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出唯一的“这一个”
——记叙文写人如何突显个性

2016-04-09江苏朱清云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陈奂生金岳霖老爷子

江苏 朱清云

写出唯一的“这一个”
——记叙文写人如何突显个性

江苏 朱清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写人的记叙文只有突显个性,让读者觉得“这一个”是唯一的一个,才算是成功的记叙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凭这句话,你若到鲁镇的咸亨酒店去找孔乙己,保管一下子就能找到。这样的人物,便是个性鲜明的。

一、“个性”来源于细心观察

生活中,每一个人在“吃穿住行、为人处世”的日常生活中必然有一点或两点与众不同的表现,这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个性。这个性能否在作文中表露出来,取决于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观察是否细心。著名作家汪曾祺写了一篇非常出名的记叙文《金岳霖先生》。金先生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老师,他的学生对他观察的非常仔细,所以《金岳霖先生》趣味十足。

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金先生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谈人物个性化,金岳霖先生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哪有教授做成他那样的!生活中有没有第二个金岳霖呢?有。去年走红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可算一位。这位大师级的人物在中科院做报告时光着脚穿了一双布鞋。这就是个性,很吸引人。至于他的学术成就多么高,那是共性层面上的东西,一般读者是很难有兴趣去关注的。

细看江苏2014、2015两年的高考满分记叙文,塑造的人物都很有意思。《我家的“老顽童”》里的老爷子不养花不弄草,偏偏要学英文和电脑,这不是个很时尚的老爷子吗?《王大爷的早餐店》里的王大爷“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这一句见出了作者观察的专注,想象的逼真,以及情感的饱满,堪称神来之笔!《左手粪叉,右手笔杆》里的老爷子从镇政府辞官,回乡当农民,这也太个性了,读者不看个究竟能放心么?

一句话,个性就是悬念,就是高分的保障。

二、要善于抓住人物突出且有代表性的特征。

“个性”是有讲究的。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知天下秋,要抓住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角落”作特写式描写,以期从一个“出彩”的角度适当放大并突出人物个性。陈奂生是当代文学中的典型形象,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民的代表。试看作家高晓声是如何表现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的: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道:“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块钱呢。”

此段的心理描写属于直接式描写。因为花了钱,所以陈奂生胆子大了,理直气壮了,多么令人好笑!但这却是主人公最真实的心理反映。可见,展示个性不是平均用力,不是天马行空,要在恰当处用劲。

三、多安排人物进行“对话”

著名作家廖玉蕙说:“对白可以稀释行文的稠密度,并巧妙地让人物毕显个性,让阅读增加明朗的快感。”生活中,人们基本上都在不停地讲话,可见语言既是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物展示性格特征的镜子,还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窗户。《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说的话句句显其个性:“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见其不拘小节;“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见其聪明伶俐。“妹妹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见其有权有势。这个“凤辣子”在《红楼梦》中最为生动,其中语言描写功不可没。因此,同学们在作文中应该让主人公多开口,多表达。能对话的,尽量不叙述;心里想什么,就让主人公从嘴里说出来什么。一个讲话的人就是“立体的、活着的、亲切的”人。

成功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关键,不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如何,而要在捕捉人物的个性特征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同学们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看风景不如看人,一定要多关注生活圈里与你关系紧密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中学)

猜你喜欢

陈奂生金岳霖老爷子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从文学到舞台,陈奂生人物形象的转变
——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善的原意
折纸圣诞老人
心理有特点
较真的金岳霖
解梦
陈奂生与当下农民精神之比较
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