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

2016-04-09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分封制排除法题干

湖北 王 勇

巧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

湖北 王 勇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从而快速、有效地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方法。同学们都知道这句话,“得选择题者得天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选择题占历史卷总分的48%,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我们历史成绩的高低。近几年的历史选择题延续并强化了试题的情境化设置,考生普遍反映难度很大。其实仔细审视分析选择题,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排除法能够提高选择题的得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略举几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排除法。

1.时间排除法:这是排除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题目有时间的,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被选项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例1.(2012·重庆卷·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召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

【解析】秦日纲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处死,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62年”,可排除A项;1862年陈玉成被俘,不久就义,排除B项;石达开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出走,后来,被敌人杀害,排除D项。材料主要说明在1862年时李鸿章勾结洋人与太平军作战,经常失败,符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辉煌战绩,故选C项。

2.“绝对词语”排除法:即被选项中有过于绝对的说法(如全部、都、完全、彻底和均等字眼)一般上是错误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含有“彻底”这样字眼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而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排除。

例2.(2013·江苏卷·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A项说法有误。C项强调的是已达成“九二共识”,而题干中的现象发生在1987年,当时还未达成“九二共识”,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没有涉及港澳回归,故D项也不符合。另外,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即可明确B项符合。

3.选项中带有完成时态的词语(如实现了、完成了、摆脱了、达到了等),在选择带有这些关键词所表述的选项时要慎重,如与事实不符可直接排除。

例3.(2014·全国卷Ⅰ·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元的问世,只是有助于解决欧盟部分国家的贸易壁垒问题,并不能消除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排除B项。D项错在“巩固了领导地位”。B、D中“消除了/巩固了”的用语过于绝对化,所以首先排除。C项反映了欧元的使用促进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这种说法过于片面,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A选项正确。

4.“说法错误”排除法:即待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历史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被选项也可以排除。

例4.(2013·全国卷Ⅰ·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5.“材料无关”排除法:此类题目,需要排除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例5.(2013·全国卷Ⅰ·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析】B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因此排除。苏联农业改革开始于赫鲁晓夫1953年上台后,C项说法错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体制确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发展缓慢,而1952年的苏共十九大却认为粮食产量增加并彻底解决了谷物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排除A项,D项为正确答案。

选择题具有答案唯一性的特点,决定了选择题是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因此在做题的过程要抓住一切有效的信息认真辨别被选项,灵活运用各种排除技巧,同时也要注意在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后,要从另一个角度再仔细审视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分封制排除法题干
数字算式
用“行列排除法”解四宫数独(2)
用“行列排除法”解四宫数独(1)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