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研究

2016-04-10

四川水泥 2016年3期
关键词:风貌符号内涵

秦 宜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10041)

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研究

秦 宜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10041)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文化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在全面打造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建设几乎趋于稳定化,但城市的地方性属性在逐渐消退,城市文化内涵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了脱轨状态,因此,基于城市风貌问题进行研究凸显重要。本文针对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如何科学实现城市风貌的系统规划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城市风貌;系统构成;规划内容;研究

前言: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促使现代化城市形象越加鲜明化,但是突出变现出的问题是城市的地方性在逐渐弱化。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城市本应是文化与物质的双重载体,但是在城市物质形态塑造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内涵却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而逐渐消退。所以,针对城市风貌系统的构成与规划内容进行研究,能够为实现将城市文化内容与城市物质形态的打造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内容,为实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打造以实现城市文化内涵的传承奠定基础。

一、城市风貌系统结构概述

(一)城市风貌

所谓的城市风貌指的是将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融合后来展现出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而城市风貌与城市景观二者的区别在于:城市风貌主要是实现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呈现,而要想实现对这一文化内容的呈现,并非只是单纯的将城市风貌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而要基于相应文化背景之下的实现这一风貌系统的搭建。城市作为母系统,其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建而成的,城市风貌系统作为其中重要构成系统之一,其是借助物质形态的打造来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面貌,并将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外显,以创建出独属于城市的精神面貌。

(二)城市风貌系统的主要内容与系统结构内涵

城市风貌系统结构具备了时间与空间两种属性,其中在这一空间结构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内容为:城市风貌圈、风貌区、风貌地带、风貌核以及风貌符号。各个形态下所呈现的内涵为:第一,基于风貌圈下,其主要是由城市内环行的交通空间所集聚的风貌要素组建而成的,主要包括了高架环路以及护城河等内容;第二,块状街区,这一基本的空间物质载体形式下,是基于不同文化作用下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风貌区,进而为构成城市风貌区提供了基础空间元素形式;第三,基于风貌带下,主要是由城市的道路以及河流等要素组建而成的,同时这空间风貌也是赋予城市风貌以特色化的主要因素;第四,风貌核,从空间形态上看,其与风貌区较为相似,而区别在于尺度较小,但是整体结构却更加的紧凑,同时更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比如城市广场以及在城市中就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因此这一内容成为了城市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者;第五,基于风貌符号下,其作为城市风貌的最重要构成要素,其就如同城市的符号一样具有标志性且反复出现,比如古城中古建筑屋顶的形式,成为了一种风貌符号,并将城市风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充分体现。基于城市风貌物质结构是实现城市风貌功能外显的载体,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风貌的塑造则能够借助物质实体来确保这一规划具备可行性基础条件。

二、城市风貌规划内容

(一)城市风貌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城市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以确保各个自协同之间的协调统一与可持续性,而每个城市本身都具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在进行城市各个子系统搭建的过程中具备着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城市文化的内涵的外显,以实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这是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挑战。在进行城市风貌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城市本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基于城市规划原则与方法下,实现对城市风貌的完善规划与部署,确保通过城市风貌规划的物质性实物来凸显出城市的文化内涵。

(二)城市风貌规划的具体内容

1.实现风貌特色内涵的明确

城市作为区域内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中心,其本身就是物质与精神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在实际落实城市风貌特色规划部署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城市一般属性下赋予其特色化内涵,要在强化对物质实物类型城市风貌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将城市的精神内涵进行融入,对于像成都这样具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要针对城市风貌本身的复杂化特点去分析与定位,进而明确相应的城市风貌特色,赋予城市风貌以精神内涵,实现特色化城市风貌的打造,并彰显出独属于成都市的城市风貌特色。

2.明确定位城市风貌与非风貌区

基于近代史的影响下以及当前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城市风貌与非风貌区并存现象十分显著,而非风貌区的大肆发展与缺乏管理下使得城市整体风貌特色被逐渐弱化,因此,在进行这一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二者进行明确。基于现代城市俨然已经发展成了风貌与非风貌区并存的发展局面,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以总体风貌框架的搭建为基础,针对具备文化内涵属性的风貌区进行规划设计,在融入城市历史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打造全新城市风貌区。基于城市风貌本身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行三级属性划分,并根据其所属的级别进行具体的设计规划,进而确保城市风貌区规划设计能够实现内在的协调统一性,以保证城市整体风貌能够彰显出城市的特色文化内涵与本质。

3.实现对城市风貌核的建设

城市风貌核指的是在城市中具备鲜明特色的节点标志物,是集中展现城市风貌的载体,所以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该内容极为重要。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针对交通节点的规划,要赋予其以景观风貌的同时,确保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针对标志性建筑,即历史古建筑与现代化新建筑,要从文化传承角度来进行规划;针对城市广场这一最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精神面貌与内涵的风貌节点,要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分级的方式来落实。

4.实现对城市风貌符号的完善规划与保护

风貌符号同样作为最能够彰显出一个城市风貌的标志,是城市风貌规划的重点内容,对于一个具有独特鲜明风貌的城市而言,其本身就孕育着成熟的城市符号系统。城市风貌核与风貌符号能够集中的将一个城市的特殊风貌进行呈现,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些符号逐渐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代言人,并成为了城市的识别符号,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这一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符号系统能够继续为彰显城市文化内涵而服务,则就需要注重对其的保护。

总结:综上,基于城市风貌系统呈现出了复杂的特点,在实际进行这一规划的过程中也就凸显困难,因此,这就要求要在明确城市风貌系统结构内涵与主要构成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下这一城市母系统结构与规划要求,明确城市风貌规划的重点,针对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融入,确保物质与精神的共存在相应城市风貌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协调发展,并为打造独属于城市的特色风貌、实现对城市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

[1]周文军,戴慎志,汤勇.城市风貌规划物质层面系统内容研究[J].住宅科技, 2012,11:5-7.

[2]疏良仁,肖建飞,郭建强,朱娟.城市风貌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的探索——以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城区风貌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02:149-153.

[3]吴伟,代琦.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分类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9,01: 16-19.

[4]丘连峰,邹妮妮.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J].规划师,2009,12:26-32.

TU7

B

1007-6344(2016)03-0112-01

?

猜你喜欢

风貌符号内涵
学符号,比多少
活出精致内涵
包裹的一切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符号的由来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挖掘习题的内涵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变符号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