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忘记开花”导写及例文

2016-04-09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哲理论点开花

安徽 黄 硕

材料作文“忘记开花”导写及例文

安徽 黄 硕

一、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写作指导

名言哲理类材料一般不长,但审题难度不小。这则材料涉及的主客体不断游移变化,语词概念较多且寓意深远,所以考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文意,难度很大。一会儿“他”是人,一会儿“他”又变成了植物,他还“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根据以往的审题观察,多数考生的注意力一定会放在最后的“开花”上,这绝对没错。问题是,他们总是拿“开花”与“浇水”“施肥”“结果”反复作比较,便简单地把“开花”解读为“展示自己”,但往往在文体确立和分论点深化上出现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审题立意呢?

首先,思维意识要更灵活、开阔。一般地,当材料寓意把握不准时,材料中的每个字句都可当做是解开密码的“钥匙”,但同时也是“羁绊”。如本题, “浇水、施肥、结果实”都是动词,“开花”也是动词,而且跟“结果实”相对,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但似乎又有本质的区别,“结果实”一般比喻有收获,出成绩,那么“开花”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解读陷入困境。该怎么办呢?这里强调两个意识:

第一,类比迁移中的事理提升意识。即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便首先要把这个哲理类材料所涉“事物”提升到“人”这个层面,这是哲理类材料立意分析的基本策略,也是审题的基本要求。

第二,文体意识。像这类名言,本就具有高度哲理思辨性,审读材料时,学生往往受惯性影响,一味执拗于议论文文体,结果大量作文立意雷同。其实,擅长抒情文的学生不妨换一换思路,写写夹叙夹议的散文或抒情文,或许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化实为虚的意识下,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比如,在对“开花”的语义和寓意进行挖掘的时候,化实为虚,不再从本身去寻找,而去寻找发掘“开花”的一般象征义或比喻义,如“开花”象征生命成长的重要过程,或展示成长的精彩等。然后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想象,演绎,对比,抒情,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主旨的“形散神聚”,就会形成一篇有特色和新意的文章。

其次,寻找暗示语。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往往言简意深,多用比喻,或有暗示等思考线索。如本材料,就有暗示语。周国平先生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个判断句,“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这句话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非常关键。“讲究实际”四字,实际上是暗示读者,后文所示的各种做法,诸如“浇水”“施肥”“结果实”云云,就是“讲究实际”的表现。但有同学可能有疑惑了:不少人就是空想太多,而讲究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恰恰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要否定或有微词?不错,让你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正是材料命意所在。所以,论证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必须依据材料作出正确合理的解读。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还可以想到“讲究实际”的对立面是什么?可能是类似于“拥有幻想、理想”“看得远点、开点”之类的一种人生态度。经过多维分析思考,我们会发现,原来材料的深层寓意是说,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忘却关注、呵护或欣赏生命的过程等。

最后,把握好论点和分论点的层次展开。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从学生普遍水平推测,不排除少数学生思虑过多,延伸过度的情况。比如,把“开花”仅仅看成是展示自己,从而大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立意于“展示自己”本来不错,但不少学生论着论着,立意重心就很快过度偏移了。因为从事理逻辑说,“开花”象征生命的美好和精彩,难道“结果”就不是“展示自己”,就不“美好”“精彩”吗?实际上,“开花”和“结果”都是事物发展成长的阶段,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严格地说,材料的寓意就不完全指向“价值和意义”,而更多指向“过程和状态(姿态)”。那么,分析议论的全过程,就需要关注“过程和姿态”这样的内涵来展开。比如,正面推论,关注过程和姿态就是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内涵发展,关注细节等;反面分析,就是自我修炼,提防毁败,等等。因此,对名言哲理类短材料的审题立意,提炼论点固然重要,但多点思路,衍生好分论点,也同样重要。

三、优秀例文及点评

哪一朵花为自己而绽放

高三学生

漫步花园,惬意地享受着云树的荫庇。正欲合上双眸,她却惊异地发现,原本一碧千里的绿漠上,竟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点缀,那么美,那么耀眼,却似乎没有一朵为自己而绽放。

是不懂花语,还是过于自私?

想想,开花,不就是历练、萃纯么?开花过程中所经历的吞吐吸纳,难道不是生命的孕育吗?日落日出,云卷云舒,或绚丽,或灿烂;渐变,而至突变。弄花非人人可做,花语亦非人人可懂。花之需求,花之性情,实在表征着一切生命本原和本质。这样想着,还有什么可担忧、怀疑,甚至抱怨的呢?

总有人不依不饶,给出种种理由:播种施肥不就是为了丰收的果实吗?花不能吃,弄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花瓶为了什么?此一态度似乎颇通人情,但我们以井蛙之见浅俗思之,如果没有美丽的花儿为自己招来蜂蝶与鸟雀,它又何以结果?没有多彩的花儿为这个世界添色增彩,历史又怎会如此厚重而灿烂?所以,常有人只会为最直接的目的而埋头苦干,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正因此,他似乎忘了,某个本不该放弃或忽略的过程或环节,往往却是导致困难或者失败的根由。

此刻记起,哪位曾给了我们这般诗意的哲理点示?“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转身,命运之神便与你擦肩而过。它只能哀叹着,在你陷下去的洞,附上一层薄薄的春泥,插上一朵蒲公英,承载着下次的希望,顺着朝阳渐行渐远。”因此,在辛勤耕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迷失自我。不妨常提醒自己: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生命或事物的任何过程和姿态,哪怕开花那一瞬,都不要轻忽,更不要忘记!只要初衷还在,过程动人,哪怕有点惊心,也无碍它风采依然。

其实,我们本不需如此纠结徘徊。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直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雪莲。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贫瘠的原野上看到了一束花,一丛绿,是不是会感到惊喜,顿觉心颤?为什么不让这惊喜持续,这心颤留守?漫山灿耀的花朵,又何尝不是永恒的乐趣与希望?

浮生若梦,无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花,无妨就当它是花,从容地赏它一回。云起云落,花谢花开,无论如何,都不要忘却开花和畅梦的所有过程和姿态。

点评:

开头设置一幅浪漫惬意的花下休憩图,化虚为实,新颖,极具视觉冲击力。人的情绪随花流动,下段一句,主观性一转,紧扣文题,引发下文强烈审思。接下来,紧紧围绕“开花”做文章,阐释“开花”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启迪,并推衍得出“生命或事物的任何过程和姿态”,都“一样的美好”的主旨性结论。第7自然段承上所言,寻找“没有一朵(花)为自己开放”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涵。末段再次表明“不要忘却花和梦的所有过程和姿态”的强烈意愿,强化主旨。

文章想象力较为丰富,语言优美,雅洁。交替熟练使用各种表达手段,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画面美感。如“其实,我们本不需如此纠结徘徊,在我们内心的深处,一直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雪莲”,如引用“也许,就是那不经意的一转身,命运之神便与你擦肩而过。它只能哀叹着在你陷下去的洞上附上一层薄薄的春泥,插上一朵蒲公英,承载着下次的希望顺着朝阳渐行渐远”等等,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哲理论点开花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哲理漫画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