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6-04-10许宇尘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生态

许宇尘/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许宇尘/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

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绿色生态这一主线,应用现代科技,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供给,不断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实施物质装备提升工程

农业基础设施始终是农业的基础,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一是要创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思路。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科学合理区划、相对固化农业生产区的基础上,确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加强涉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整合农林、开发、水利、国土等资源,统一相关设施建设标准,有计划地推进以农田水利、机耕道路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灌排分设、生态排水、氮磷拦截、内部循环的水利网络,形成设计科学、体系完善、设施配套的农田基础设施系统,并有利于以机械化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应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二是要突出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土地是农业的最根本生产要素,优质的耕地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环境承载压力日趋加大的现实,应着力在耕地保护与地力建设上下苦功。要结合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镇村发展规划编制,有效固化农业生产区域,特别是食用农产品生产区域,设立农业生态保护区,防止农业生产用地遭受污染。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减施化肥、适度休耕、种植绿肥、秸秆深翻还田等方法,致力改善地力性状。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建设,遏制土壤受污扩散趋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占优补优”原则,稳定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三是要着力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按照生态种植、健康养殖的要求,强化政策驱动,创新投资机制,集中优势力量,着力推进钢架大棚、“两网一灌”、养殖设施、标准鱼池、自动分捡、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为设施农业建设提供土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保障,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设施化水平,有效构筑生态保护屏障,推动生态循环和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

二、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

一是要着力加强实用人才培养。要适应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市镇两级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更新和结构优化,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农技服务的始终;加强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建设及其技术力量培育,运用市场的机制,稳定基层农技服务队伍,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机制和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和方法,增强年轻农村与农业劳动力主动参训的热情,提高培训效果,促进科技入户,推动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二是要着力加强“三创”团队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才强市政策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大力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团队来宜兴市试验、研发、创业,强化现代生物科技集成孵化,着力培育壮大技术先进、产品优质、产业链长、产业化程度高、发展健康可持续的科技型、生态型农业龙头企业,致力形成市场话语权强、产业特色鲜明、农民受益深远的新兴产业集群。积极鼓励本地农业高科技人才加强与农业规模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合作,组建地产“三创”团队,加快成熟技术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发挥高科技人才传帮带的作用,提升宜兴市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三是要着力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突出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姻,在宜兴市设立实验实习基地、科研攻关实验室等,对品种改良、技术改进、方式改革进行科技攻关,努力突破种源提质、生长提速、产量提高瓶颈,扩大优质地方特色品种扩繁能力。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基地的科研及教育培训作用,加强优质、高产、生态种养模式复制推广,促进生态循环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四是要着力加强现代种业建设。优良的品种是保障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也是生态农业得以提速发展的核心支柱。要牢固确立“良种当家”的思想,加强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宜兴生长发展的高效新品加以推广。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攻关,应用现代生物科技,对地产优质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太湖百合、洋溪萝卜等濒临灭绝品种实施种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积极实施农业生态改造工程

一是要持之以恒抓好面源污染治理。要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产品质量环境的高度,切实抓好农业污染治理,推行环保准入制度,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化肥农药实际施用、作物秸秆还田利用实施最严格的控制。从技术的操作性、经济的可行性入手,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鼓励支持循环利用路径开发与企业发展,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确保“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体系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生态优势是未来现代农业的最强竞争力所在,应确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推广生态种养技术,着力构筑生态循环体系,积极搭建生态拦截屏障,推进绿色生态体系建设。确立生态产业理念,致力开发生态产品,引导生态消费,提高经济收益,以此来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立足顺势而为,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思路,加快完善生态系统,美化农业环境,不断修复提高环境承载力。三是要审时度势建立生态保护机制。良好的生态是发展最大的财富。要从农业生产内部抓起,建立生态优先、标准统一、监管严格、组织有序的生态保护机制。落实生态补偿制度,按照“占优补优”的原则,强化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管制,有效遏制破坏农业生态、污染农业环境情况的发生。要从宏观生态环境管起,强化环境监测,严肃环保执法,实行农业生态保护区制度,科学划定“不开发”保护区,固化纯农业生产区域。四是要加快推进循环农业建设。利用循环模式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是保护好农业生态最有效的手段。宜兴市循环农业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发展进程较慢。应针对客观现实,从规模养殖企业入手,结合相关项目实施,加快经济实用、产出高效的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形成种养结合、“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幅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积极实施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要注重科技集成。要突出生物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前沿农业科技的集成孵化,着力研究生物学内在本质规律,用绿色循环生态技术组织生产,积极推进组培种苗、萃取提炼、立体种植、综合混养、远程诊断、智能控制等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经济体发展,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轻的环境影响实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壮大生态高效农业规模。二是要注重产业延伸。要积极探索经济性好、推广性强的种养加一体化生产加工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主导市场的商品化意识,建立依托各生产环节产品资源发展进来的生产组织体系,致力拉长产业链条,完善农业内部循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特别是要注重农业生产要素的整合配置,用最经济的方式、最高效的手段,着力培育规模化的市场经营主体,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由此辐射带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三是要注重经济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其经济的高效性,而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性必须提高农业一二三产的融合度,通过融合的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效益有效集聚进来。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各类农产品消费潜力大,发展农业融合经济更具优势,应紧扣优良生态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加强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休闲观光、科普体验、精深加工等融合经济。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信息在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调结构、围绕安全讲科学、立足长远转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各个阶段、各种经济的深度融合。

