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小小说,三道探究题

2016-04-09江西张可敬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补鞋修鞋为题

江西 张可敬

一篇小小说,三道探究题

江西 张可敬

【原文呈现】

丑 槐

雨 荷

老城的南头有棵丑槐,它体格臃肿,而且沧桑,即使在五月槐香的季节,也只能抽出几条斜枝碎叶。

它是树中的侏儒,标准的畸形儿。

他叫大宝,是个修鞋匠,他的鞋摊摆在丑槐下已有些年头了。街上的风景,换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是大宝的鞋摊。看见他时,他多数蓬头低首地靠着一架油腻的修鞋机上补鞋。修鞋机前放着一只破木箱,木箱上什么都有,都是修鞋的家什。看不见他的腿,腿被木箱遮住了。不过,也看到过他的腿。那是闲时坐在小马扎上和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聊天,他的裤子和正常人的裤子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裤管里的内容,一双空空的裤管在风里晃荡。

她叫菊花,是这个小城的清洁工。每次走过大宝的摊前,大宝离着老远就笑眯眯地招呼过来了。他的笑容常常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一个一生不能用双脚走路的人,却偏偏操持着替人修鞋的活计,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助跑。

菊花常来他这里补鞋,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自己的鞋没得补了,她就在垃圾桶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老实说,大宝的手艺并不高明,甚至有些粗糙,和他人一样,怎么看都算不上精致。大宝开始补鞋还算认真,后来,生意越做越精了,开始偷工减料,甚至开始用劣质皮。

菊花每次接过针工粗糙、掌皮劣质的鞋子,只是笑,大宝粗黑的脸上依旧堆着虚虚的笑,说着口不对心的话:“大姐你放心,我补的绝对是上好的皮。钱嘛,你看着给好了,都是熟人,讲钱生分嘛。”

起初,他要多少,菊花给多少,明知贵了,也不还价,大宝觉得她这生意好做。

渐渐地,大宝有了想法。他想,补一双鞋,我要她4元,她给,如果我跟她要6元,估计她也会给的。我怎这么傻呢,何不要6元?

再来补鞋时,涨价了,一双鞋从4元涨到了6元。说出6元时,大宝斜眼偷看了菊花的脸色,出乎意料的是,菊花只是笑笑,竟掏出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说:“不要找零。”

“嘿,这女人看穿着不咋的,出手倒挺阔绰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大宝惊喜之后莫名了好一阵。

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大宝的脑袋越来越活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照得人打瞌睡,丑槐耷拉着稀疏的脑袋,睡眼蒙。丑槐下的大宝身着老式中山装,胸系油腻腻的蓝色大围布,正拢着手,眯着眼,朝大街上呆望。

菊花来了,手里拎着一双垃圾桶旁捡来的童鞋。大宝的眼睛一亮,一张脸,笑成了一朵黑菊花。

“大姐来啦!快请坐,请坐。”“大姐稍等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菊花笑笑,默默地坐在旁边等着。菊花发现大宝的木箱里新进了一些万能胶,而这些万能胶全是假的。

鞋子修好了,菊花接过鞋,依旧递过一张皱巴巴的10 元人民币,大宝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也不找零。“师傅,卖我两瓶万能胶吧?”菊花说。

“行行行,当然行,大姐,我给全城最低……”大宝的话还没说完,菊花再次递过一张皱巴破旧的10 元人民币,转身走了。

菊花转过一条街道,把那两瓶面浆做的万能胶扔进了路过的垃圾桶。

看着菊花远去的背影,大宝狠狠地亲了一口手里的两张人民币,自言道:“人要走运,山也挡不住哩——多亏咱这脑瓜灵! ”

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扔过话来:“大宝,知道你的运气哪来的吗?是你那双空空的裤管!知道吗?这女人以前的男人也是修鞋的,后来出了车祸,双腿截肢了;再后来,男人得病死了,她靠着清扫街道挣点生活费。”

大宝的笑容凝固了,凝固在这棵粗糙、干裂、灰黑的丑槐下。

(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10期)

【导练】

1.小说对丑槐进行了三次描写,有人觉得这三次描写可有可无。如果你觉得可以不要,请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你觉得不能舍去,请分别分析这三次描写的作用。

2.有人说,小说的题目应该改一改,把“丑槐”改为“大宝”,你觉得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小说塑造了大宝和菊花两个人物形象,那么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呢?请从小说写作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

【导赏】

两个人物,一出并不曲折的戏,但却能令读者深深思索,究其原因,离不开丑与美的人性对照。大宝,一个其貌不扬的鞋匠,没有精湛的手艺,没有安分的本心,却有着偷工减料的精明,与售假欺诈的得意。而菊花,一个同样貌不出众的清洁工,没有漂亮的衣装,没有崭新的钞票,却有着照顾贫弱的善心,有着护人尊严的苦心,更有着人性救赎的良心。大宝与菊花,孰丑孰美,作者未言未评论,读者自明自领会。这正是小说的写法,让人物自己去表演,在表演中充分表现人物自身的性格,从而达到塑造典型形象的目的。

读罢小说,我常常会想,听完老马的一番话后,大宝除了给我们一个凝固的笑容之外,还会在内心想些什么呢?我很想知道,可是作者偏偏没有告诉我,好奇促我去猜想。我可以猜到之后的大宝旧性复发,依然如故;我还可以猜到,大宝内心无比惭愧,从此一改往日的陋习,做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甚至可以猜到大宝被深深地震撼,走上了一条自救与救赎他人的道路……一切可以猜到的结局都可能成为小说的结局,但一切都似乎还不够完美,这正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小说最具吸引人的地方。

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明明写人,却以“丑槐”为题;明明是人丑,却说槐丑。再细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曾三次写到丑槐,其作用并非完全相同。人如槐,槐即人,但人丑远胜槐丑,作者用意之深,必深读细品方能解之。

【参考答案】

1.(1)我觉得对丑槐的三次描写可以不要。

①大宝与菊花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及动作来表现的,不描写丑槐,并不影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②大宝的心灵的丑陋与菊花人性的完美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对照中,我们批判丑陋,赞扬美好。因此,不描写丑槐,也不会影响小说主旨的揭示。③不描写丑槐,小说的结构仍然完整,不会影响小说的结构安排。

(2)我觉得对丑槐的三次描写不能舍去,而且很有必要。

①第一次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并且暗含了作者的批判目的。②第二次描写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日午后的慵懒,也衬托出大宝的无聊。③第三次描写突出丑槐的丑陋特点,以物喻人,勾画出大宝的丑陋嘴脸,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2.(1)我觉得应该以“丑槐”为题。

①以“丑槐”为题,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②丑槐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丑槐下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丑槐与小说故事密切相关。③作者明说槐之丑,却不说大宝之丑,以丑槐来喻大宝。

(2)我觉得应该以“大宝”为题。

①大宝是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以“大宝”为题更直接明了。②大宝是贯穿小说的人物,以“大宝”为题,可以起到线索的作用。③大宝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以“大宝”为题,可以使批判目的更明确。

3.(1)我觉得大宝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了大宝自私、欺诈的性格特点。这正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也是小说写作的目的。作者意在对人性的一些丑陋的现象进行批判。

(2)我觉得菊花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与大宝的丑陋相反,菊花是一个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她竭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帮助大宝,从而完成对大宝的精神救赎。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批判丑陋的人性,更重要的是褒扬精神救赎的人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中学)

猜你喜欢

补鞋修鞋为题
补鞋人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修鞋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补鞋老人
修鞋摊趣闻
英国修鞋记
修补梦想的胶水
范可新:修鞋铺里走出的奥运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