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画派”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没骨花鸟画研究

2016-04-08

国画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恽寿平花鸟画家画派

张 勤

“常州画派”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没骨花鸟画研究

张 勤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创没骨花卉画派“常州画派”,并在清代及整个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张庚也在《国朝画征录》中说:“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可见在他生前,常州画派已经是十分兴盛,其身后,无论宫廷民间,无不纷纷效仿,直至今日,其影响还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当年恽寿平在世时,就曾对“常州画派”中没骨花卉法盛行的同时而产生的秾丽之风日盛的现状而忧虑,并极力纠正这一风气,他曾亲自作牡丹图以示众人,并跋曰:“近日写生家多宗余没骨花图,一变为秾丽习俗,以供时目,然传模既久,将为滥觞。余故亟构宋人淡雅一种,欲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恽寿平没骨花卉画的成就是建立在其广博的学识与清高脱俗的人品之上的,而一些学习者却为了迎合世俗口味,逐渐将没骨花卉画引入了秾艳庸俗的歧途。因此,对祖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责任感的恽寿平深感不安忧虑,可惜“常州画派”最终还是因为这种弊端而未能发展下去。但是时过境迁,后人学习“常州画派”,却有着不同的发挥,并各成一家。本文就“常州画派”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没骨花鸟画做分析如下:

“常州画派”之后,清初以降至近现代时期出现了许多没骨后劲,为没骨花鸟的绵延不断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许多前辈及同仁在这方面多有论述,本文从技法的角度,将这些优秀的没骨花鸟画家分成粗放和工细两大类来分析。

一、 粗放型没骨花鸟画

粗放型没骨花鸟,顾名思义,即以率性奔放的笔触写没骨画,这一风格自清代华喦、任颐发展推广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和欢迎,名家辈出。

华喦(1682—1756),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布衣生等,福建上杭人。华喦出生于一个工匠之家,少年时代即习绘画,从民间绘画中获取了许多养分,为其日后的花鸟画别开生面的风格奠定了基础。华喦是众多学习恽寿平花鸟画的画家中独立成家的唯一一人。秦祖永《桐阴论画》中指出:“华喦笔法纵逸跌宕,种种神趣,无一须取毫端,独开生面,真绝技也!”他喜画禽鸟,一花一鸟,尽皆摄情,形象生动。他从恽寿平入手学习,吸收明代陈淳、周之冕画法,涉猎诸家,得宋人工笔花鸟之意趣,一般以青绿山水画法写石,以干笔山水皴法画鸟,以干笔与湿笔、水色与石色的结合,形成了秀逸洗练、松活灵动的没骨画风,深为时人所喜爱,对后世粗放型没骨画的发展也极有启迪。他完全用自己的审美理解游刃于生活与传统之中,言:“我自用我法,谁与古人量。”

任颐(1840—1895),浙江山阴人。早年随父学画人物,后师海上著名花鸟画家任薰,受华喦、徐渭、陈淳、陈洪绶等人影响。《中国画学》云:“其以纵逸隽雅见趣者,则有吴让之、赵之谦、任颐等,而赵之谦、任颐尤有功力。”他学华喦,取其流利飞动之笔法,将华喦的空灵构图舍弃掉,而采用了层次丰富、物象繁多的构图方式,他常说:“师新罗山人运笔,设以艳色。”又称:“师新罗山人,稍变其法。”他的构图以画块构图之法,不厌繁富,设色清新浓艳,常常兼工带写,随性而为,无为堪称佳作。常用撞水撞粉之法,尤其喜爱在色彩或白粉未干之时滴上清水,使之自然晕化,画面效果十分鲜明轻快。任颐技法十分全面,或以钉头鼠尾勾出轮廓与叶脉,设色以花青与汁绿居多,比陈老莲少一些古朴气息,多一些欢快与清新。他与其师任熊、任薰并称“海上三任”,其影响极为深远。倪田、程璋以及现代之郭味蕖、王雪涛、唐云等都受到这一流派没骨花鸟的影响与启迪。