五、积极实施经营方式提升工程

一是要鼓励发展合作经营。要鼓励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农业、农村“能人”在保障权利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权益转让、土地出租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应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要科学控制规模,努力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资源配置的精准化。要在科学规划、严格控制的基础上,着力扶持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努力使农业资源在一定区域内部实现最优化配置。要支持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户承包土地统一经营,既使农户收入能够稳定增长,又能增加村级收入。二是要扶持发展融合经营。要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济体,通过一二三产各过程所得利润叠加形成农业经营主体收益,从而提高从事农业劳动群体的经济收入。要突出现代农业科技融合,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的高度组合,充分展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魅力,实现农业经济的裂变式发展。要加快引入现代信息理念,积极发展互联网+,普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环境、生产加工的智能化控制能力。要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强化品牌营销,促进强强合作,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化,以现代经销业态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三是要探索发展委托经营。要针对当今农业劳动力日趋紧张且成本日渐上升的实际,以土地产出最大化、农业效益最大化、农民收入最大化“三个最大化”为目标,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理念,集中相关资源扶持“田保姆”成长,并明确其责权利,加速农田托管,由懂经营、会管理的生态农业专业组织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使生态农业理念、方式迅速落实于现代农业建设之中,推动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亮点。

六、积极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生态农业不只是感观上的环境生态,更是农业从种到收、从产到销的整个过程、所有领域都需要用生态的手段与方式来统领、指导、服务,是最高级别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其发展离不开系统、优质的服务作为支撑。要通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使生态农业建设更为专业、更为高效、更显活力。一是要加强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建设。要以专业化、科技化、机械化为目标,扶持重点农业企业、工商资本投资涉足农业服务业,承接相关环节农业活动,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实行严管严控措施,确保生态农业建设措施的有效落实。要在农业分工逐步细化、各个环节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摒弃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大包大揽的思维定势,突出“专”字,强化农业服务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与效益。要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重点领域加以鼓励引导,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二是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认知,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依托典型示范户、种养专业户、重点经营户,积极发展贴近生产一线、贴近农民需求、贴近发展实际的农技服务组织,发挥其接近农户、接近生产、接近市场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可靠性。要稳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改善农技人员生活待遇,落实技术入股激励措施,努力使高端农技人员留得住、干得好,不断充实新鲜血液,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组织形式,使服务更贴近实际、更接近地气。要完善“农业诊疗体系”,就像当年的“赤脚医生”一样服务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切实解决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三是要加强农业投资体制机制建设。要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农业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创新农业贷款抵押担保机制手段方式,加大对农业贷款贴息力度,加强联贷联保机制研究,促进产业链条间的互帮互助,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引入贷款保险措施,探索以产品抵押的方式,不断破解农业贷款制约瓶颈,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保障能力。探索财政托底农业保险机制,因地制宜开设险种,使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性”不断得到体现、“保险性”不断得到发挥,不但要使农民乐意接受,更要使保险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要致力盘活存量农保资金作用,充分激活农业保险资金绩效,使农业保险的惠及率更高、更广、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业生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