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卷的两处创新

2016-04-09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上海卷甘州词牌名

陕西 孙 凯

上海卷的两处创新

陕西 孙 凯

编者按:在高考改革的浪潮下,各省市每年都会随着改革的趋势而不断更新考点与题型。在2015年高考中,上海卷首次将词牌与句末虚词作为考查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究诗词与古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语文学习表面化走向深入化。

201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有两处创新:

创新一:考查词牌名称。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答案:B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熟练掌握词曲相关常识,在考场上按要求解答即可。在解答时,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的词曲进行比对,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例如本题,学生就可以套用以前学过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出答案。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词曲渐渐分离。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例如,《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始创于晚唐。据《词谱》记载,《沁园春》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上片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下片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名篇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八声甘州》,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词牌《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创新二:考查句末虚词。

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 B.乎C.耶 D.也

答案:D

解答这类题目时可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通过筛选确定答案。第一段内容讲的是张来仪嘱咐作者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作者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应为陈述语气,而“耶”“乎”用在句末一般表示疑问语气,所以排除B项和C项。“矣”用于句末,多表时态,与“了”相同,不符合语境,所以答案应为D项。

矣:①表完成时态。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应圣主求贤之意,而公(袁可立)不待矣!”②表示坚决、肯定。《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③通假,通“也”。《国语·晋语八》 :“且夫栾氏之诬晋国久也。”《别本》作:“……诬晋国者久矣。”根据文势语气,“也”字应作“矣”解。

乎:①表示疑问或反诘。苏轼《石钟山记》 :“汝识之乎?”②相当于“吗”。《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左传》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④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左传》 :“勉速行乎!”⑤表示推测语气。《三国志·诸葛亮传》 :“愿见之乎。”⑥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论语》 :“参乎!”⑦表示商榷语气。《韩非子》:“以容取人乎。”⑧表示肯定语气。《韩非子》 :“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⑨通“也”,“乎”与“也”互文通用。由于“也”字读音和“邪”“耶”同,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乎”、耶(邪)用。《国语·周语下》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

耶:①表示疑问。译为“吗”或“呢”。苏洵《六国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表示反问。译为“吗”或“呢”。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安敢毒耶?”③表示推测。译为“吧”或“吗”。《晏子春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也:①表示判断语气。《邹忌讽齐王纳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齐桓晋文之事》:“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③用在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过秦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畏死邪?何泣也?”⑤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崤之战》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上海卷甘州词牌名
“重要的转折”导写——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评析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第17站甘肃
八声甘州
秦朝选用啬夫的到底是谁?——2015年高考上海卷第4题商榷
亮剑吧,甘州少年
上海卷中的
诗词解读四层次——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例
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