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6-04-10

四川水泥 2016年3期
关键词:搅拌站施工方施工人员

刘 炼

(中铁七局四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刘 炼

(中铁七局四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也不断的升高,近年来,混凝土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选择混凝土进行施工建设,但是在对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检测中,发现一些混凝土的强度偏低,会对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对策做了

混凝土;强度;对策

混凝土强度影响结构承载受力重要参数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施工单位、混凝土搅拌站和质检单位的重视,其中混凝土搅拌站以混凝土的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依据,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够妥当,因为预拌混凝土只是半成品最后还是要应用到工程中。下文就针对混凝土养护不当以及检测方法不准确影响混凝土强度做了简单论述。

一、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偏低的原因

一方面,施工单位对结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专门安排负责人员进行养护,在现浇板的养护过程中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保护膜过早的揭去且没有及时进行洒水工作或是洒水次数不够,有些施工单位没有使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柱子进行缠裹;由于楼层过高,需进行二次抽水,有时由于水管不够、水箱不能及时上升,不能及时做好养护工作;这能够降低工程施工建筑中混凝土的强度,对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会使建筑表面不够密实、碳化深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保护钢筋的能力,同时减少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对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时,采用回弹检测法按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技术规程进行检测,未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有些单位在进行钻芯检测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对芯样进行切割时没有进行加工和试压,最终导致芯样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于实际水平。

二、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偏低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一方面,混凝土搅拌站在进行制作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规程与CB/14902—2003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生产。检验标准严格按照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试验法与C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法执行。混凝土搅拌站要向施工方做好项目施工交底工作,其中重要的结构部位和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需要双方做好具体的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资料交流,必要时可以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质量跟踪。

另一方面,搅拌站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目标质量意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监督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混凝土生产的相关标准进行,健全质量的保障体系,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控制向混凝土拌合物里面加水行为,要使用外加剂对拌合物的坍落度进行调整。施工人员向混凝土中加水,是因为混凝土运输到工地后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坍落度损失大不容易进行浇筑,有时虽然坍落度符合施工方的需求,但是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操作方便还是无理要求加大坍落度。针对这一情况混凝土生产单位需要从自身生产技术方面进行提高,混凝土生产单位还可以主动向拌筒内适当加入外加剂来调和坍落度。混凝土使用单位也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混凝土使用标准进行施工,决不能为了方便施工而不顾施工质量。

(二)做好养护工作

首先,增强监管人员对混凝土养护意识的了解,将养护责任进行具体的划分,一旦出现问题也要对监督员进行责任追究,现场的监管人员必须要像监管其他项目一样严格,决不能存在蒙混过关情况,在没有达到养护标准时决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具体的养护部位都有严格的养护标准,其中养护部位主要包括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柱子、混凝土剪刀墙、混凝土路面等,这些养护部位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上存在差异,需要养护人员做到有针对的养护,监管人员也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监督,保证每一处的施工项目都符合施工标准。

其次,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制定和修改混凝土相关的规范和规程时,建议政府部门对一年以内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限值做出先关规定,在制定规范和规程时积极采纳施工方和生产部门的施工生产建议,并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混凝土养护质量。

最后,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难以控制,不能保证施工人员充分掌握混凝土养护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一情况要提高生产的配合比富余系数,标准养护28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该比设计强度大1.2倍。其中,预拌混凝土的标养28天抗压强度占最终强度的七成左右,其余的三成是强度富余区间。若前期养护工作不到位,剩余的三成强度富余数就很难达到。因为搅拌站交给施工方的是半成品,所以需要施工方积极配合来制成合格成品混凝土。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监督施工方按照标准进行合理振捣与养护,因为这一施工环节是合格混凝土制成的重要环节。

(三)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其一,采取回弹法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在回弹法的使用当中,水泥、碎石、砂子等所造成的影响很低,只要其符合使用和检测标准,就可以忽略其对回弹法的使用的影响。对于混凝土中粗骨颗粒经较大的、采取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潮湿和浸水的混凝土要制定专用的测墙曲线,必要时要对掺加过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行取芯修正。

其二,在使用碳化法进行检测时,操作手法可能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偏高。检测人员滴过酚酞液后会使混凝土表面形成新的小孔,检测人员这时就可以进行取值,这样的取值做法可能会造成数值偏大,进而导致检测结果偏低。由于商品混凝土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外加剂品种和水泥掺和物不断地加入,导致在滴完酚酞溶液后,需要有一段时间让混凝土中小孔颜色变化趋于稳定,可以利用吸耳球等工具来轻吹,使酒精挥发的速度加快,耐心等待颜色变化,待界限分明后再进行取值。

其三,针对回弹值出现异常,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做相对的处理措施。首先可以采用删除异常点的数值,选取碳化的深度平均值来进行换算。其次,在对表面潮湿的混凝土进行烘干时不可以采用电源热火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强制干燥处理,否则会对检测的精准度产生更大的影响。最后,若混凝土的砂浆含量偏高时,应该采取钻芯检测法和其他检测法,因为检测数值不准确,造成推定的强度与设计要求不符。

其四,在使用回弹仪时,回弹仪应该始终和检测面相互垂直,而且不可以打在外露的石子和气孔上,若检测仪在检测时处于非水平方向、测试面不是凝土侧面时,要进行角度修正在非水平的检测状态下进行,在修正浇筑面时,不能颠倒顺序,在进行计算时不能用修正后的数值减去或加上原始数值,这样的计算方式会造成数值计算错误,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推断。

结语:

本文从造成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做了简单分析,首先是对养护工作不到位以及检测方法不规范、钻芯检测不规范等进行简单阐述,然后根据引起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解决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赵恒树,孙超军.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商品混凝土,2011(06).

[2]陈利明.框架结构柱头部位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广东建材,2015(02).

[3]林淑云.影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5(06).

[4]宋少民,廉慧珍.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混凝土世界,2010(05).

G322

B

1007-6344(2016)03-0263-01

?

猜你喜欢

搅拌站施工方施工人员
施工方参与回购的建筑供应链协调及应急策略
搅拌站循环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
山推建友HZS100D混凝土搅拌站顺利下线
浅谈电力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搅拌站智能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