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简约创新设计

2016-04-09吴长顺戴松

化学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稀盐酸氢氧化钠试管

吴长顺戴松

(镇江市第十中学 江苏镇江 212009)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简约创新设计

吴长顺*戴松

(镇江市第十中学江苏镇江212009)

摘要:由于目前国内初中化学教材有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多采用文字说明,而有经验教师采用:或瓶吞鸡蛋,或通过软瓶变瘪等压强变化”进行实验验证,此方法消耗原料多,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作者采用创设简单实验:通过逆向思维,验证反应后产物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进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得操作简单,有利于实验普及推广。

关键词: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实验简约创新设计

一、实验目的

基于目前国内初中化学教材有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多采用文字说明,而有经验教师采用:或瓶吞鸡蛋,或通过软瓶变瘪等压强变化”[1]进行实验验证,此方法消耗原料多,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所以现实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也通过文字说明进行教学,也有老师通过放视频方式进行。本人采用创设简单实验:通过逆向思维,验证反应后产物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进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产生了碳酸盐,使得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现象特别明显,成功率极高,有利于实验普及推广,同时增加了对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3支试管分别盛有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汽水、玻璃管。

三、实验操作

[实验1]在试管1的水中先吹入二氧化碳,再滴入稀盐酸,振荡,观察:无气泡产生,如图甲;

[实验2]在试管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振荡,观察:无气泡产生,如图乙;

[实验3]在试管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先通入二氧化碳,再滴入稀盐酸,振荡,观察:产生大量气泡,如上图丙;对比[实验1]、[实验2]、[实验3],可以轻松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新物质。

四、改进的意义

1.实验成功率高,百分百。

国内的初中化学教材,不论是上教版、还是人教版等,因为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都采用文字说明,而增加[实验1]、[实验2]、[实验3]进行对比教学实验,既简约又全部成功。

2.实验普及率高、成本低。

采用从打开新汽水瓶或呼气方法作为二氧化碳气源,用于试管内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比用其他实验方法节约药品,成本较低;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对比实验教学,现象特别明显,也便于学生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3.增强学生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理解。

教材是文字说明,而通过设计增加趣味实验,让学生轻松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事实与难点,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填补教材的空白。实验的微型化、简约化、低成本、现象明显、说服力强,以及抽象知识浅显化,提升学生创造力,是本创新实验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彭定高.一组用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01,11(1-2):28-29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34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通讯联系人:E-mai1:wchsh123456@163.com

猜你喜欢

稀盐酸氢氧化钠试管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试管难题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利用pH传感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氢氧化钠知识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