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极』中蕴含的神话故事

2016-04-09吕俐敏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工颛顼四极

◇ 吕俐敏

『四极』中蕴含的神话故事

◇ 吕俐敏

编者按:神话以神奇的想象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教学的难点也正在于此。有些老师常常把神话当一般的故事来讲,教学以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为目标,有时甚至把神话当科普文来读,引导学生质疑其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那么,神话区别于其他类型文本的特点究竟在哪里?神话教学应如何彰显其文体特征?学生应该从神话中汲取哪些营养?怎么才能把神话中的养分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呢?本期神话教学及研究专题以《盘古开天地》为例,介绍了神话教学的有关策略和方法,希望能给您的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描写道:“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一次听课的时候,一个孩子问:“老师,有南极和北极,还有东极和西极吗?”真是好问题!孩子站在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个容易被轻轻滑过去的词语产生了质疑,而这个词语,是老师备课时压根儿不会注意到的,因为字形简单,意思不追究也可以模糊过去。

“四极”,《现代汉语词典》中无此词条;《辞源》《古代汉语词典》《故训汇纂》等,有“四极”的词条,却无符合神话中“四极”解释的义项。网络版《汉典》有三个义项:

1.四方极远的地方。《汉书·礼乐志》:“大矣孝熙,四极爰辏。”唐代杨烱《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历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2.四方边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强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

3.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其中第三个义项,应该就是《盘古开天地》中“四极”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中的“四极”,是四方的擎天柱。

沿着这个义项,翻阅中国古老的神话,会发现,“四极”可以串联起来很多神话故事。选入教材的还有《女娲补天》,女娲为什么补天?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为什么怒触不周山?因为与颛顼争帝;共工为什么与颛顼争帝?因为阪泉之战中,黄帝赢了,炎帝输了。共工是炎帝的后代,颛顼是黄帝的后代,祖上就结了梁子,且颛顼为帝之时,行不仁之事,共工作为水神,看不过去,就怒触不周山。再看这些小古文:

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多么简约,有趣!这是童年时代的先民对自然认识和解释的结果。这些神话,解释了斗转星移地势西高东低、洪水泛滥的原因。同时,也可以从这些故事中看出先民对于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天就像一个盖子似的,要顶着,还要用绳子吊着否则就会塌陷下来。所以,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了,跟天柱连着的四根大绳子(四维)断了,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这位充满仁爱之情的人类的母亲开始补天,最后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善良的百姓又得以生生不息。远古的神话,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厚生爱民的意识。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不同。 ”

神话中,对人类生命的珍视,还有很多,如神农氏遍尝百草,后羿射日,钻木取火,《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之药的传说,都是厚生爱民的反映。

学生的一个问题,串联了中国神话故事的阅读。目前,进入小学教材的中外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牛郎织女》《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大禹治水》等。其实,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可以分为几个主题:创世神话除盘古开天地还有烛龙,人面蛇身,闭上眼睛是黑夜,睁开眼睛是白天,吸气时冬天,呼气时夏天,能呼风唤雨;始祖神话如抟土造人的女娲,吃了一个燕子蛋就生出了商朝先祖的简狄,踩了天帝的脚印就生出了周人先祖的姜嫄;洪水神话有大禹治水,还有大禹父亲治水的故事;战争神话如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发明创造神话有嫘祖、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的故事;与自然斗争的神话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

如果说教材只是个例子,那么上述神话,大部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都听过、读过的故事。如果再用简短的小古文呈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分主题阅读,可加深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简短的文言文学习,熟悉文言文这种语言材料,积累更多的语言样式。

另外,高年级还可以与希腊神话、印度神话等对比阅读,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开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总之,学生的问题,是启发教师进行文本解读,课程内容开发最好的钥匙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信任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对学生真正的问题进行“选择性失聪”,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北京教育学院初教院)

猜你喜欢

共工颛顼四极
黄河文化龙头城市的“四极”支撑论析
共工触山
秦人的祖先
黑色帝王颛顼
祝融胜共工
秦人的祖先
齐天石与共工氏——从西游到红楼:石头的脱胎换骨(一)
一种波荡器段间四极铁远程精密调节机构的研制
赵氏的祖先造父
SPE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