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2016-04-10

四川水泥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时代管理工作院校

彭 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438002)

浅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彭 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438002)

自媒体社交网络时代之下,学生们的生活围绕着QQ、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交工具而展开。基于“微时代”的特点,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思想健康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发展管理模式,展现其“微”特色。

新媒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

一、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催生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随之带来的是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此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依托于学校校规校纪制度和集中管理模式,方式陈旧被动,亟待改革。“微”时代的到来,正悄悄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无疑是为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1]在新环境之下应运而生的新体系,为最终实现教书育人这一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将创新思想贯穿于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之中。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

当前,学生管理作为高职院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高职院校对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极度重视,常导致其在面对具有极强自我意思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在校学生时,存在一定的管理缺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上仍沿用传统的政治思想说教,以学校制定的管理措施为标杆,工作方法单一,办学特色不突出,且往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学生问题。制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很少征求学生意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方式单一、管理空间狭小、政治思想教育偏多且收效甚微等问题,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因此在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面前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

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生活进行管理,但一般都会把“教书育人”中的“教书”放在首位,忽视日常管理工作,没有清楚的认识自身是否具有管理学生的基本素质。学生管理工作者将教书育人的目标单纯理解为教学生知识、技能,加上平时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导致最终不能很好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最后,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一般学生,在思想境界、自控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抗压能力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2]而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在给学生带来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同时也极易精神懈怠,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消极作用。

三、微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将科学思想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中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表明,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今社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生产力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职学生是具有一定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且集学科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对于客观世界需要有一个科学认识。学生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教育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目的就是通过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走出偏见,不断提高自我思想境界。

把握“微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增强自身品德修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外来文化的涌入加上新媒体的助推,使高职学生们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化思想,其作为接收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主力军,文化的变革以及时事政策的转变让学生们开始不知所措。有些学生能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获取自身所需的有用信息,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清网络文化垃圾,陷入虚拟网络环境中无法自拔。因此,根据新媒体特点,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分清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多角度看待新媒体环境之下各种变化。

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是协调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向国家输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微时代”背景下要想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创新,就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者要做好育人工作,积极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微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学生们由于家庭背景、地域环境、个人兴趣以及对事物认知的差异,常会引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级,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就需要利用“微时代”背景之下学生日常管理的特点,通过协调学生间互相理解,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来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共同解决问题。

四、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可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其一,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具备新思想、懂网络语言、有较强洞察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工作者要同学生进行广泛地接触,在实践中学会与学生进行友好交流,通过自身较高的洞察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二,管理工作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视角考虑,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其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区别对待方式,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应被传统管理方法所束缚。其三,一方面,学生管理制度章程是维系正常有序的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学生应自觉遵守管理制度。[4]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的便捷,可以将规章制度的学习放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增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齐头并进,共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化发展。

学生工作管理者基于微信、QQ、微博群等新媒体工具,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下,建立“微”管理体系。“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言、都敢于发言。学生工作管理者根据学生在群里的自由交流,来关注学生的动向,了解学生想法。同时学生在“微”管理平台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各类工作动态。双方在沟通的同时,管理者也要学会巧妙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借助“微”平台传播正能量。

在新时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来创新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校园文化中渗透“微”理念,打造“微”平台,利用“微”优势,让信息化的学生管理理念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产生无形的影响。[5]学生使用和挖掘“微”资源,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于本校优秀大学生典型事例,通过微视频制作软件(例如小影、秒拍等)让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将平时喜爱的“微”语言表现出来,教师也可通过实践活动在技术上帮助学生的同时提高自身网络“微”素质,发挥“微时代“背景之下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没有参与实际制作的学生也可以在各大微博、微信平台通过传播微视频内容来发起“微”话题讨论,在讨论中逐步增进对“微时代”下新媒体的了解和认识。

结束语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创新作为第一步,然后立足于本校特色化教育发展,结合学生特点,建立“微”体系,搭建和完善学生信息化管理“微”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将媒体力量运用于日常管理工作,把“微”工具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创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1]张杰.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 文化学刊,2015,03:24-26.

[2]陈晓腾. 信息化时代高职学生工作的创新管理[J]. 人才资源开发,2015,14:8.

[3]蒋华斐. 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想与对策探讨[J]. 科技广场,2009,10:226-228.

[4]许静,李晓明.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78-80.

[5]王志杰. 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98.

G322

B

1007-6344(2016)03-0265-01

?

猜你喜欢

微时代管理工作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