虚谷(1824—1896),俗姓朱,名怀仁,别号倦鹤、紫阳山民,出家后法名虚谷,安徽新安人。作为海派早期的重要画家,一方面,因受华喦的启发而转绍恽氏没骨花卉和明代“勾花点叶”花卉画;另一方面,又取法北宋,用色趋于绚丽,为海派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但其造型手法,仍然是恽南田的传统,恽氏以阔笔写出花和叶的形,其叶脉或花瓣的“勾勒”处于次要的“点睛”作用;而虚谷画,则以线的勾勒为表现物态结构的主要语言。其《花鸟水族图册》也题曰:“仿南田草衣淡墨。”他是一位全能画家,不仅长于花果,禽鱼、山水乃至人物肖像,几乎无所不画,尤其擅长花卉与动物,所绘形象活泼清新,形态凝练,富于动感,用色雅而不俗、艳而不腻。技法上常用几何线条,以侧锋笔触扫出,物体形象大半被精简成圆形、长方形、多边形,从而显得大胆夸张,而散点构成的画面结构也极富构成意味,直到今日他的作品还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居巢、居廉:这是两位清晚期驰名两广的著名“岭南画派”没骨花鸟画家。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广东番禺人。长于花卉草虫,动物形象栩栩如生,画时令蔬果如芋头、苦瓜等也极有佳趣,利用色彩的互化效果,将这些物品画得鲜美可人。居巢,在其老师宋光宝的启发之下将孙隆、恽寿平于没骨画中常用的撞水、撞粉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使用这种方法,不借助明暗而产生体积感,色彩变化微妙,充分发挥了恽氏花卉清润有神的特色,同时又比恽氏花卉更富装饰感。岭南画派中优秀的没骨花鸟画家还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

张大千(1901—1984),原名爰,字大千,四川内江人。曾赴日本学习染织学,早年认真研究临习我国敦煌壁画,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在花鸟画方面的贡献主要在于创造了泼彩之法,将敦煌的色彩的绚烂夺目用奔放的泼彩、工细严谨的渲染完美结合,经过层层渲染和色与墨的反复泼与盖表现出来,醒目跌宕,层次丰富。这一风格对后来的吴湖帆、谢稚柳、张大壮及现当代的黄永玉、袁运甫、李魁正等诸先生都产生过影响。

二、工细型没骨花鸟画

工细型没骨花鸟画,以工丽谨细见长,数百年来也代有人才出,亦广为人们所喜爱。

恽冰,生卒年不详,字清於,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亦署“南兰女子”,武进人。恽寿平族曾孙之女,诸生恽钟隆次女。深得恽氏没骨花卉技法之家传,兼之家学谨严,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后嫁同乡毛鸿调,“鸿调不应举,筑小楼,夫妇作画吟诗以老焉”。用粉精纯,画风温婉严谨,名闻吴中。《初月楼续闻见录》卷说:“时武进恽冰画,以没骨名,而江香(同时代女画家马荃)以勾染名,江南人谓之‘双绝’。”

蒋廷锡(1669—1732),字南沙、酉君、杨孙,号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清代文人士大夫,相传为宫廷画家。温肇桐在《中国画家丛书·蒋廷锡》中评价说:继承恽寿平写生艺术而崛起于康熙、雍正年间画苑的花鸟画家,首推蒋廷锡和马元驭诸家。由于蒋廷锡能够变化恽寿平生动细弱的画风而发展成为庄重闲逸的格调,因之,他的花鸟画被称为“蒋派”的创始。他对自然深入观察,继承并发展了恽寿平的写生画法,题材新颖别致,在明清花卉中少见,曾画过《塞外花卉》70种,被视为珍宝,收藏于宫廷。构图大多平正,用笔细而不纤,用色艳而不俗,独具雍容气度,这种风格与他饱读经书史籍,文学、史学功底深厚是分不开的。此外,“常州画派”中范廷镇、马元驭、张子畏等都长于工整细致的没骨花鸟画。

俞致贞(1915—1995),北京市人。早年师从于非闇先生,后拜张大千为师,早年致力于临摹宋元名家真迹,潜心工笔花鸟画创作。她经常外出写生,朝夕观察物情物态,作品以真实细腻见长。刘力上(1916— ),江苏江都人。早年亦拜张大千为师。二人画风俏丽、工写结合,擅长于工笔之中适当运用没骨之法,画面清新怡人。

田世光(1916—1999),号公炜,北京市人。曾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学习,画面细致沉稳,多作山茶、牡丹、石榴等庭院花卉草木,喜以没骨法作雀等鸟类,生动活泼,鲜艳而不流于媚俗,画风高雅,意境深远。

此外,大力提倡没骨教学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的陆抑非、吴弗之等诸先生,这些先生们在中国花鸟画学生的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可谓桃李满园,他们的学生都成为当代中国花鸟画坛的中坚力量,也在为中国花鸟画的代代延续做不辍的耕耘。

总之,无论粗放还是工细,没骨画一直都为画家们所喜闻乐见,这种画法将永远不失其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并为人们所喜爱。清初至近现代,没骨花鸟的粗放和工细两路或者兼工带写的画家还大有人在,他们在这片领域辛勤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没骨花鸟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恽寿平花鸟画家画派
浅析恽寿平花鸟画风格的受众群体
恽寿平书画艺术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融情笔墨 悠然自得——花鸟画家李耕印象
心有灵犀笔生花
——记花鸟画家许常锁
遥看国色 玲珑韵香——记著名花鸟画家姚玲
丹青不渝画牡丹——记花鸟画家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