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联想之翼 取材料之妙

2016-04-09◇汤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棒棒糖筷子排队

◇汤 瑾

展联想之翼 取材料之妙

◇汤 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作文要有生动充实的素材。没有素材,是写不好作文的。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无一不可作为写作材料。怎样才能把写作素材变得充实一些,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中心更突出呢?

联想,不失为助力选材的好帮手。

“众”里寻“他”,联想拓宽视野

谈到选材,学生常常困惑于“写什么”。我以为,可以借助联想,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中寻找素材,筛选素材。

有一次,学生遇到了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

的启示。不少学生犯难了,以为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呢!我首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启示”的内涵,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一想哪些事情让自己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了启发。

经过点拨,学生陷入回忆之中,从“启示”的角度展开了联想。

孩子们想到了: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

我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罗列想到的材料——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众”,然后通过比较、筛选,确定入文的材料“他”。

于是,就有了这篇充满童言稚语的《棒棒糖的启示》。小作者紧扣老师送的棒棒糖,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写出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自己从中受到的鼓舞:

“哦,是棒棒糖!”我们欢呼起来。老师又问:“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送棒棒糖给你们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忽然,我们班的“小才子”何思亮站起来说:“因为棒棒糖有一个‘棒’字,老师是希望我们各方面都很棒!”“对,对!老师正有此意。”汤老师笑道,“还有吗?”

看着手中的棒棒糖,我不禁想到:“棒棒糖很甜很甜,老师一定是希望我们生活甜蜜,学习快乐。”于是,我站起来,大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高兴地赞道:“张方冉同学说得真好!”

开始发棒棒糖了。汤老师走到同学们身边,送给每人两根棒棒糖。发到我的时候,老师还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更勇敢些,要勇于向困难挑战!”顿时,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我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

我剥开糖果纸,舔了舔。棒棒糖吃在嘴里,更甜在我的心里。

联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把“众”变得丰富充实,让确定入文的材料,真正傲立于“灯火阑珊处”。

由此及彼,联想创生内容

联想是由此人此物或此概念引发而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或概念。运用联想能把生活中零散的材料串联起来,使小材料发挥大作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明月”为主题,学习了这一单元后,我设计了一个练习:以“月亮”为话题,写一篇习作。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的从月亮想到了有关月亮的诗歌、传说、歌曲,写出了月亮的遐想;有的从月亮想到了玉盘、小船、眉毛,写出了月亮的变化;还有的想到了月下的一件件往事,表达出“团聚”“温暖“启蒙”等不同的中心。总之,学生运用联想,寻找到了与“月”相关、相似、相近的事、物,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集中而鲜明的主题。请看例文:

月儿圆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此时,妈妈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看,今晚的月亮好美!她笑盈盈地看着世界,让人心里甜丝丝的。看着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去年中秋节……

那天,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回家了。吃过晚饭我和爸爸一起把桌子、椅子放在院子里的草地上妈妈拿来茶杯、月饼,一一摆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停当,一家人准备赏月。

在我们的期盼中,又大又圆的月亮渐渐爬上了树梢。一阵凉风吹在身上,让人心旷神怡。大人们手里捧着一杯热茶,一边赏月一边慢慢品尝。我仰望着明亮的月儿,心情是多么舒畅!

过了一会儿,月亮升到空中,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亮得旁边的星星都看不清了。我看着那圆圆的“月饼”真想咬一口,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想咬一口啊,那感觉一定好极了!”话还没说完,一块月饼堵住了我的嘴,只见奶奶一边往我嘴里塞月饼一边说:“想吃就吃呗……”“我……我……”满嘴食物的我一脸狼狈。一旁的父母见此情景,开怀大笑起来。奶奶不明所以,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晚,月圆人欢聚。

看,这就是联想之妙啊!

再如,进行“筷子的联想”作文指导时,我以筷子为线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在联想中选材。“平平常常的筷子,简简单单的筷子,当我们对着它浮想联翩时,就不那么平常,那么简单了。”我这样说道,并适时播放关于筷子的视频——老爷爷亲启筷子让小宝宝初尝味道;妈妈耐心指导孩子学习使用筷子;春节,邻居邀请留守老人去家里吃饭,一句“添一双筷子嘛”让老人感动得落泪;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筷子来来回回地夹着菜,大家相互说着吉祥话……视频播完了,学生也打开了思路。他们由筷子得到启迪,产生了诸多感想,由筷子想到其背后的故事。联想带动想象,有的编出了有趣的童话;联想也激发了情感,有的创作出了动人的诗歌……

可见,展开联想时,记忆中的表象就会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新素材就会在迁移、创作中孕育而生!

由表及里,联想提升内蕴

将联想运用于选材,不仅可以使材料更充实,还可以使材料的内涵得以提升。选材的时候,可以由实而虚,从具体的、真实的材料,联想到抽象的、虚构的材料,提炼出更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文章主题也得以升华,实现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旧中出新。

一次习作要求写生活中的事物,很多学生从课文《中国结》受到启发——由中国结想到了中国情、中国心,由事物展开联想,写出了平常事物背后不同寻常的内涵。何思亮同学从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排队现象入手,展开联想,写出了有思想、有深度的《排队杂感》,后来发表在《作文通讯》上。先来看看他对排队现场细致入微的描写吧:

谁知整整排了一个小时,我仅仅随着人群艰难地向前挪动了几十米。前面,人流像被一道无形的铁索生生拦住,裹足不前,半天不见动静,白色的护栏分隔着人群,游龙一般在人群缝隙间若隐若现,随即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沿着护栏走啊走,也不知哪位天才设计师,在护栏的排列上充分诠释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眼看前面就快到检票口了,正欲上前,护栏却不合时宜地转了个弯,从入口处把我隔开,呈“回”字形,又多出了几十米路程,又得花上一个小时慢慢往入口挪。

文章没有就此停笔,而是由此现象进一步延展:

我靠着石柱,注视着茫茫人海,心中不禁生出一阵感慨:这些人疲于奔命,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睹馆中那片刻的精彩吗?我感觉好像不是,似乎拥挤、排队已成国人习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这也许是人的劣根性吧。其实,人生不也如此吗?很多人一生咋咋呼呼,看似热闹,实则平淡无味。只有碌碌无为终其一生的人,才会处处寻觅小热闹,让生命在无谓的拥挤、排队中消逝。站在人生的街头,看着无数拥挤、排队的生命,我不禁轻轻一笑。

《作文通讯》编者这样点评这篇文章:排队的感觉不好受,这是许多人的共识。但小作者的描写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由此生发开去,联想到人生的意义,联想到生命的宝贵,这就使文章有了一定深度。文中对排队入世博园艰难行进场面的细致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这些人疲于奔命,究竟是为了什么”的感慨。虽然这些想法不一定成熟,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已属可贵。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联想一旦放飞,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丰富、新颖、生动的素材,习作也就插上了自由快乐的飞翔之翼!

安徽安庆市高琦小学)

猜你喜欢

棒棒糖筷子排队
怎样排队
说『筷子』
筷子
竹筷子
筷子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棒棒糖
摔倒后,地上还有根棒棒糖
神奇的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