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山西省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016-04-08王若仪李雅忠

山西建筑 2016年14期
关键词:需氧量十二五氨氮

王若仪 李雅忠

(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2.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西 太原  030024)



“十二五”山西省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王若仪1李雅忠2

(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2.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按照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十二五”山西省地表水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山西省地表水水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污染因子,变化趋势

1监测概况

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东依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两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国土面积15.6万km2。山西省四周都为山河所环绕,有“表里山河”之称。省境内有大小河流1 000余条,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 km的黄河干流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 000 km2的河流有48条,10 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 138 km2,占全省面积的62.2%,主要支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海河流域面积59 133 km2,占全省面积的37.8%,主要支流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御河、南洋河等。山西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布设省控(含国控)监测断面101个:其中黄河流域53个,海河流域48个,山西省各市环境监测站承担水质监测工作。其中国控点位每月监测一次,省控点位逢单月监测。监测项目包括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24项指标。

2评价标准与方法

采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全省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评价因子选取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21项。

评价方法按照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按单因子最高级别法确定断面水质类别,按超标率和超标倍数大小排列法确定河流主要污染物,采用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法对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变化,通过秩相关系数法分析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3“十二五”水质变化趋势

3.1全省总体水质变化

1)水质类别比例变化。“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2015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Ⅰ类~Ⅲ类)的断面比例为44.0%,水质重度污染(劣Ⅴ类)的断面比例为32.0%,属于中度污染水平。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地表水Ⅰ类~Ⅲ类比例上升9.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23.4个百分点(见图1),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由“十一五”末的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

2)主要污染因子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通过秩相关计算结果分析,三项指标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氨氮年均浓度显著下降。2015年,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氨氮平均浓度为2.771 mg/L,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为5.1 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 22.2 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与“十一五”末期相比,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三项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下降63.3%,60.5%和53.8%(见图2)。

3.2两大流域水质变化

1)黄河流域。a.水质类别比例变化。“十二五”期间,山西省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除2014年为重度污染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2015年,山西黄河流域地表水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7.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37.7%,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地表水Ⅰ类~Ⅲ类断面比例上升 0.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22.7 个百分点(见图3),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b.主要污染因子变化。“十二五”期间,黄河流域三项主要污染因子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氨氮年均浓度显著下降。2015年,黄河流域地表水监测断面氨氮平均浓度为3.457 mg/L,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为5.4 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21.8 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与“十一五”末期相比,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三项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下降67.4%,54.2%和52.6%(见图4)。

2)海河流域。a.水质类别比例变化。“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海河流域地表水水质优于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在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间波动。2015年,山西海河流域地表水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1%,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5.5%,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地表水Ⅰ类~Ⅲ类比例上升19.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25.4个百分点(见图5)。b.主要污染因子变化。“十二五”期间,海河流域三项主要污染因子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氨氮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2015年,海河流域地表水监测断面氨氮平均浓度为1.998 mg/L,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为4.7 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22.6 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与“十一五”末期相比,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三项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2%,65.9%和54.8%(见图6)。

4结论与建议

1)“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三项主要污染因子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年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氨氮年均浓度显著下降;黄河流域水质除2014年重度污染外,其余年份为中度污染,三项主要污染因子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年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海河流域水质优于黄河流域,水质在轻度污染与中度污染间波动,三项主要污染因子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年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氨氮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山西省地表水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2)“十二五”以来,山西省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一大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以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为重点,强化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考核,有效促进了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水污染依然是山西省突出的环境问题,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仍处于中度污染的水平,黄河流域中的汾河、涑水河、三川河等主要河流长年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海河流域氨氮污染程度还有所反弹,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和紧迫。

3)“十三五”期间,山西省需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按照省政府要求,认真贯彻和组织实施《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做好任务下达和责任分解工作。要全面控制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工业集聚区违法排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步伐,全面配套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加强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启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饮用水安全。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制定达标方案,重点推进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要严格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督促企业持证达标排污。严格执法监管,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分流域、分区域逐年考核计划实施情况。定期公布各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李英明,潘军峰.山西河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

[2]山西省环境保护厅.2006—2010山西环境质量报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Analysis on change tendency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ang Ruoyi1Li Yazhong2

(1.LifeSciencesInstitute,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2.ShanxiEnvironmentMonitoringCenter,Taiyuan030024,China)

Key words:surface water, water quality, pollutants factor, change tendency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MethodfortheAssessmentofSurfaceWaterEnvironmentalQuality,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d the main pollutants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hanxi province belonged to middle pollution level. The main pollutants of ammonia nitrogen, BOD5and COD average annual concentration showed a downward tendency. Compared with the end of 11th Five-year, the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in Shanxi province has been improved.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14-0185-02

收稿日期:2016-03-06

作者简介:王若仪(1995- ),女,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TU991.2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需氧量十二五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新旧标准区别探讨
氧化絮凝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
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
泌乳牛与青年牛尿液中化学需氧量的比较