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是人生经验的传达

2016-04-10储德丹

星星·散文诗 2016年26期
关键词:李琦变老黄豆

储德丹

诗歌是人生经验的传达

储德丹

里尔克曾说:“诗并非如人们所想的只是情感而已,它是经验。”据此,后来九叶诗派的袁可嘉等人确立了“诗歌是经验的传达”的诗学理念。同时代的臧克家也强调了“人生经验”的重要性,他说:“我的每一篇诗,都是经验的结晶……没有深湛的人生经验的人是不会完全了解我的诗句的。”因而,诗歌创作不是单纯的语言游戏和个人情绪的抒发,还是人生“经验的传达”。

李琦凭借《李琦近作选》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时,组委会的颁奖词为:“李琦的诗简单、朴实、稳重、凝练,有不动声色的情感力量。她在一种灵动的日常书写里,隐藏着一种通透的生命哲学,也浸透着一种内在的知性情感和洞察世界的温润力量。”正如这首《变老的时候》,诗人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变老的经历,这种经历意义上的经验成为诗歌的意象。诗的首句便是“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我们不禁要问:诗人认为的“最好”是怎样的“最好”?在后三节里,诗人以“江河”、“老树”、“名角”、“儿童”四个意象比喻变老的最好状态。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诗的第二节。诗人告诉我们,在变老的时候回忆过去的人生历程,会发现我们收获了许多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才是每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它们,我们在变老的时候才可以做到“心平气和”。

写《中年》这首诗的时候诗人51岁,正是“人到中年”的阶段。黄梵曾说:“当我积攒的生活经验足够多时,我开始能直接感到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形态,即那些形象而微妙的比喻和意象”。“青春是被仇恨啃过的,布满牙印的骨头/是向荒唐退去的,一团热烈的蒸汽”,起句将过去的“青春”比喻成两种带有锐利感的意象:“骨头”、“蒸汽”,它们和“中年”生活的平缓形成对比。“一声不响的大河”、“好脾气的宝石”又象征“中年”生活的平稳。这样诗歌开头尖锐的比喻和末尾平和的象征,便构成了一种巧妙的张力,同时诗歌前后的语调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更加突出了人到中年内心的宁静。就像诗人自己说的,正是他积攒的足够多的中年生活经验让他创造出了“骨头”、“蒸汽”、“大河”、“宝石”这些意象。

“巫小茶”是诗人的笔名,“巫”带有“魔法”,“茶”又富禅意,二者的组合别有韵味。就像这首《五颗黄豆》,诗人似乎以“女巫”的视角将奇异的想象和敏锐的感觉注入其中。诗歌的开头作者用两个“无一爱我”将普通的“黄豆”和作者“我”的关系隐喻成“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从“皮囊”、“戈壁”到“黄昏”、“沙漠”、“眼睛”,这五个跳跃的意象,在现实生活中和黄豆似乎没有多大的关联,诗人正是运用悖论的手法将黄豆的蜕变(成熟)隐喻成孩子们的成长。“这些蹩脚的逗号、句号/带着饱满的无言在人间狂欢/没有一粒/见过它的母亲”,象征着孩子长大了开始新的生活,但是他们不记得自己的母亲。“我”种下了五颗黄豆,却忍受着孩子的遗忘,无一爱我的悲怆。诗歌的结尾感情升华,“当每一粒黄豆都在它的体内/认出自己的母亲/和爱人/它们无一爱我,却无所不爱”,虽然他们没有人爱自己的母亲,但他们却爱着所有人,这是一种“大爱”,母亲还是觉得欣慰,同时对于母亲来说,这也是一种痛并快乐的人生体验。母爱、亲情一直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人自己也是一个女孩的母亲。“黄豆”虽小,但是诗歌的格局和视野很宽。

经以上简要的解读,我们会发现这三首诗歌在题旨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生“经验的传达”。《变老的时候》《中年》是直接切入中年、老年的人生况味来进行人生经验的传达,风格上平实、洗练、旷达;《五颗黄豆》具有先锋诗歌的技艺性,更多运用了隐喻和象征来书写黄豆的成长蜕变,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即人生经验的传达。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猜你喜欢

李琦变老黄豆
黄豆噼里啪啦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在变老的路上,好好善待自己
他们陪我长大,我陪他们变老
黄豆变形记
我越来越喜欢变老这件事
黄豆成长记
半梦半醒半睡之间
变老的时候
黄豆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