合适的工具——点印刷子,引导幼儿通过点印大大小小的圆点来表现满天星辰,既简化了创作流程,也避免了幼儿进行简单重复的无意义“劳作”。然后引导幼儿用熟悉的记号笔和水粉色进行连线和添画,将创作过程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使步骤清晰,具有很好的实操性,有效地帮助幼儿将对名画的理解和想象变为现实的创作,实现了思维发展的变通性。有了这样的铺垫,孩子们的创作就显得“水到渠成”“挥洒自如”,创意层出不穷。

反思整个过程,教师通过精心巧设的多元化情境,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引导幼儿由被动变主动,在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了对名作的欣赏、解读和再创作,促使幼儿艺术素养的萌发,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幼儿园)

[1]李吉林.《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J],人民教育,2001,(9):50.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八、我是播种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4.

[3]《幼儿创造力与艺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2.

猜你喜欢

名作星空创造性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星空
洪耀作品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名作欣赏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